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 3 种表现,不是感冒,可能是肺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6 06:20 1

摘要:孩子有这 3 种表现,不是感冒,可能是肺炎

呼吸道疾病高发季,不少家长在后台留言:“孩子感冒咳嗽总不好,会不会转成肺炎?”“流感刚好转,又担心引发肺炎并发症”。这种担忧并非多余——肺炎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有上百万儿童因此丧生,且早期症状与感冒高度相似,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去年冬天,宝妈李女士的经历让很多家长感同身受。1岁半的宝宝起初只是流清鼻涕、轻微咳嗽,她以为是普通感冒,便按家里的护理经验喂了感冒药。可三天后,宝宝开始持续高烧至39.5℃,咳嗽变成阵发性剧烈干咳,睡觉时呼吸声像“拉风箱”,胸口还跟着起伏急促。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肺炎,且因延误了早期干预,需要住院治疗。“原来肺炎不是突然发生的,是感冒没控制好,病原体一路往下感染到了肺部”,李女士懊悔不已。

肺炎的本质是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从鼻咽部侵入后,顺着气管蔓延到支气管和肺部,导致肺泡被脓液占据,影响氧气交换。家长可通过以下三个核心症状初步判断,出现任意一项都应及时就医:

呼吸急促是核心指标:不同年龄段有明确标准,小于2月龄宝宝呼吸≥60次/分钟,2月龄-1岁≥50次/分钟,1-5岁≥40次/分钟,5岁以上≥30次/分钟。计数时需在孩子安静、不发烧时进行,观察胸腹部起伏,连续数满1分钟,若不确定可拍摄视频反复查看。

警惕“三凹征”提示呼吸费力:孩子吸气时,胸骨上下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就是肺炎的危险信号。婴幼儿胸壁较软,这种凹陷更易观察,严重时还会出现点头呼吸;胖宝宝可重点看锁骨上窝和胸骨上窝,瘦宝宝则肋间凹陷更明显。

持续高热或久咳不愈:肺炎引发的高热多在39℃以上,持续48小时以上无好转,退热后易反复,还伴有精神差、食欲减退;咳嗽多为阵发性剧烈干咳,持续超过2周,且逐渐加重,不同于感冒的短期轻咳。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孩子可能不发烧但呼吸急促,或大一点的孩子会诉说胸痛,这些也可能是肺炎信号。2025年版儿童肺炎诊疗指南提醒,若孩子出现血氧下降,更要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重症。

科学护理,助力肺炎患儿康复

一旦确诊肺炎,除了遵医嘱治疗,家庭护理对恢复至关重要,可从三方面入手:

保证营养休息,补充足够水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无需特殊忌口,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即可。鼓励少量多次饮水,6个月以下未添加辅食的宝宝也可适当补水,发热或呼吸急促时更要注意补液,防止脱水。让孩子多休息,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减少肺部负担。

规范用药,合理退烧:细菌感染引发的肺炎,需严格按医嘱服用抗生素,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发烧时,2个月以上宝宝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还可选择布洛芬,按需退烧即可,不必追求“完全不发烧”。

优化环境,避免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湿度控制在50%-60%,有助于缓解咳嗽。尤其要避免吸烟和油烟刺激,二手烟会严重延缓肺炎恢复,增加并发症风险。

预防为先,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护

预防肺炎,接种疫苗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肺炎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发,对应的疫苗能提供针对性保护:

常规疫苗中,百白破疫苗、流感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单抗等,能有效降低相关病原体引发肺炎的风险。而专门的肺炎疫苗(自费),可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这种细菌不仅会导致肺炎,还可能引发脑膜炎、中耳炎等严重疾病。

目前主流的肺炎疫苗是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适用于6周龄-17岁儿童,保护效果持久;23价多糖疫苗则适合2岁以上有慢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等高危因素的儿童。非高危儿童完成13价疫苗全程接种即可,高危儿童可采用“结合疫苗+多糖疫苗”的序贯接种方案。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一般1-2天自行缓解,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警惕极少数过敏反应。

此外,日常防护也不可忽视: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摸口鼻;家里有人感冒时,及时隔离,减少交叉感染。

儿童肺炎虽凶险,但只要早识别、早治疗、科学护理,绝大多数患儿都能顺利康复。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掌握正确的判断方法和防护知识,才能为孩子的呼吸健康筑起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等.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24修订)[J]. 中华儿科杂志, 2024, 62(10): 920.

[2] Fleming, S, Thompson, M, Stevens, R, et al. Normal ranges of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rate in children from birth to 18 years of ag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Lancet. 2011; 377 (9770): 1011-1018.

[3] Shah, SN, Bachur, RG, Simel, DL, et al. Does This Child Have Pneumonia?: The Rational Clinical Examination Systematic Review. JAMA. 2017; 318 (5): 462-471.

[4]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12):1315-1363.

来源:全科周大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