摘要:位于今河北卢龙、辽宁朝阳一带,是商汤分封的同姓诸侯国,核心区域横跨冀辽边疆。早期以农耕与畜牧结合为生,因地处商王朝东北门户,成为控制辽东商路的关键。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是 “伯夷叔齐让国”—— 国君死后,两子相互推让王位,最终逃至西岐,后不食周粟饿死。西周时期孤竹
位于今河北卢龙、辽宁朝阳一带,是商汤分封的同姓诸侯国,核心区域横跨冀辽边疆。早期以农耕与畜牧结合为生,因地处商王朝东北门户,成为控制辽东商路的关键。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是 “伯夷叔齐让国”—— 国君死后,两子相互推让王位,最终逃至西岐,后不食周粟饿死。西周时期孤竹国依附燕国,公元前 660 年,山戎攻打燕国时顺带灭孤竹,考古发现的卢龙孤竹城遗址、青铜礼器 “亚微罍”,印证了其存在,存续约 940 年。
由商纣王叔父箕子建立,都城平壤(今朝鲜平壤),疆域涵盖今中国东北东部、朝鲜半岛北部。箕子率商遗民东迁后,带去中原农耕技术、礼乐制度,制定 “八条之教” 治理民众,是东北边疆最早的中原文化传播政权。西汉初年,燕王卢绾叛乱失败,部将卫满率部进入朝鲜,于公元前 194 年推翻箕子朝鲜,建立卫满朝鲜,箕子朝鲜存续约 928 年,是中朝文化交流的早期纽带。
兴起于今吉林长春、松原一带,由秽貊部落建立,因地处松辽平原,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国力一度强盛。夫余国长期向汉朝称臣,受中原文化影响深,都城有宫殿、城墙,还设有监狱、军队,甚至借鉴汉朝官制。公元 3 世纪后,夫余国受高句丽、鲜卑夹击,国力衰退,494 年被高句丽国王长寿王率军攻破都城,民众逃散,夫余国灭亡,存续约 600 余年,是东北边疆第一个成熟的农耕政权。
由扶余人朱蒙在今辽宁桓仁建立,早期都城纥升骨城,后迁丸都山城(今吉林集安)。西汉至西晋时期,高句丽依附中原王朝,北魏后开始扩张,占据辽东、朝鲜半岛北部,成为东北边疆强国。其文化融合中原与游牧特色,墓葬中出土的 “好太王碑”“冉牟墓志” 是重要史料。唐朝建立后,高句丽联合百济对抗新罗,668 年,唐高宗派李勣、薛仁贵率军攻破平壤,高句丽灭亡,存续 705 年,注意:其与后来的 “高丽” 并非同一政权。
位于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原是河西走廊游牧部落,被大月氏击败后西迁伊犁。汉武帝时期,为联合乌孙对抗匈奴,先后嫁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亲,乌孙成为汉朝西域属国,都城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巅峰时期乌孙有 12 万户、63 万人,控弦 18 万,是西域最强国之一,曾与汉朝联手大败匈奴。公元 5 世纪,乌孙受柔然侵袭,部众分散,逐渐融入其他民族,存续约 600 年,是汉朝经营西域的关键盟友。
地处今新疆罗布泊西北,是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楼兰美女” 干尸(距今约 3800 年)印证其早期文明。西汉时期楼兰夹在汉匈之间,多次摇摆,傅介子出使西域时,于前 77 年刺杀楼兰王,改其国名为 “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楼兰以绿洲农业为主,依赖孔雀河水源,公元 4 世纪后,孔雀河改道导致罗布泊干涸,楼兰逐渐衰落,630 年被唐朝彻底废弃,存续约 800 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便是对其边疆战略地位的写照。
位于今新疆库车一带,是西域大国,都城延城(今库车县城)。龟兹是丝绸之路北道核心,佛教文化发达,东汉时期高僧鸠摩罗什(龟兹王子)在此出家,后前往长安译经,推动佛教东传。龟兹乐舞更是闻名中原,隋唐时期成为宫廷乐舞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在龟兹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公元 14 世纪,龟兹受察合台汗国统治,逐渐伊斯兰化,原有文明消失,存续约 1600 年,是西域佛教文化的核心发源地。
原居河西走廊(今甘肃敦煌一带),是游牧强国,公元前 177 年被匈奴击败,西迁至中亚阿姆河流域。公元前 1 世纪,大月氏分裂为五部翕侯,其中贵霜翕侯丘就却统一各部,建立贵霜帝国,疆域涵盖今中亚、印度北部,成为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的 “四大帝国”。大月氏西迁后,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佛教通过大月氏传入中原,其留在河西的残部与羌人融合,形成 “小月氏”,大月氏主体建立的贵霜帝国存续至 5 世纪,作为边疆古国的早期阶段(河西时期)约 200 年。
