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儿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正忙着在厨房炖她最爱喝的玉米排骨汤。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整个厨房都弥漫着浓郁的香味。手机突然响起特别设置的铃声——那是专为女儿设的。我擦擦手,小跑着接起电话。
女儿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正忙着在厨房炖她最爱喝的玉米排骨汤。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整个厨房都弥漫着浓郁的香味。手机突然响起特别设置的铃声——那是专为女儿设的。我擦擦手,小跑着接起电话。
“妈,我考上了!”女儿的声音像跳跃的音符,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她的雀跃,“刚收到的邮件,全额奖学金!”
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一刻。
“妈?你在听吗?”
“在,在,”我赶紧应声,声音有些哽咽,“太好了,太好了…妈给你炖了排骨汤,晚上回来好好庆祝。”
挂断电话,我靠在厨房的墙上,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这些年独自抚养女儿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无数个陪她熬夜复习的晚上,省吃俭用给她报辅导班,每次考试前的焦虑等待…
我抹掉眼泪,拿出手机,对着还在炉子上咕嘟咕嘟的汤锅拍了张照片,又翻出手机相册里女儿高中毕业典礼上的照片。她穿着学士服,笑靥如花。我精心挑选了最精神的一张,配上一段文字:
“女儿如愿以偿,收到了梦想学府的录取通知书!这么多年的付出都值得了。妈妈为你骄傲!#单亲妈妈的骄傲 #梦想成真”
我特意加上了“单亲妈妈”这个标签。没错,我就是想让某些人看到,没有他,我把孩子培养得更好。
朋友圈一发,点赞和祝福立刻如潮水般涌来。同事、亲戚、朋友,大家都在评论区留下羡慕和祝贺的话语。我一条条翻看,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刷新了几次后,一个熟悉的头像跳了出来——是我的前夫,赵强。我们已经离婚十年了,这十年里,他几乎从不在我的朋友圈露面。我的心莫名地紧了一下。
他只评论了三个字:
“还好吗?”
就这三个字,让我的好心情瞬间烟消云散。锅里飘来的香味突然变得刺鼻,手里的锅铲“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这是什么意思?是在质疑我吗?是在暗示什么吗?我的脑子飞速运转,各种猜测和不安涌上心头。
女儿赵小雨是我一手带大的。离婚时她刚上小学,赵强每月支付抚养费,但除此之外,他对女儿的关心少之又少。偶尔来接女儿出去吃饭,也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现在女儿出息了,他倒来问“还好吗”?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准备晚餐,但切菜时差点切到手指。这三个字像一根刺,扎在我心上。
女儿六点半到家,一进门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妈,我太开心了!”她在我脸上亲了一口,然后像小时候一样蹦跳着去看锅里的汤,“好香啊!”
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我暂时把前夫那条评论抛在脑后。晚餐时,女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未来的规划,要去哪个实验室,想跟哪位教授做研究。我微笑着倾听,心里既骄傲又有些酸楚——孩子长大了,要飞走了。
“爸刚才也给我发微信祝贺了。”女儿突然说。
我拿筷子的手顿了一下,“他说什么?”
“就说恭喜我,问我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吃个饭。”女儿低头扒了一口饭,声音轻了些,“妈,你会介意吗?”
“怎么会,”我强装大度,“他是你爸爸,应该的。”
晚饭后,女儿回房间和同学视频聊天去了。我收拾完厨房,又忍不住拿出手机,翻到那条朋友圈。赵强的评论还静静地挂在那里,“还好吗”三个字在众多祝贺中显得格外突兀。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赵强不是那种会无缘无故说风凉话的人。虽然我们离婚多年,但我了解他的性格——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那这三个字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
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脑海:难道女儿有什么事瞒着我?
