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11 月中旬,中国文艺界传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原广州杂技团一级演员李春来先生,在广东江门参加文艺志愿活动期间突发心源性疾病,经现场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无效,于 11 月 14 日不幸逝世,享年 78 岁。这则消息迅速在文艺界、杂
2025 年 11 月中旬,中国文艺界传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原广州杂技团一级演员李春来先生,在广东江门参加文艺志愿活动期间突发心源性疾病,经现场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无效,于 11 月 14 日不幸逝世,享年 78 岁。这则消息迅速在文艺界、杂技行业及社交网络蔓延,无数观众、同行与后辈纷纷表达哀悼之情,送别这位为杂技艺术奉献一生的 “国宝级” 艺术家。
据参与此次文艺志愿活动的工作人员回忆,事发当天的江门天气晴好,活动现场设在当地一处社区文化广场,周边挤满了前来观看表演的市民。作为文艺志愿服务队的核心成员,李春来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主动要求承担多个表演环节,希望能为基层观众带来更多欢乐。当天下午,活动按计划有序进行,李春来先生在完成前两个滑稽小品表演后,状态依旧饱满,丝毫没有显露身体不适的迹象。
下午 3 点左右,轮到李春来先生压轴登场,表演他的经典滑稽杂技片段。随着音乐响起,他身着标志性的表演服装,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舞台,脸上依旧挂着观众熟悉的亲切笑容。表演进行到约 5 分钟时,李春来先生正准备完成一个标志性的滑稽动作,突然身体一晃,双手下意识地捂住胸口,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现场观众起初以为是表演中的剧情设计,直到看到他身体失去平衡,重重地倒在舞台中央,才意识到情况不对。
“当时我们都愣住了,前一秒还在为他的表演鼓掌,下一秒就看到他倒在台上,那种反差太让人揪心了。” 一位现场观众事后回忆道。活动组织方早已在现场配备了急救人员,见状立即冲上台对李春来先生进行抢救,同时拨打了当地医院的急救电话。现场观众纷纷起身,有人拿出手机照亮,有人帮忙维持秩序,大家都焦急地盼着救护车能尽快赶到,祈祷这位艺术家能平安无事。
急救人员在现场为李春来先生实施了心肺复苏、吸氧等紧急措施,但他的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大约 20 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将李春来先生紧急送往附近医院。医院方面迅速开通绿色通道,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全力抢救,采用了多种急救手段,但由于病情突发且较为严重,最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11 月 14 日傍晚,医院正式宣布李春来先生经抢救无效逝世,死因确诊为突发心源性疾病。
李春来先生的逝世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发广泛关注。中国杂技家协会、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杂技家协会等相关单位第一时间发布唁电,对其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向其家属致以诚挚慰问。无数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回忆自己观看李春来先生表演的经历,感慨 “童年的欢乐记忆就此落幕”“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把一生都献给了舞台”。
杂技世家出身,七十年艺路铸就传奇
1947 年,李春来出生于一个杂技世家,家庭的艺术熏陶让他从小就与杂技结下不解之缘。5 岁时,他便在家人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杂技基本功,压腿、下腰、翻跟头成为他童年最主要的日常。由于天赋出众且刻苦努力,李春来的杂技技艺进步神速,7 岁时便成功进入专业杂技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这一坚持,便是七十余载春秋,从懵懂孩童到耄耋老者,他的一生都与杂技艺术紧密相连。
在长达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李春来先生始终秉持着 “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的精神,在杂技领域创造了多个 “第一”,成为中国杂技界的传奇人物。他是中国首位表演 V 形软钢丝的艺术家,这项技艺难度极高,要求表演者在倾斜的软钢丝上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不仅需要极强的平衡能力,还需具备过人的勇气和心理素质。为了掌握这项技艺,李春来先生反复练习,无数次从钢丝上摔下,身上布满了伤痕,但他从未放弃。最终,他凭借精湛的技艺,成功将 V 形软钢丝表演搬上舞台,惊艳了无数观众,也为中国杂技增添了一项经典节目。
作为中国首位举办个人滑稽专场的艺术家,李春来先生打破了传统杂技的表演模式,将滑稽元素与杂技技艺完美融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的滑稽表演既不失杂技的惊险刺激,又充满了喜剧的幽默诙谐,语言风趣、动作夸张,往往能让观众在紧张的氛围中开怀大笑。他举办的个人滑稽专场,场场座无虚席,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为滑稽杂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4 年,李春来先生成为首位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杂技演员,他表演的滑稽杂技《伞衣帽》凭借新颖的创意、精湛的技艺和诙谐的表演,成为当年春晚的经典节目之一。春晚的舞台让更多观众认识了这位杂技艺术家,他的名字也随之传遍大江南北。此后,他多次登上各类大型文艺晚会的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杂技明星。
在国际舞台上,李春来先生同样为中国杂技赢得了荣誉。他是首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中国滑稽演员,曾代表中国参加多个国际杂技赛事,凭借独具匠心的编排和浑然天成的喜剧感,征服了海外评委和观众,为国家赢得了多项大奖,被誉为 “东方金小丑”。他的表演不仅展示了中国杂技的高超技艺,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与艺术魅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杂技的独特风采。
七十余载的艺术生涯中,李春来先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无论是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还是幽默诙谐的滑稽小品,他都能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细腻的表演,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表演风格朴实自然、贴近生活,既有着高雅的艺术格调,又不失通俗的娱乐性,深受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很多观众表示,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看李春来先生的表演,他的节目总能带来满满的欢乐和正能量。
德艺双馨传佳话,躬耕艺坛育新人
