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李小龙传承的不是咏春拳,而是“永春拳”师承,东马宁陈华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9:42 1

摘要:经过杏坛东马宁村时,在村委会大道对面,看到这尊金身塑像。初看以为是某尊大佛,再看塑像边的兵器架,还三座练功用木桩阵,哇,足有百多个。才确定是再次来到了永春拳派武术传承基地。那天是中午时分,不见当地街坊,问无可问。但这里是晚清武术名家陈华顺的家乡,感觉这尊金身塑

经过杏坛东马宁村时,在村委会大道对面,看到这尊金身塑像。初看以为是某尊大佛,再看塑像边的兵器架,还三座练功用木桩阵,哇,足有百多个。才确定是再次来到了永春拳派武术传承基地。那天是中午时分,不见当地街坊,问无可问。但这里是晚清武术名家陈华顺的家乡,感觉这尊金身塑像肯定是陈华顺!记得陈华顺的徒弟是叶问,叶问的徒弟是均安李小龙。

陈华顺(1849年-1914年),绰号“找钱华”(“爪钱华”),是广东佛山永春拳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也是将永春拳从红船戏班传入民间的最重要桥梁。他被公认为叶问的师父,因此在咏春拳分支(永春拳)的历史上地位极高。

“找钱华”这个绰号源于他的职业。他曾在佛山的“公和”钱庄做账房先生,负责兑换钱币和记账。因为右手手指力大无比,可以轻松将铜钱捏碎,所以人们给他起了这个外号。这个绰号也生动地体现了他的武功功底。

江湖上说陈华顺是佛山赞先生——梁赞的入室弟子。梁赞是当时公认的永春拳王,武功卓绝。陈华顺因仰慕梁赞的武功,不惜花费重金(据说用了360两银子)拜师学艺,成为梁赞的晚年弟子之一。因为他天资聪颖且学习刻苦,深得梁赞真传,是梁赞弟子中功夫最为全面的佼佼者之一。

功夫全面:他擅长完整地学习传承了梁赞一系的永春拳,包括小念头、沉桥、标指三套拳法,以及木人桩法、八斩刀、六点半棍等器械。

陈华顺功力深厚,尤其以寸劲(短距离发力)著称。他身材高大魁梧,但永春拳法依然精巧细腻,做到了“刚柔并济”。 开门授艺:陈华顺是第一个公开设馆授徒的永春拳师。在他之前,包括梁赞在内,永春拳的传授范围非常小,多限于亲友之间。陈华顺在佛山桑园开设武馆,才真正将永春拳大规模传入民间。

陈华顺收徒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叶问。此外还有吴仲素,吴仲素是叶问的师兄,在叶问早期学艺阶段给予了很多技术指导。

陈汝棉是陈华顺的儿子,子承父业,继承了家传武艺,雷汝济、何见 等等著名武术高手。陈华顺把南派武术发扬光大,贡献大于其师傅梁赞。他作为梁赞和叶问之间的关键一环,确保了永春拳核心技艺的完整传承。没有他,叶问可能无法学到正宗的梁系永春拳武术。陈华顺将永春拳从“秘传”推向“公开”的第一人,为后来永春拳在佛山乃至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培养了叶问这位一代宗师,而叶问后来去香港谋生,又将永春拳传播到香港。在香港收同乡人氏顺德均安镇李小龙为徒,李小深得师傅精心传授。使永春拳发扬光大,李小龙成为功夫和演艺明星后,更把永春拳扬名四海乃至全世界,影响极为深远。

由于陈华顺是叶问的师父,这个情况不要说国人们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就是土生土长的绝大多数顺德人也不知道。在多部关于叶问的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例如,后来在电影《叶问前传》中,角色“陈华顺”就才作为叶问的启蒙恩师登场,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师徒情谊。让观众们清楚认识叶问的师傅是陈华顺。

陈华顺是佛山永春拳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他上承宗师梁赞,下启宗师叶问,并以开明的态度将永春拳公开传授,是名副其实的“南派永春一代宗师”。

关于咏春拳的出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充满传说江湖的话题。由于缺乏确凿的古代文献记载,其起源大多依赖于口耳相传的传说。

其中流传最广、最为人熟知的传说与一位女性武术家——严咏春 息息相关。 清朝中叶(约18世纪),一位名叫严咏春 的年轻女子居住在广东/福建一带。她聪明伶俐,自幼由父亲(一说是继父)严二哥许配给商人梁博俦,两人结为夫妇。(另一版本清初天地会反清复明的洪熙官与方咏春,但这个是说书艺人版本)

传说严咏春在观察蛇鹤相斗时,悟出了“咏春拳法”。严咏春因年轻美貌被当地恶霸逼婚,逐愤而反抗。某日,她看到一只鹤与一条蛇相争,从中悟出以柔克刚、中线攻防的拳法招数。她将此前从少林寺五伍枚师太(或“伍枚大师”)处学到的武功与这次的感悟融合,创编出了一套全新的、适合女性练习的拳法。 她用这套拳法击败了前来逼婚的恶霸,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之后,她将这套拳法传授给了她的未婚夫梁博俦。严咏春先于梁博傅去世,梁博俦为纪念爱妻,便将这套拳法命名为“咏春拳”。

根据这个传说,传承脉络是:伍枚师太 → 严咏春 → 梁博俦 → 黄华宝、梁二娣 → 梁赞(佛山赞先生)在传说中,这套拳法最初可能叫“永春拳”(取自福建泉州南少林寺的“永春殿”),后因严咏春而演变为“咏春拳”。

历史考证中,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咏春拳传人是红船戏班的艺人黄华宝和梁二娣。红船是粤剧艺人乘坐的船只,他们四处漂泊,既是艺人,也需武术防身。学者推测,拳术可能是在这个群体中得以完善和传播的。黄华宝和梁二娣将拳术传给了佛山跌打医生梁赞。梁赞成名后(江湖上尊称梁赞为赞先生) 也是咏春拳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史料证明的宗师。他武艺高强,医术精湛,在佛山开设“荣生堂”医馆。他将毕生所学整理、系统化,并广收门徒,使咏春拳从一门相对隐秘的技艺,发展成为一门公开、体系完整的武术。因此,梁赞被认为是咏春拳的“中兴祖师”。

咏春拳的很多手法与福建永春地区的白鹤拳等拳种有相似之处。因此,另一种合理的推测是,咏春拳的源头是福建的某种拳法,随着人口迁徙,传入广东,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佛山、广州)与本地文化融合,最终演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咏春拳。

杏坛镇东马宁村是顺德永春拳的重要传承地,这一脉武术师承清晰,特色鲜明。

永春拳在清朝晚年红船艺人黄华宝梁二娣传至佛山梁赞。梁赞传授给顺德东马宁人陈华顺(绰号"找钱华")。陈华顺学成后,回到家乡顺德杏坛东马宁设馆授徒,成为将永春拳带到顺德并广泛传播的第一人。他所传授的拳术,在顺德一直被称为永春拳。叶问是陈华顺的弟子,李小龙是叶问弟子(一脉相承)。

顺德武术名家讲述,永春拳以其丰富的套路著称。保存在马东宁村的原始永春拳套数有二三十套古技法,目前流行的顺德永春拳也包含12套拳法及多种棍术、刀术。这与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咏春拳通常只有三套拳法相比,内容上更为丰富。其技法讲究"短桥窄马,擅发寸劲",实战性很强。

顺德东马宁永春拳已于201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时今日的东马宁村村委会对面,有一个规模可容纳上千人同时训练武术的训练基地。游人们游览杏坛镇水乡时可自驾车或搭公交车到马东村打卡!

来源:凤城布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