我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乖乖女,学习成绩优异,从不让我操心。可越是这么想,心里越是不安。
起身来到女儿房间门口,从门缝里看到她已经睡熟,脸上还带着浅浅的笑意。我轻轻关上门,回到自己房间,做出了决定——我要去找赵强问清楚。
看了眼时钟,晚上十一点半。这个时间去找前夫确实不太合适,但我等不到明天。我必须知道他那三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换好衣服,我给女儿留了张字条,说突然有事出去一趟,很快回来。然后拿起车钥匙,轻手轻脚地出了门。
夏夜的微风透过车窗吹进来,却吹不散我心头的烦躁。赵强住在城西的一个老小区,距离我家有四十多分钟车程。这十年里,我只去过两次,都是因为女儿的事情。
路上几乎没什么车,我开得很快,脑子里不断回放着这些年独自抚养女儿的点点滴滴。
离婚那年,我才三十二岁,一个人带着六岁的女儿,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常常忙得连哭的时间都没有。记得有一次,女儿发高烧,我连夜带她去医院,一个人守在她病床前,看着输液瓶里的液体一滴一滴落下,感觉自己也要垮掉了。那时多么希望有个人能分担啊,但赵强只是打了个电话,说工作忙走不开。
后来女儿慢慢长大,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每一次家长会,都是我一个人参加;每一次生病,都是我一个人照顾;每一次挫折,都是我一个人安慰。赵强就像个局外人,偶尔出现,从不过多参与。
如今女儿终于出息了,他却来问“还好吗”?凭什么?
车子驶入赵强居住的小区,这个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小区显得破旧而安静。我把车停在他家楼下,抬头望去,他家的窗户还亮着灯。
我深吸一口气,拨通了他的电话。
“喂?”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惊讶,毕竟我很少这个时间给他打电话。
“我在你家楼下,有事要问你。”我直截了当地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上来吧。”
我挂了电话,锁好车,走上那栋熟悉的楼房。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我的脚步声亮起,昏黄的灯光在墙壁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站在302室门前,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按响了门铃。
门开了,赵强站在门口。他穿着宽松的居家服,看起来比上次见面时瘦了些,眼角多了几道深深的皱纹。我们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什么。
“进来吧。”他侧身让开。
我走进这个曾经也是我的家的房子。屋内的陈设变化不大,只是显得更加陈旧和凌乱。沙发上随意丢着几件衣服,茶几上堆着书籍和文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烟味。
“喝茶吗?”他问,语气平淡。
“不用了。”我在沙发上找了个相对整洁的位置坐下,“我就想问你,你在我朋友圈评论的那三个字,是什么意思?”
赵强在我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他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斟酌词句。
“小雨最近有没有跟你说什么?”他终于开口。
我的心猛地一沉,“关于什么?”
“关于她自己的事。”他避开了我的目光,“她的健康问题。”
“健康问题?”我重复道,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小雨怎么了?”
赵强叹了口气,站起身走向书房,“你等一下。”
我坐在那里,心跳加速。女儿有健康问题?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她每天都精神饱满地去上学,晚上学习到深夜也没见喊累。这不可能。
赵强拿着一个文件夹回到客厅,递给我。“三个月前,小雨来找过我。她说不想让你担心,所以只告诉了我。”
我接过文件夹,手指微微颤抖。打开它,里面是一份体检报告。当我看到诊断结果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这…这不可能…”我喃喃自语,眼前一片模糊。
赵强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她说想等到录取结果出来后再告诉你,怕影响你心情。这段时间,我一直陪她去医院复查。”
我抬起头,看着这个我曾经怨恨了十年的男人,突然明白了他那句“还好吗”背后的关切和担忧。也明白了为什么最近几个月,女儿总是说要去同学家学习,有时周末也会外出——原来她是去找她爸爸,一起去医院。
“为什么…”我的声音哽咽了,“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这是小雨的意思。”赵强的语气很柔和,“她说你为她付出太多了,不想再让你担惊受怕。而且…”他停顿了一下,“而且她认为你可能会过度反应,反而影响她的正常生活。”
我无力地靠在沙发上,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原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最了解女儿的人,却连她生病了都不知道。而我一直怨恨的前夫,却在这段时间里默默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
“现在的医疗技术很先进,”赵强试图安慰我,“医生说发现得早,治愈率很高。小雨年轻,身体素质好,会没事的。”
我擦掉眼泪,深吸一口气,“把所有的检查报告都给我看看,还有治疗方案。”
赵强点点头,又拿出一叠文件。“这是我咨询的几位专家的意见,还有预约的下一次检查时间。”
我们就这样在客厅里讨论起来,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我们之间多年的隔阂。那一刻,我们只是两个担心孩子健康的父母。
墙上的钟指向凌晨两点,我才惊觉已经这么晚了。
“我得回去了,小雨明天早上看不到我会担心的。”我站起身,整理好那些文件,“这些我能带走吗?”
