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下半年,北约部队快速反应梯队扩容,常备快反部队从原约4万增至30万;“高度戒备联合特遣部队”(VJTF)扩充到约2万人,可在2–5天内部署到东翼。新设“盟军反应部队”(NRF-2024),总部意大利,统合陆、海、空、太空与网络部队,目标10天内投
欧洲正在为与俄爆发战争做准备,这场冲突“越来越不可避免”。
武契奇近日多次公开表示,欧洲正在为与俄罗斯爆发战争做准备,并认为这场冲突“越来越不可避免”。
德国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表示,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并可在俄边境部署80万北约部队;
法国总参谋长说,法国军队应在未来3到4年内做好与俄罗斯军事对抗的准备。
武契奇说,塞尔维亚正处于“铁锤和铁砧之间”,面临地缘政治的巨大压力,因此必须加强自身国防能力。
武契奇是的观点,是基于欧洲多国军事动态和官方言论的判断。
截至2025年下半年,北约部队快速反应梯队扩容,常备快反部队从原约4万增至30万;“高度戒备联合特遣部队”(VJTF)扩充到约2万人,可在2–5天内部署到东翼。新设“盟军反应部队”(NRF-2024),总部意大利,统合陆、海、空、太空与网络部队,目标10天内投送兵力并“施加影响”。高战备部队——90天内可投入作战;低战备部队——180天内完成集结轮换。
2025年1–2月“坚定飞镖-2025”演习:英主导,9国约1万兵、17艘舰艇、20+架飞机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连续机动,被视为NRF-2024首次成军验收。
2025年8–9月“四驾马车2025”系列演习:德主导,13国8000兵在波罗的海区域演练防空、两栖与网络防御,重点验证美军经陆上走廊快速东调方案。
陆上走廊与预置装备:新建“欧洲-北海-波罗的海”铁路-公路联动通道,方便美军重装旅从德国—波兰—立陶宛一线72小时内前推。
东翼常驻:目前约15万北约兵力轮值部署在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及罗马尼亚,多国战斗群升级为旅级。
2024年评估显示,北约东线仅拥有所需防空能力的5%,难以在第一波饱和打击下保护关键节点。欧洲军工产能不足,155mm炮弹、空对空导弹库存“打半年即告急”;多国依赖美国海运补给。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已下放更多作战控制权给地区司令部,但30万快反部队仍分属30余国,协同、语言与数据链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北约现已具备“2–10日先头抵达、90日主力作到、180万后备跟进”的梯次投送框架,并通过高频演习验证了多国机动与跨域协同能力。防空、弹药和持续作战能力仍是明显短板;若冲突在2026年前后突然升级,北约在战争初期仍需依赖美军战略空运/海运与核常双重威慑来稳住前线。
若北约与俄罗斯爆发正面冲突,北约大概率会以“空地一体、核常兼备、跨域协同”的模式投入以下装备与弹药:
空中力量约1200架已靠前或机动部署的武器装备弹药有:
五代隐身战机F-35A/B/C:首批已获“战术核打击资质”,可挂载B61-12核弹;平时担负穿透防空、压制俄S-400/S-500任务。
F-22:由美本土向英、德前沿轮转,主要夺取制空权。
四代多用途战机,欧洲“台风”、法国“阵风”、美F-15E/F-16V,负责防空截击与对地精确打击。
远程轰炸机,B-52H、B-1B与B-2A从英国费尔福德、西班牙莫龙等基地起飞,可携带AGM-158C LRASM(反舰)、JASSM-ER(对陆)或配备核弹头的巡航导弹。
支援机群,KC-135/KC-10/KC-30加油机、E-3A预警机、RC-135电子侦察机构成“空中作战中心”。
新增49个战斗旅,131个旅总计大概65万人,这些人拥有武器装备弹药:
主战坦克,美M1A2 SEPv3、德豹2A8、英“挑战者3”、波兰K2PL,数量已预置约3 000辆,弹药与零组件同步囤放。
装甲/步战,M2A4“布雷德利”、CV90、KF-41“山猫”等,用于伴随突击与反坦克导弹防护。
火炮与火箭,M109A7/A8 155mm自行榴弹炮、PzH-2000、韩K9(波、芬、挪装备);
M270A2及德MARS II多管火箭(可打ATACMS/德制“金牛座”改进型);
储备8万吨大口径炮弹/火箭弹,含精确制导M982“神剑”、M31A1 GMLRS。
陆基防空,“爱国者”-3 MSE、德IRIS-T SLM、意“阿斯特”-30 SAMP/T,用于拦截俄“伊斯坎德尔”“匕首”等弹道导弹,但目前缺口仍大。
战术陆基导弹,美2026年前将在德部署“暗鹰”高超音速导弹(射程>2 700 km),开战时可打击俄纵深目标。
海上与两栖力量武器装备弹药有:
航母打击群,美“福特”号/“布什”号、英“威尔士亲王”号、法“戴高乐”号,可各搭载40–60架F-35C/F-18E/“阵风”M。
宙斯盾舰与防空舰,美“阿利·伯克”Flight III、荷“七省”、德“萨克森”F-124,携带SM-3/SM-6拦截弹,兼海基反导。
巡航导弹核潜艇/驱逐舰, “弗吉尼亚”Block Ⅳ(“弗吉尼亚载荷模块”可带40枚“战斧”)、四艘俄亥俄级SSGN(每艘154枚“战斧”)负责首轮对俄指挥所、雷达、机场饱和打击。
两栖远征军武器装备弹药有,美“巴丹”ARG(搭载F-35B)、英“阿尔比恩”特遣队,可在波罗的海或黑海方向实施夺岛/登陆牵制。
核打击与核威慑武器装备弹药有,B61-12战术核弹,储于比、德、意、荷、土五国的6个基地,平时由美军保管;战时F-35A、台风、“龙卷风”等经“核共享”程序可挂载。
海/空基战略核弹,“三叉戟”Ⅱ D5(英“前卫”级、美俄亥俄级SSBN)与空射AGM-86 ALCM提供二次核反击。
年度“坚定正午”演习已把“核装填、核运输、核打击、核回撤”全链条纳入演练,2025年版动用71架军机、8处基地,时长两周。
精确制导弹药与后勤储备(2025年目标)武器装备弹药有,各型高精度导弹2万枚:防空导弹(AIM-120D、MBDA “流星”)、空地导弹(JASSM、SCALP-EG、“金牛座”)、反舰导弹(LRASM、“海军打击导弹”);
- 8万吨炮弹/火箭弹、60余万吨燃料与零备件,分别囤于波兰、罗、波罗的海三国新建8000处半永久工事内;
太空与网络:5 000颗北约/美商业遥感、通信卫星+“联合网络防御”部队,用于实时目标指示与战场通信。一旦开战,北约将首先以隐身战机加巡航导弹对俄防空、指挥节点实施“踹门”;随后快速反应旅在空优掩护下抢占东翼要点;航母与两栖群牵制俄北方与黑海舰队;同时通过战术核武器保持升级威慑。但关键瓶颈仍是持续弹药产能与高强度防空反导能力——若战争拖过首轮90天,能否维持精确弹与油料补给将决定北约能否长期支撑高强度对抗。
来源:溜达溜达溜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