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高新 | 合肥软件园跻身全省软件产业园前三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7:31 1

摘要:合肥软件园总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目前已集聚企业超过700家。为支持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新区围绕政策、资金、空间、活动、技术及智慧生态六大维度,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新闻摘要

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二期项目成为“学习榜样”

近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发布2024年度全省软件产业园综合评价结果,高新区运营管理的合肥软件园跻身全省前三。

合肥软件园总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目前已集聚企业超过700家。为支持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新区围绕政策、资金、空间、活动、技术及智慧生态六大维度,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深化产业园区生态构建,不断优化为企服务水平,推动产业能级跃迁。

新闻资讯

01

近日,高新区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校园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卫炜出席会议。

卫炜强调,校园安全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安宁与社会和谐稳定,各责任单位必须增强安全意识,聚焦重点领域,强化协同治理,切实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02

近日,在华东地区建筑安全联席会五届四次会议上,高新区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二期项目荣获“华东地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项目”称号。此次获奖标志着该项目在安全管控、标准化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为区域建设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经验。

该项目位于高新区石莲南路与柏堰湾路交口西北角,占地面积约126亩,建筑面积约27.8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6亿元,计划于2026年竣工。

03

高新区举办高成长企业专场银企对接会

近日,高新区举办高成长企业专场银企对接会,信佰生物、锐波智能等8家企业与9家银行机构参与。会上,银行机构结合参会企业的核心产品、技术优势及融资规划,现场定制融资方案。最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5项,融资需求总额约5000万元。

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开展金融、场景、人才等系列赋能活动,强化要素支撑,为高成长企业发展赋能。

04

蜀麓中心林溪社区获评“全市基层党员教育示范点”

近日,合肥市委组织部正式授予蜀麓中心林溪社区“全市基层党员教育示范点”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林溪社区通过多元化宣讲形式打破理论传播壁垒,精心策划并摄制系列党员教育课件,以鲜活案例和生动故事提炼基层先进经验。此外,社区还依托自身优势,积极联动25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下一步,林溪社区将持续深化协同共建机制,不断探索党员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媒体聚焦

安徽日报聚焦高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

11月11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记者团,走进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沉浸式感受科研“创新脉动”。本报记者 李博 摄

机器人能“隔空取物”,能分拣快递,还能把散落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暨2025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科博展上,不少“身怀绝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吸引观众驻足。

近两年,得益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与不断迭代,具身智能取得了飞速进步,成为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重点方向。《中国发展报告2025》显示,当前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处于起步期,在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和产品制造方面具有较好基础,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0亿元、在2035年突破万亿元。

在顶层设计上,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具身智能”,“十五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推动具身智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前沿技术研究到技术与产业融合,具身智能正加速迈入发展新阶段。

作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合肥高新区凭借深厚的产业积淀、清晰的布局路径和精准的政策加持,在这一新兴赛道上持续发力,竞逐具身智能产业万亿“蓝海”。

厚植沃土,筑牢发展根基

具身智能,简单来说,就是让人工智能真正“长出身体”。它不仅要像人一样“能看、能听、能感受”,还要学会规划与决策,自主完成各种复杂动作。

人工智能产业的长期积累,为合肥高新区发展具身智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创建于1999年的科大讯飞,从一群学生的创业团队成长为摘得多项AI技术全球冠军、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人工智能企业,每一次跨越都扎根合肥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

以科大讯飞为核心,合肥高新区成立了国内首家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在这里,大量高端智能产品走向世界。目前,高新区人工智能领域汇聚产业链企业1500余家,含上市企业12家、规上企业357家,形成了涵盖研发、生产、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

“得益于在大模型、传感器、算法芯片等人工智能传统领域的长期布局,高新区在发展具身智能上有坚实的基础。”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创新发展处工作人员刘浩介绍,以大模型为例,高新区拥有讯飞星火通用大模型及30家左右的垂类大模型,这些大模型和智能体能够对大量的感知数据进行高效学习和处理,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了数据分析、自主决策的能力支撑。

此外,合肥高新区还汇聚了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等10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获批建设通用人工智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以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为例,该中心研发并推出了多模态AI质检方案,可一站式完成产品外观、功能、语音交互及异音在内的7大类30余项检测任务。

既有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条,又有“国字号”等创新平台的加码,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具身智能的发展筑牢根基。

提前布局,打造产业链条

合肥高新区对具身智能的布局,既立足当下需求,更着眼长远发展。

早在2020年以前,高新区便重点培育科大智能、仁洁智能、焕智科技等一批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打造一批在仓储物流、巡检清扫领域布局具备自主决策能力、服务实际生产场景的具身智能产品。2020年后,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人机协作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人形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在高新区相继设立,为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创新引擎。

成立于2023年的无论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国际领先的高自由度仿生表情头硬件,它的落地进一步完善了合肥高新区在具身智能硬件研发上的链条。

“最近企业正在推进机器人进校园项目,自主研发了仿生教育机器人‘小安’,其头面部搭载34个自由度以及自研的表情生成与情感交互算法,能生成拟人化的表情,实现音唇同步,是目前最像人的人形机器人之一。”无论科技业务副总胡丽康说,公司掌握了人形机器人行为生成控制、情感交互引擎的人格定制及自主反应生成等核心技术优势。

当前,合肥高新区围绕“硬件研发自主化—模型训练实战化—平台支撑普惠化”的具体路径,通过核心部组件攻关、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算力数据底座支撑三维联动,推动具身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落户高新区,既是看中其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丰富的创新资源,也是看中这里的产业布局,高新区在人工智能产业上有坚实的基础,产业链条完善,方便上下游企业合作。”胡丽康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于具身智能的科技企业,企业致力于革新人机交互方式,希望能在这片创业热土打造具有生命力的机器人。

目前,合肥高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37家,覆盖整机集成、“大脑”“小脑”、核心部组件、算法系统等领域,初步形成“大脑—小脑—核心部组件—本体”的研发制造一体化格局。

政策赋能,锚定未来目标

日前,合肥高新区率先出台《合肥高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聚焦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的智能终端、关键核心零部件、软件算法和应用集成等领域,同步突破AI芯片、环境主动感知、灵巧操作、自主决策与高精度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加快构建“技术自主化、场景规模化、生态协同化”,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实现系统性突破与综合竞争力提升。

《实施方案》显示,在技术攻坚方面,可以提供最高1000万元配套资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定向委托攻关“大脑—小脑—核心部组件—本体”全链路技术。对于企业培育,能给予创业团队最高奖励1000万元。每年安排5000万元算力券,新建平台补助投资额30%,加速技术转化。

政策红利的释放,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方案鼓舞人心,从研发支持、产业配套、场景打造等全方位谋划了企业所需的各项政策,这给予初创企业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更有底气抓研发、拼创新。”胡丽康说。

《实施方案》也折射出合肥高新区发展具身智能的雄心。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培育行业头部企业不少于5家、集聚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创业团队不少于20个,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60亿元。

从技术积累到产业集聚,从场景落地到政策护航,合肥高新区正以全方位的布局,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未来,这片创新沃土上将诞生更多技术成果与产业奇迹,为安徽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上下滑动

信息来源|科技局、社发局、蜀麓中心

责任编辑|方强

来源:合肥高新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