“当然。”赵强也站起来,“我复印了一份。”
走到门口,我停下脚步,回头看他。“谢谢你,这段时间陪着小雨。”
他摇摇头,“她也是我的女儿。”
下楼的时候,我的心情复杂难言。夜风比来时更凉了,我裹紧外套,快步走向车子。
手机上有几个未接来电,都是女儿打来的。我赶紧回拨过去。
“妈,你去哪儿了?”女儿焦急的声音传来。
“马上就回家,见面再说。”我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静,“你早点睡,明天还要上学呢。”
“我已经醒了,”女儿说,“发现你不在家,我担心死了。”
挂断电话,我启动车子,驶向回家的路。晨光微熹,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我知道,从今天起,很多事情都将不同。赶到家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我轻手轻脚地开门,发现女儿正坐在客厅沙发上。
她穿着睡衣,眼睛有点肿,像是哭过。
“妈,你吓死我了。”她站起来,声音带着哭腔。
我赶紧走过去抱住她,“对不起,妈妈就是突然有点事。”
“你去哪儿了?我给你打了好几个电话。”
她靠在我肩上,像小时候那样依赖着我。
我深吸一口气,决定不瞒她了。
“我去找你爸爸了。”
女儿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为什么?”
“因为他评论了我的朋友圈,”我轻声说,
“就三个字,‘还好吗’,我觉得不对劲。”
女儿低下头,沉默了很久。
“所以...你都知道了?”
我捧起她的脸,看着她的眼睛,
“为什么不告诉妈妈?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吗?”
眼泪从女儿眼角滑落,“我就是不想让你担心。”
“你从小到大,哪次生病不是妈妈照顾的?”
我的声音有些发抖,“这次为什么瞒着我?”
“因为这次不一样,”女儿擦掉眼泪,
“这次可能会很严重,需要很多钱,
还需要有人经常陪我去医院。”
她顿了顿,“你已经够辛苦了,
我不想再给你添麻烦。”
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傻孩子,你是妈妈的女儿啊,
再大的麻烦也不是麻烦。”
我们坐在沙发上,聊了很久。
女儿告诉我,三个月前学校体检时,
医生发现她肺部有个阴影。
进一步检查后,确诊是早期肺癌。
“医生说发现得早,治愈率很高。”
女儿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
“就是要做个小手术,然后定期复查。”
我紧紧握着她的手,手心全是汗。
“所有检查报告我都看过了,”
我尽量保持镇定,“你爸爸都给我了。”
女儿惊讶地看着我,“爸爸都保存着?”
“嗯,”我点点头,“他还咨询了好几个专家。”
这一刻,我心里对前夫的怨恨少了一些。
至少在这件事上,他是尽责的。
天亮后,我请了一天假,在家陪女儿。
我们像往常一样一起吃早餐,
但气氛明显不同了。
“妈,你会告诉爷爷奶奶吗?”女儿问。
我想了想,“暂时先不说吧,
等手术做完再说,免得他们担心。”
女儿点点头,小口喝着粥。
看着她乖巧的样子,我的眼眶又湿了。
多好的孩子啊,为什么要遭这种罪?
上午,
“谢谢你这段时间陪小雨去医院。
接下来我们一起面对。”
他很快回复:“应该的。
我已经预约了下周三的专家号,
要不要一起去?”