李春来先生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在品德上赢得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他一生躬耕杂技事业,德艺双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职业生涯中,他曾任中国杂技家协会滑稽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广州杂技团艺术指导等多个重要职务,始终致力于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杂技界的前辈,李春来先生十分关心青年杂技人才的培养。他深知杂技艺术的传承需要新鲜血液,因此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后辈。在广州杂技团担任艺术指导期间,他亲自挑选有潜力的年轻演员,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耐心指导他们练习基本功、打磨表演细节。对于年轻演员在训练和表演中遇到的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和示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不少受过李春来先生指导的青年演员回忆,他是一位既严厉又温和的老师。在训练中,他对演员的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失误都不放过,常常陪着演员一起加班加点练习;但在生活中,他却像父亲一样关心着年轻演员的衣食住行,经常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排忧解难。“李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杂技技艺,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文艺工作者。” 一位青年演员动情地说。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杂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杂技界的中坚力量,延续着杂技艺术的辉煌。
除了专注于杂技艺术的传承,李春来先生还长期致力于文艺志愿服务,用艺术温暖人心。他始终牢记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深入社区乡村、厂矿学校,参加各类文艺惠民活动,将精彩的表演带到基层群众身边。无论是偏远山区的乡村小学,还是城市的社区广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即便到了晚年,他依然活跃在文艺志愿服务的一线,不顾舟车劳顿,为基层观众带来欢乐。
有工作人员回忆,一次在偏远山区参加文艺志愿活动时,当地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专业的舞台和灯光设备,甚至连演出服装都只能在简陋的房间里更换。但李春来先生丝毫没有抱怨,反而比平时更加认真地准备表演,他说:“基层观众对艺术的渴望更强烈,我们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状态,不辜负他们的期待。” 表演结束后,他还主动与当地的孩子互动,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杂技动作,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的这份坚守与热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李春来先生的德艺双馨,不仅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认可,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曾荣获多个行业内的重要奖项,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文艺志愿者,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态度,从不张扬。他常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杂技演员,能为观众带来欢乐,能为杂技艺术的发展做一点贡献,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业界深切哀悼,传奇精神永流传
李春来先生的逝世,是中国杂技界、文艺界的重大损失。消息传来,无数文艺界人士、杂技同行、媒体记者及普通观众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哀悼之情。
中国杂技家协会在唁电中写道:“李春来先生是中国杂技事业的杰出代表,他七十年如一日深耕杂技艺术,在滑稽杂技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杂技的创新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逝世,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一位可亲可敬的前辈,中国杂技界为之悲痛。” 广东省文联表示,李春来先生用一生践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艺术成就和高尚品德将永远被铭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奋勇前行。
许多与李春来先生共事过的同行,纷纷回忆起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位资深杂技编导回忆道,李春来先生对艺术的执着和严谨令人敬佩,“每次排练新节目,他都要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直到满意为止。有一次为了修改一个滑稽动作的编排,他和我们一起讨论到深夜,甚至亲自上阵示范,直到找到最完美的表现方式。” 另一位同行表示,李春来先生不仅是艺术上的榜样,更是做人的楷模,“他为人正直、待人真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在杂技界,他的口碑无人不赞。”
青年杂技演员们更是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以李春来先生为榜样,传承他的艺术精神和高尚品德。“李老师是我们心中的偶像,他的离去让我们深感悲痛,但他的艺术作品和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会努力学习技艺,坚守艺术初心,把中国杂技艺术发扬光大。” 一位青年杂技演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普通观众也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对李春来先生的怀念之情。不少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观看李春来先生表演的经历,晒出珍藏的节目录像和照片,回忆那些充满欢乐的时光。“小时候最喜欢看李老师的滑稽杂技,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他的表演陪伴了我的童年。”“李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一生都在为观众带来欢乐,向他致敬!”“愿李老师一路走好,天堂也有精彩的舞台。” 网友们的留言充满了不舍与敬意,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这位艺术家的深切怀念。
多家媒体也对李春来先生的逝世进行了报道,回顾了他的艺术生涯和杰出成就,赞扬他为中国杂技艺术作出的贡献。媒体纷纷表示,李春来先生的离去是文艺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艺术精神将永远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
遗体告别仪式将举行,各界送别艺术大师
为了让各界人士能够送李春来先生最后一程,其家属与相关单位共同商议后,确定了遗体告别仪式的相关安排。根据官方公告,李春来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 11 月 18 日(星期二)上午 9:30,在广州市殡仪馆仙鹤厅举行。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FM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