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波介绍,工作的核心转变在于从单打独斗的“划桨人”转变为发动社会的“掌舵人”,积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城市绿化如何从政府的“独角戏”
变为社会的“大合唱”?
11月13日
荆州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党组成员、副主任洪波
做客荆州市融媒体中心
《行风热线》节目
向市民介绍了一系列
以“绿”破局的创新实践
治理模式变革从“划桨人”到“掌舵人”
洪波介绍,工作的核心转变在于从单打独斗的“划桨人”转变为发动社会的“掌舵人”,积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这一理念在今年3月迎来生动注脚。
市城管执法委将市民之家门前约7万平方米的荒地,巧妙打造成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花海,瞬间“出圈”成为耀眼的城市景观和独特的“赏花经济”名片。
更令人惊喜的是,花海之后,这片土地相继播种了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并向市民免费开放采摘。
9月发布的“荆享秋意,薯你有趣——全民挖红薯”召集令,不仅让市民享受了丰收的喜悦,更在城区体验了难得的农耕乐趣,有效增进了社区交流与家庭互动。
10月,制定了18条道路的“落叶换扫·定格秋色”的方案,打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赏秋路线和出片“打卡点”,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秋韵的美好需求。
市民成为主角“认建认养”打造诗意栖居为持续激发市民参与热情,荆州积极探索绿地“认建认养”模式。
今年7月,市城管执法委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在中山公园推出“万盆鲜花送市民——全民种花”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种花、线下寻宝等丰富形式,吸引了线上线下超5000人参与,涌现出一大批园艺能手。
10月举办的“全民种花——市民花展”,则对市民前期认领的花苗进行评选展示,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美化家园、街区的积极性。这些“微度假”式的绿地活动,正让“诗意栖居”成为荆州市民触手可及的现实。
品质提升落地“六大行动”见实效在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框架下,荆州园林绿化焕新行动成效显著。
据洪波介绍,目前已完成2个精品示范口袋公园(硚房康城、南国)、1块步道绿地(内环道荆州师专—荆州中学段)改造以及1条精品示范路(荆南路)的打造。通过拆除围墙、调整地形、创新采用“道路花境”模式等手段,有效解决了黄土裸露、设施老旧等问题,提升了城市风貌。
此外,旨在打造精美大气门户形象的沙市机场迎宾绿化景观带提档升级项目、江津路(东环路至塔桥路段)道路景观提升改造项目、碧波路“烟波秋月”园的改造项目,也已提上日程。
在管养方面,荆州通过下发专项整治方案、建立“一园一档”台账、实行问题清单销号管理等手段,倒逼绿化管养质量全面提升。
未来展望
构建专业平台,深化全民参与
展望下一步,洪波表示,荆州将探索打造专业的园林专家队伍,建立“园林绿化技术交流平台”,为市民提供实时科普与答疑。探索引入专业的经营性平台公司,对改造后的空间和设施进行统一的市场化运营、维护和业态提升。
10月,在全网发布《荆州市公园游园诚招运营合伙人》公告,对公园管理处所辖各公园的文旅融合、游乐项目、体育项目(含水上运动)、户外休闲、城市便民服务及城市驿站维护运营等板块进行招商合作,进一步打造多元化经营业态、提升公共空间“全龄友好”做好助力。
同时,将以需定策,深化“认建认养”模式,并开展“最美街巷评选”等活动,发动社区力量,引领居民共同为城市绿化“增绿、提质、增彩”,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画卷在荆州持续铺展。
收听收看方式
来源:江汉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