我看着手机屏幕,犹豫了一下。
这么多年,我们几乎从不同时出现。
但为了女儿,我回复:“好。”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开始了奔波。
每周都要去医院,做各种检查,
见不同的医生,讨论治疗方案。
赵强每次都准时出现,
带着他整理好的资料和问题清单。
我发现他变了很多。
不再是那个对家里事漠不关心的男人,
而是仔细地记录医生的每一句话,
反复确认每一个治疗细节。
有一次,在等待检查结果时,
我们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
“我记得小雨小时候最怕来医院,”
赵强突然说,“每次打针都要哭好久。”
我有点惊讶,没想到他还记得。
“是啊,”我轻声回应,
“后来为了鼓励她,
每次看完病都带她去吃冰淇淋。”
赵强笑了笑,“对,香草味的,
她只认那个口味。”
这是我们离婚后第一次心平气和地
回忆女儿的童年时光。
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建议尽快手术。
手术定在八月中旬,
刚好在女儿开学前。
这样她康复后,还能按时去报到。
“会不会影响上学?”女儿担心地问。
主刀医生是个和蔼的中年女士,
“恢复好的话,应该没问题。
不过开学后要定期回来复查。”
从诊室出来,女儿明显松了口气。
“妈,我想吃冰淇淋。”她突然说。
我和赵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
“香草味的?”我们异口同声。
在医院附近找了家冰淇淋店,
我们三个人坐在靠窗的位置。
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
在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好久没一起吃东西了。”
女儿看着我们,眼神有些怀念。
我和赵强都沉默了。
上一次全家一起吃饭,
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
“等你好了,我们再去吃那家粤菜馆,”
赵强突然说,“你小时候最爱去的。”
女儿眼睛一亮,“真的吗?
那家店还在?”
“在,”赵强点头,“我上周路过还看见了。”
我看着他们父女俩聊天,
心里有种复杂的感觉。
如果当初没有离婚,
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
手术前一天,我们办理了住院手续。
女儿住的是双人病房,
隔壁床是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
两个年轻人很快就聊熟了。
“我也是明天手术,”那个女孩说,
“不过我爸妈都没来,
他们说工作忙。”
女儿惊讶地问:“那你一个人?”
女孩耸耸肩,“习惯了。
我从小在寄宿学校长大,
爸妈都在外地工作。”
我看着那个故作坚强的女孩,
心里一阵酸楚。
相比之下,女儿是幸运的,
至少我们都在她身边。
晚上,我和赵强都在医院陪护。
他让我回去休息,说他来守夜。
“不用,”我拒绝了,“我陪着她。”
最后我们决定都留下来。
医院的陪护床很小,
我们轮流休息。
深夜,女儿睡着后,
我和赵强站在走廊上透气。
“谢谢你。”我突然说。
他愣了一下,“谢什么?”
“谢谢你这段时间为小雨做的一切。”
我真诚地说。
他摇摇头,“她是我女儿,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沉默了一会儿,他又说:
“其实这些年,我很后悔。
后悔没有多陪陪她,
后悔错过了她那么多成长时刻。”
我看着窗外城市的夜景,
第一次没有在心里反驳他。
“现在弥补还来得及,”我说,
“她还需要爸爸。”
手术当天,家里的亲戚都来了。
我父母,我妹妹,还有赵强的母亲。
老太太拉着我的手,
“辛苦你了,把孩子带得这么好。”
我摇摇头,“妈,别这么说。”
虽然和赵强离婚了,
但我一直和他母亲保持联系。
她是个明事理的老人,
从来没有因为离婚而疏远我们。
女儿被推进手术室前,
紧紧抓着我的手。
“妈,我有点害怕。”
我俯身亲了亲她的额头,
“别怕,妈妈和爸爸都在外面等你。”
赵强也走过来,握住她的另一只手,
“加油,宝贝,很快就好了。”
手术室的门缓缓关上,
我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
每一分钟都像一个小时。
赵强不停地看表,
在走廊里走来走去。
我坐在长椅上,双手紧握,
默默地祈祷。
三个小时后,医生终于出来了。
“手术很成功,”她摘下口罩,
“肿瘤完整切除了,
淋巴结清扫也很干净。”
我腿一软,差点摔倒。
赵强及时扶住了我。
“谢谢医生,太感谢了。”
他的声音也在发抖。
女儿被推回病房时,麻药还没过。
她安静地睡着,脸色苍白。
我轻轻抚摸她的头发,
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赵强的母亲抹着眼泪,
“好了就好,好了就好。”
我父母也长舒一口气,
“这孩子,真是吓死我们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轮流照顾女儿。
赵强请了年假,全天候守在医院。
我白天照顾,晚上他接班。
这是我们离婚后第一次合作得这么默契。
女儿恢复得很快,
第三天就能下床走动了。
隔壁床的女孩很羡慕,
“你们家人真好,天天都有人陪。”
女儿笑着看看我们,
“是啊,我也觉得我很幸福。”
出院那天,赵强开车来接我们。
阳光很好,女儿深吸一口气,
“终于可以回家了。”
我帮她系好安全带,
“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
“排骨汤,”女儿立刻说,
“就是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你炖的那种。”
我的眼眶突然湿了。
原来那天的喜悦和后来的担忧,
都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记忆里。
“好,就炖排骨汤。”
我握紧她的手。
赵强从后视镜看了我们一眼,
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这一刻,我突然觉得,
也许离婚后的我们,
依然可以成为最好的父母。
把女儿安顿好后,赵强准备离开。
“等一下,”女儿叫住他,
“爸,下周复查你能陪我去吗?”