位于今云南中部(以昆明、玉溪为核心),由滇人部落建立,1956 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出土 “滇王金印”(汉武帝所赐),证实其存在。滇国以农业为主,擅长青铜铸造,出土的 “滇国青铜贮贝器”“牛虎铜案”,展现了独特的滇文化 —— 既有中原青铜器技术,又保留部落祭祀、战争场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修 “五尺道” 连接滇国,公元前 109 年,汉武帝派郭昌、卫广率军入滇,滇王降汉,汉朝设益州郡,滇国灭亡,存续约 200 年,是西南边疆最早与中原深度融合的古国。
位于今贵州西部、云南东部,是西南夷中最大的古国,因 “夜郎自大” 典故闻名(汉武帝派使者入滇,夜郎王问 “汉孰与我大”)。夜郎以农耕、畜牧为主,控制西南盐道、铜道,国力强盛时疆域涵盖今贵州大部、四川南部。西汉时期,夜郎与南越结盟抗汉,公元前 111 年南越灭亡后,夜郎降汉,成为汉朝属国。公元前 27 年,夜郎王兴因反叛汉朝,被牂柯太守陈立诛杀,夜郎国灭,存续约 300 年,考古发现的贵州赫章可乐遗址,出土了大量夜郎时期的青铜兵器、礼器。
由乌蛮蒙氏部落建立,都城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唐玄宗时期,南诏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西南夷部落联盟),成为唐朝西南藩属。安史之乱后,南诏与唐朝关系恶化,多次爆发 “天宝战争”,甚至联合吐蕃攻占成都平原。南诏文化融合汉、吐蕃特色,崇圣寺三塔(今大理三塔)便是其建筑巅峰,还创制了 “南诏文字”。902 年,南诏清平官郑买嗣发动政变,杀南诏王族,建立大长和国,南诏灭亡,存续 164 年,奠定了云南地区统一政权的基础。
由白族段思平建立,都城大理(今云南大理),取代了郑买嗣的大长和国。大理国与宋朝关系友好,虽未正式称臣,但长期通过 “茶马互市” 与中原贸易,大理国王曾受宋朝册封 “云南八国都王”。大理国信奉佛教,国王多晚年禅位为僧,“段正淳”“段誉”(段正严)均为真实历史人物(小说《天龙八部》原型)。1253 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率军从四川南下,攻破大理城,大理国灭亡,存续 316 年,是西南边疆最后一个独立的封建古国。
由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建立,都城东冶(今福建福州),秦末天下大乱时,无诸率闽越人助刘邦反秦,汉朝建立后被封为 “闽越王”。闽越国地处东南沿海,擅长造船、航海,还发展出独特的 “闽越式青铜器”(如越王勾践剑同款工艺)。公元前 135 年,闽越王郢攻打南越,汉武帝派兵干预,郢被弟弟余善杀死,汉朝立无诸孙丑为越繇王,余善为东越王,双王并立。公元前 110 年,余善反叛称帝,汉武帝派杨仆、韩说率军灭闽越,将民众迁至关中,闽越国亡,存续 92 年,是福建地区第一个统一政权。
由秦朝南海郡尉赵佗建立,都城番禺(今广东广州),秦末赵佗割据岭南,兼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疆域涵盖今广东、广西、海南及越南北部。南越国推行 “和辑百越” 政策,中原移民与百越族通婚融合,还保留了部分中原制度(如郡县制)。1983 年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 “文帝行玺” 金印,证实了南越王称帝的史实。公元前 111 年,汉武帝派路博德、杨仆率军南征,攻破番禺,南越末王赵建德被俘,南越国灭亡,存续 93 年,是岭南地区第一个封建王朝。
由越王勾践后裔摇建立,都城东瓯(今浙江温州),汉高祖刘邦时期,摇因助汉灭楚有功,被封为 “东海王”,因都城在东瓯,故称 “东瓯国”。东瓯国地处东南沿海,以渔猎、农耕为主,与闽越国、南越国并称为 “东南三越”。公元前 154 年,吴王刘濞发动 “七国之乱”,东瓯国曾助刘濞,乱平后东瓯王杀刘濞谢罪,获汉朝宽恕。公元前 138 年,闽越国攻打东瓯国,东瓯王向汉朝求救,汉武帝派兵解围后,东瓯国因害怕闽越报复,请求举国迁至关中,东瓯国亡,存续 54 年,是浙江南部第一个政权。
来源:自说自话聊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