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华医院的“五色药膏”,秒杀日韩代购上百块的“网红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9:38 1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起医院的“特产”——院内制剂。这些由医院自主研制、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的药品,不仅价格亲民,有的甚至只需“个位数”就能买到,成为不少患者眼中的“性价比之王”。

“看病好贵啊!”

“是啊,看个皮肤瘙痒都要几十上百块。”这样的感慨,相信不少人都听过。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起医院的“特产”——院内制剂。这些由医院自主研制、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的药品,不仅价格亲民,有的甚至只需“个位数”就能买到,成为不少患者眼中的“性价比之王”。

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以下简称“上海新华医院”)的皮肤疾病诊治中心,每逢周末总是格外忙碌,候诊区座无虚席。其中不少患者,正是冲着新华医院配制的几款“明星药”而来。

注意:

本文不涉及任何广告宣传,仅作知识分享!

因个人体质各异,使用体验仅供参考

具体用药请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使用

新华小药膏,性价比胜过“进口网红药”

因家人长期受湿疹、皮炎困扰,罗女士(化名)热衷于搜集各大医院的自制制剂信息。她向39君展示的收藏清单里,就有上海新华医院的“五色药膏”、铝薄地松搽剂、氯倍他索薄荷脑涂剂等多种特色制剂。“大多是在社交平台上被‘种草’的,有些还是大V推荐。”罗女士说道。

许先生(化名)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提起新华医院的“五色药膏”,他赞不绝口:“新华这个药膏完全脱离市场行情,效果秒杀那些所谓日韩代购上百块的药膏,而且才几块钱,真是业界良心。”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公众号曾发布过一篇介绍院内制剂的推文,阅读量突破10万。留言区中,不少患者分享使用体验:

◎ 患者留言。/ 图:网络截图

现场一位热心市民向39君分享快速配药经验:“挂号缴费后,直接去3号楼皮肤科一楼的108诊室,那是复诊配药诊室,医生简单问诊后就可以续方。有了开药记录,三个月内还能在互联网医院一键续方。”

◎ 不少网友说,简易门诊可以快速开到院内制剂。/ 图:小红书@西瓜麻麻伊莲娜

“目前医院拥有38种批准文号的制剂品种,常年配制近30余个品种,其中皮肤科制剂最多,达18种。”上海新华医院药剂科主任陆晓彤对数据了然于胸。

这些制剂早已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粉丝”,除上海本地居民外,还有不少来自苏州、扬州、安徽等地的患者专程坐高铁、“打飞的”前来配药。一旦缺货,医生比患者还着急。即便在医院内部,这些药膏也备受职工欢迎,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和干燥的秋冬季节,常常供不应求。

医院“王牌配方”,传承近70年

新华医院的多种自制制剂因疗效好、价格低、使用方便而声名远扬。这背后,离不开优质的原材料、精准的成分配比、规范的生产流程,以及严格的批次质量检测,从而确保每一款制剂的安全与有效。

患者口中的“五色药膏”,是根据药盒颜色——蓝、白、绿、红、棕,分别对应五种皮肤外用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蓝白膏”,其研发历史可追溯至近70年前。

◎ 五色药膏。/ 图:医院提供

陆晓彤主任介绍,上世纪50年代,皮肤科专家杨天籁教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药学部张宛陵等老一辈药学人共同改进制剂配方,最终研制出至今仍深受欢迎的“蓝白药膏”, 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患儿。

湿疹作为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病因复杂。学龄前儿童的皮肤屏障尚未发育完全,较为脆弱,难以抵御外界刺激与高温高湿环境,因而更易患上湿疹。湿疹既怕“干”也怕“热”,轻度湿疹常使用保湿剂,中重度则建议联合使用保湿剂与低剂量外用激素软膏。

“蓝药膏”即硫酸铜锌乳膏,是1958年建院之初就投入使用的一款自制药,适用于婴儿湿疹、糜烂湿疹及脓皮症。

新华医院建院时负责上海儿科系的建设,而杨天籁教授担任皮肤科主任及皮肤病教研室主任。当时,皮肤科病人很多,每天门诊量高达300–400人,儿童约占一半,其中小儿主要以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多见。

对于婴儿湿疹,那个年代的治疗药物为氢化考地松和糠馏油糊剂。但是,杨天籁教授发现,氢化考地松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且患儿对糠馏油糊剂(灰黑色,偏干厚)的接受度差。

恰逢激素药物“地塞米松”问世,曾留学美国的杨天籁教授便马上申请用外汇和黄金从国外引进该药,由医院制剂室制作成0.025%的“地塞米松”冷霜。

将5克白色药膏装入透明玻璃纸,再放入标有“地霜”字样的纸盒,便形成了新的制剂——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也就是医患口中的“白药膏”。该药适用于接触性皮炎、局限性瘙痒症、慢性湿疹等,因其疗效好、质地干净,深受患者欢迎,至今应用近70年。

◎ 医院制剂在生产中。/ 图:医院提供

随着塑料盒的普及,为区分不同药膏,白色药膏用白盒,蓝色药膏用蓝盒……逐渐演变为今天的“蓝白膏”。

后来,为满足临床需求,医院又陆续研制出绿药膏(尿囊素乳膏,用于治疗皮肤皲裂及鳞屑病,促进创伤愈合等)、红药膏(硫酸新霉素乳膏,用于脓皮病,溃疡、皮炎、湿疹及继发感染等)和棕药膏(鞣酸软膏,又称“红屁屁膏”,用于褥疮、尿布皮炎、新生儿臀红等)。

许多老患者都知道,“蓝白膏”的经典用法是按1:1比例混合使用,但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陆晓彤主任对39君表示,“蓝白药膏合用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也能增加皮肤的湿润度,减少干燥。”

皮肤科医生提醒:药膏虽好,却不是“神药”,并非所有症状都适用。例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真菌感染等疾病,均不可使用上述制剂。

*以上分享不涉及任何广告宣传,仅供参考!

39君最后还是要唠叨一句:

院内制剂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开具处方,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切忌自行使用哦!

来源:39深呼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