赵强明显愣了一下,
随即露出欣喜的表情,
“当然能,爸爸随时都有空。”
我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
心里既酸涩又欣慰。
送赵强到楼下时,他停下脚步,
“小雨开学前,我想多陪陪她。”
“好,”我点头,“她需要你。”
他犹豫了一下,又说:
“这些年,辛苦你了。
把女儿教育得这么好。”
这是我第一次听他这么说。
“她也很好,”我轻声说,
“她值得所有的好。”
回到家,女儿正靠在沙发上看书。
“妈,你和爸爸和好了吗?”
她突然问。
我坐在她身边,“爸爸妈妈
从来就没有吵架啊。
我们只是...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女儿放下书,靠在我肩上,
“我知道你们离婚是因为性格不合,
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好好相处。”
“我们现在就相处得很好啊,”
我摸摸她的头,“为了你。”
“不光是为我,”女儿认真地说,
“也为你们自己。
毕竟你们曾经相爱过,
还有了我这个可爱的女儿。”
我被她的语气逗笑了,
“是是是,你最可爱。”
晚上,我翻看手机里的照片,
发现赵强发来了一条新消息:
“谢谢你还愿意让我参与女儿的生活。”
我想了想,回复:
“她永远是你的女儿。”
发完这条消息,我感到长久以来
压在心里的某种东西终于放下了。
仇恨和怨恨并不能让人快乐,
释怀和原谅才能。
女儿的手术很成功,
我们的关系也在慢慢修复。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一周后,我们一起去医院复查。
医生说女儿恢复得很好,
开学前应该能完全康复。
从医院出来,女儿突然说:
“我们真的去那家粤菜馆吧?”
我和赵强对视一眼,
“现在?”
“就现在,”女儿笑着说,
“我想庆祝一下。”
那家粤菜馆居然还在老地方,
装修都没怎么变。
老板娘居然还认得我们,
“好久没见你们一家三口来了。”
我们尴尬地笑笑,没有纠正。
女儿点了一桌菜,都是小时候爱吃的。
“记得吗?”她指着那道白切鸡,
“我小时候最爱吃这个,
每次都要抢鸡腿。”
赵强笑着点头,“记得,
有一次你差点把整盘鸡打翻。”
我看着他们父女俩说笑,
心里暖暖的。
或许这就是家人吧,
即使经历过分离和伤痛,
依然能坐在一起,
分享温暖的回忆。
吃完饭,赵强送我们回家。
在楼下,女儿突然抱住我们两个,
“谢谢你们,爸爸妈妈。
谢谢你们都在我身边。”
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
赵强的眼睛也红了。
这个拥抱,我们等了整整十年。
晚上,我更新了朋友圈:
“女儿手术成功,恢复得很好。
感谢所有关心她的亲朋好友。
特别感谢孩子爸爸这段时间的陪伴和支持。
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这次,赵强没有评论,
而是直接点了赞。
女儿在下面回复了一颗爱心。
看着这个小小的互动,
我微笑着关掉了手机。
窗外,月色正好。
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我靠在厨房门框上,看着女儿熟睡的脸庞,心里百感交集。这段时间她瘦了不少,下巴都尖了。但医生说恢复得很好,再过两周就能正常上学了。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赵强发来的消息:“明天复查我调休了,早上八点来接你们?”
我回复:“好,别忘了带病历本,上次你就忘了。”
这段日子,我们因为女儿的病,联系变得频繁起来。从一开始的尴尬,到现在的自然,变化悄无声息。
第二天一早,赵强准时到了。他今天穿了件干净的衬衫,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
“爸,你今天真精神。”女儿笑着说。
赵强有点不好意思地摸摸头,“这不是要见医生嘛。”
去医院路上,女儿坐在后座,哼着歌。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脸上,显得气色很好。
“妈,开学前我想把头发剪短一点,”女儿拍拍我的座椅,“你说好不好?”
“怎么突然想剪短发?”
“换个心情嘛,”她笑嘻嘻地说,“也算是新生活的开始。”
赵强从后视镜看了她一眼,“爸爸认识个不错的发型师,要不要去看看?”
“真的?那复查完就去吧!”
我看着他们父女俩你一言我一语,心里暖暖的。这样的场景,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复查结果很好,医生说女儿恢复得比预期还要快。
“年轻人就是恢复能力强,”医生笑着说,“不过开学后还是要定期复查,不能大意。”
从诊室出来,女儿一手挽着我,一手挽着赵强,“走吧,剪头发去!”
赵强说的发型师在一家不大的店里,但手艺确实不错。女儿坐在镜子前,发型师仔细地给她修剪。
我和赵强坐在等候区的沙发上,一时无言。
“那个...”赵强先开口,“小雨开学的东西准备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我说,“还差些日用品,想到学校那边再买。”
他点点头,“我给她买了台新电脑,学习用得上。”
“谢谢。”我轻声说。
“应该的。”
这时女儿转过头来,“爸妈,你们看这个长度怎么样?”
镜子里,她的短发显得格外精神,整个人都透着青春活力。
“好看。”我和赵强异口同声。
女儿满意地转回头去,继续和发型师讨论细节。
从理发店出来,已经是下午三点。女儿摸着新发型,很是满意。
“妈,我约了同学晚上看电影,”女儿说,“可以吗?”
“可以,但别太晚回来。”
“爸爸送你去吧,”赵强连忙说,“看完再接你。”
女儿看看我,又看看赵强,突然说:“你们俩一起去不行吗?反正也没事。”
我和赵强都愣住了。
“我就不去了,”我赶紧说,“家里还有事。”
“我送你吧。”赵强对女儿说。
看着他们的车开走,我心里莫名有些空落落的。
回到家,我开始整理女儿开学要带的行李。衣服、书本、日常用品...一件件收拾整齐。
在衣柜最底层,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旧相册。翻开一看,竟然是我们一家三口的旧照片。
那时候女儿才三四岁,扎着两个小辫子,坐在赵强肩膀上笑得很开心。我站在旁边,也笑得很幸福。
那时候我们还算恩爱,虽然已经有了些小矛盾,但表面上还维持着一个完整的家。
再往后翻,照片越来越少。最后一张全家福是在女儿五岁生日时拍的,那时我们已经决定离婚,只是还没告诉女儿。
我把相册放回原处,心里有些发酸。
晚上七点多,女儿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个小蛋糕。
“妈,这是爸爸买的,说给你也尝尝。”
我接过蛋糕,“电影好看吗?”
“还行吧,”女儿放下包,“主要是好久没和同学见面了。”
她凑过来看我整理的行李,“哇,妈你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还差一些,明天再继续。”
我们坐在沙发上吃蛋糕,女儿突然说:“今天爸爸问我,能不能偶尔去学校看看我。”
“你怎么说?”
“我说当然可以啊,”女儿挖了一勺蛋糕,“他毕竟是我爸爸。”
我点点头,“是该这样。”
“妈,”女儿放下蛋糕,认真地看着我,“你和爸爸...真的不可能和好吗?”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她会这么直接地问。
“宝贝,爸爸妈妈离婚这么多年,都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可是你们现在相处得不是很好吗?”
“那是因为你生病了,”我摸摸她的头,“我们都在为你担心。但这不代表我们适合重新在一起。”
女儿低下头,“我知道...就是觉得有点可惜。”
我心里一软,把她搂进怀里,“不管爸爸妈妈在不在一起,我们都会一直爱你。”
第二天,赵强来了电话,说想请我们吃顿饭,算是给女儿送行。
我本来想拒绝,但女儿一口答应下来。
“就我们三个,”女儿挂掉电话,对我说,“最后一次全家聚餐,好吗?”
我还能说什么呢?
餐厅是女儿选的,一家新开的火锅店。我们到的时候,赵强已经等在位子上了。
他今天格外用心,不仅提前到了,还点好了女儿爱吃的菜。
“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就都点了一些。”他对我说。
女儿开心地坐下,“好久没吃火锅了!”
锅底沸腾起来,热气腾腾。女儿忙着下菜,我和赵强反而有些拘谨。
“妈,尝尝这个毛肚,”女儿给我夹菜,“爸,你也吃啊。”
在女儿的带动下,气氛渐渐活跃起来。
“记得小雨第一次吃火锅吗?”赵强突然说,“那时候她才五岁,被辣得直哭。”
我忍不住笑了,“后来非要吃辣,结果又辣哭一次。”
“我哪有!”女儿抗议,“我现在可能吃辣了。”
说着,她故意夹了个辣椒放进嘴里,结果真的被辣得直吸气。
我和赵强同时递水给她,手不小心碰在一起。我赶紧缩回来,他也有些尴尬。
女儿看着我们,眼睛笑得弯弯的。
饭后,赵强送我们回家。在楼下,他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女儿。
“这是爸爸的一点心意,到学校买些需要的东西。”
女儿接过信封,抱了抱他,“谢谢爸爸。”
“到了学校好好照顾自己,有事随时给爸爸打电话。”
“知道啦。”
赵强看看我,似乎想说什么,最后还是只说了句:“那我先走了。”
上楼时,女儿挽着我的手,“妈,你今天开心吗?”
“开心啊,怎么了?”
“就是觉得...我们很久没有这样在一起了。”
我握紧她的手,“以后也会这样的。”
开学前一天,我最后一次检查女儿的行李。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得整整齐齐,药也备足了量。
“妈,别担心了,”女儿从后面抱住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每天都要记得吃药,定期复查,不能偷懒。”
“知道啦,你都说了八百遍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女儿明天就要离开了,家里突然要空荡荡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手机亮了一下,是赵强发来的消息:“明天我送你们去机场吧?”
我想了想,回复:“好。”
第二天一早,赵强就来了。他帮着把行李搬上车,仔细地固定好。
去机场的路上,谁都没说话。女儿坐在中间,一会儿靠靠我,一会儿靠靠赵强。
办理登机手续时,我忍不住一遍遍叮嘱女儿注意事项。
“妈,我都记着呢,”女儿抱抱我,“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别老是吃剩菜。”
我眼眶一热,赶紧点头。
赵强站在一旁,轻轻拍拍女儿的肩,“到了给爸爸发个消息。”
“嗯,我会的。”
送女儿过安检时,我终究没忍住眼泪。她回头朝我们挥手,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
我和赵强并肩站着,直到女儿的身影完全消失在人海中。
“走吧,”赵强轻声说,“她长大了。”
回去的路上,车里的气氛有些沉闷。
“谢谢你这些天的帮忙。”我说。
赵强摇摇头,“她也是我的女儿。”
快到小区时,他突然说:“要不要去喝杯咖啡?现在回去也是一个人。”
我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我们找了家安静的咖啡馆,坐在靠窗的位置。
“时间过得真快,”赵强搅拌着咖啡,“一转眼小雨都上大学了。”
“是啊,”我轻轻叹气,“有时候还会梦见她小时候的样子。”
“我记得她第一天上小学,哭得不肯进教室。”
“你那天还特意请假去接她放学。”
我们相视一笑,那些曾经的隔阂似乎在慢慢消融。
“这些年...辛苦你了。”赵强突然说。
我愣了一下,“怎么又说这个?”
“我是真心的,”他认真地看着我,“以前是我不懂得珍惜。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悔。”
我低下头,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不是想挽回什么,”他赶紧补充,“就是...想道个歉。”
“都过去了,”我轻声说,“现在我们这样挺好的。”
从咖啡馆出来,阳光正好。赵强送我到家楼下。
“以后...还能偶尔这样喝杯咖啡吗?”他问。
我想了想,“当然。”
回到家,空荡荡的屋子让我一时有些不适应。女儿的房间还保持着原样,书桌上放着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
我拿起照片,轻轻擦掉上面的灰尘。照片上的我们都笑得很开心,那是女儿五岁生日时拍的。
手机响了,是女儿发来的消息:“妈,我到了!学校好大,宿舍也很棒。爱你!”
后面还附了一张自拍,她在新宿舍里笑得灿烂。
我回复:“好好照顾自己,妈妈也爱你。”
放下手机,我开始收拾屋子。在女儿的书架底下,我发现了一个笔记本。
翻开一看,是她的日记。我本来想合上,却看到了一行字:“希望爸爸妈妈能和好...”
我怔住了,犹豫片刻,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今天又梦见爸爸妈妈在一起了。我知道这样想很自私,但我真的好想念我们一家三口的日子...”
“妈妈今天又熬夜工作了,要是有爸爸在,她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吧...”
“生病这件事,反而让我有机会和爸爸妈妈多相处。是不是很可笑...”
我一页页翻看,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原来女儿一直藏着这样的心事。
晚上,赵强打来电话,说女儿一切都好,已经安顿下来了。
“她给你发消息了吗?”他问。
“发了,说宿舍很好。”
“那就好...”他顿了顿,“你...一个人没事吧?”
“没事,”我擦擦眼泪,“习惯了。”
挂掉电话,我坐在沙发上,想了很久。
第二天,我约赵强见了面,把日记本给他看。
他看完后,久久没有说话。
“我不知道孩子这么希望我们和好。”他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我也不知道。”我说。
“你怎么想?”他小心翼翼地问。
我沉默了一会儿,“我们可以为了孩子多相处,但感情的事...强求不来。”
他点点头,“我明白。”
我们把日记本收好,约定谁也不提这件事,让女儿安心学习。
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每周她都会和我们视频,分享校园里的新鲜事。
我和赵强偶尔会一起和她视频,有时候也会约着吃顿饭,聊聊女儿的近况。
深秋的一个周末,赵强约我去公园散步。银杏叶黄了,铺了满地金黄。
“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就是在这里。”他说。
我点点头,“那时候还没这么多银杏树。”
我们沿着小路慢慢走,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来,暖暖的。
“有件事我想了很久,”赵强突然停下脚步,“我们...能不能重新开始?”
我愣住了,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我不是要求你马上答应,”他赶紧说,“就是...给我们彼此一个机会,慢慢来。”
我看着满地的银杏叶,心里乱糟糟的。
“我知道过去我做得不好,但人是会改变的。”他轻声说,“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能重新开始,也许能给小雨一个完整的家。”
“是因为女儿的希望吗?”我问。
“不全是,”他摇头,“是因为我还爱着你。”
我怔住了,不知该如何回应。
“你不用现在回答,”他说,“好好考虑一下。”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回想起这些日子赵强的改变,想起女儿日记里的期盼,想起我们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
但破镜真能重圆吗?
一周后,女儿突然回来了,说是给我们一个惊喜。
“你们俩怎么一起来接我?”她看着我和赵强,眼睛亮晶晶的。
“你爸爸正好有空。”我说。
女儿笑着挽住我们俩,“真好。”
晚饭后,女儿悄悄问我:“妈,你和爸爸最近相处得怎么样?”
“挺好的啊。”
“那就好,”她神秘地笑笑,“我觉得爸爸变了很多。”
是啊,他确实变了很多。我心里想。
送女儿回学校后,我约赵强见了面。
“你上次说的事,我考虑过了。”我说。
他紧张地看着我。
“我们可以试着重新了解彼此,”我慢慢地说,“但不要给彼此压力,顺其自然,好吗?”
他眼睛一亮,“好,当然好!”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约会”。有时候是一起吃饭,有时候是散步,像老朋友一样聊天,分享各自的生活。
渐渐地,我发现我们之间有了新的默契。他学会了倾听,我也学会了表达。
新年那天,我们一起去看女儿。见到我们一起来,女儿开心得不得了。
“这是我最棒的新年礼物!”她说。
回去的飞机上,赵强轻轻握住我的手。这次,我没有松开。
窗外,云海翻涌,阳光灿烂。
人生就是这样吧,总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曾经以为结束的故事,也许正悄悄开始新的篇章。
而这一切,都要从那条朋友圈,那三个字的评论说起。
或许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第二次机会。
来源:其伟叫你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