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都百年名校寻访——成都市实验小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07:33 1

摘要:据《成都市志·教育志》记载,成都市实验小学前身为始创于1918年的四川大学附属小学,1935年移交四川省教育厅,由“对教育学术涉历甚丰”的胡颜立续办,改名为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小学,后几经更名,1952年改现名。1978年被定为首批省重点小学,是国家教委德育实验学

成都百年名校寻访

——成都市实验小学

百年名校,一方旗帜

《成都市志·教育志》记载,成都市实验小学前身为始创于1918年的四川大学附属小学,1935年移交四川省教育厅,由“对教育学术涉历甚丰”的胡颜立续办,改名为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小学,后几经更名,1952年改现名。1978年被定为首批省重点小学,是国家教委德育实验学校。

国务院原总理李鹏同志1935年至1939年就读于此。学校是“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也是老百姓心中成都小学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

李鹏同志回母校成都实验小学(1987年) (图源:《成都市志·教育志》)

成都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现为一校三区,统一管理,共同发展。为助力教育均衡,实小先后领办分校共12所,多个区域地领办的学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学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8万人。

图源:成都市实验小学

素质教育,小学大雅

学校以“实验研究、辅导地方”为建校使命,矢志不渝;以“堂堂正正做人、 勤勤恳恳做事”为校训,百年传承。

学校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以“学生文雅、教师儒雅、家长和雅、学校高雅”为办学特色,以“未来学校 小学大雅”为办学理想,追求“守正、尚勤、崇礼、求活”的校风,“和而不同”的教风,“活而有常”的学风,养中国情怀的堂堂君子,育国际视野的积极公民。

在学校百年历史中,大力落实素质教育一直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主张。

图源:成都市实验小学

文雅学生——重构学校公共生活,具身体验育积极公民

2004年,学校变革德育常规,将学校传统活动课程化,让学生活而有常,育雅言雅行。秉持“与其台下鼓掌六年,不如上台一分钟”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德育的主体

秉持“每次活动都是一次德育的过程”的理念,学校的活动全面序列化,樱桃节、科技节、面具节……一个个有趣的节日构建起具有实小特色的丰富的学校公共生活。

学校创办虚拟A城,模拟社会运行机制,设置各种公共岗位让学生自主竞聘,充分自治;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公共生活,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管理,自主参与,自主体验,积累丰富的公民生活经验,为成为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以《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为题,成功独立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其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校少先队集体也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少先队集体”。

图源:成都市实验小学

活雅课堂——深研活动教学,探索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一直是实小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1996年,学校与中央教科所合作进行“活动教学与小学生素质发展”的研究,明确提出“以活动促发展”的课堂主张,400多节研究课的潜心研讨,极大转变了教师的育人观和课堂观,实小课堂全面从重视教师教转变为重视学生自主学。活动教学也成为了实小课堂特色鲜明的名片。以此为核心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研究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5年,学校开始建未来学校,用技术全面赋能教师的教研、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作业设计、综合评价等的研究,学校成为“全国未来学校创新联盟示范学校”,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加入“全国中小学作业改革联盟”,“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成都市首批‘未来学校’项目学校”、“成都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学校”等,实小一直在传承学校扎实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寻找时代之上的创新与自我突破。

成都市实验小学(2025年11月15日蓬州闲士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儒雅教师——创办教师发展学校,成就教师自主发展

成都市实验小学是教育人才成长的摇篮,被誉为“成都小学教育的黄埔军校”,从这里先后走出13位四川省特级教师(校长)和70多位校级以上干部。学校积极承担“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学校”之责,长期承担省市区各级教师培训的任务。

图源:成都市实验小学

学校于2004年成立教师发展学校,为老师提供各种平台和机遇,全力推动和保障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发展学校以“一日不学,一日不教。一日不学,一日不乐。一日不学,一日不长”为校训;以“立己立人,达己达人。智慧而快乐地工作,清新而优雅地生活”为目标,全面关怀教师作为“人”的发展需求,为老师们提供专业成长、全面发展的自主空间。

学校“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研究成果分获四川省第三届普教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第四届的一等奖。教师团队成为“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

未来学校,领航未来

破界新生——18亩+升级观念资源

2015年,成都市实验小学根植学校文化,着眼核心素养,着手未来学校建设。学校以“一所五育并举的素质学校,一所守正创新的未来学校”作为十四五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提出“18亩+”的校园重构理念,开放办学,打破学校围墙,与周边场馆社区充分联结,打开教室大门,打破学科边界,融合多方资源,以“数字+素质、传统+未来”的建设策略,为童年,为成长,为未来,积极探索未来学校新样态。

图源:成都市实验小学

学校在传承基础上,着力于“大课程”的构架,研究“未来课堂”,培养“未来教师”,让学校充分与社会相融、与世界相联,让学生个性订制,混合学习、深度学习,让学校成为师生适应未来生活、学习的起源之地。

课程整合——大课程支撑整体育人

学校以“五育共生”理念为指引,以整体哲学视角的“大课程”观为理念指导,探索出了“五育共生”指引下的小学课程建设整体方案及“大课程”体系实践样本,落实五育全面整体育人,取得显著成效。该项研究成果《五育共生:小学“大课程”体系建构与育人实践》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在学生身心健康日益受到挑战之际,学校以“大健康教育促进学校整体育人的实践”为抓手,撬动学校改革,全面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建大健康中心,整合协调各方资源,研发实施融合课程,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学校评价,形成全员、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教育体系;借助双减政策深化教育教学减负提质,升级“家—校—社—医”四方协同健康育人机制;形成大健康推进机制,深度推进各方高效合作;营造良好的学校大健康育人生态与文化,达成大健康教育整体育人目标,培养出更多健康向上、积极生活、自主发展、爱家爱国的健康娃。

图源:成都市实验小学

远程辐射——网校助力教育均衡

学校2000年创办成都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2002年,学校创办全国首个全日制小学网校,充分借助远程信息技术,将实小优质的学校文化、教育教学理念、资源传播到更多的学校。这一项目将实小的优质教育资源每日通过卫星无衰解地传送到四川、甘肃、青海、广西、贵州等地170多所学校,6000多老师、近11万学生每日与实小师生一起同享优质教育资源。

实小的发展观、教学观、管理观、育人观等在远端悄然落地,这样授人以渔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远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以“植入式教育”为核心的全日制小学网校建设》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技术赋能——数智融合拥抱未来

2025年,学校成为成都市“人工智能+教学”首批示范试点校。学校依托“未来学校 小学大雅”的办学理念,以AI技术赋能“未来学校”品牌升级,与时俱进,尝试数据管理与AI嵌入,试图构建起具有小学教学特质的“轻量化、便捷化、校本化”三化融合的智慧教育生态。

学校积极整合资源,与一些前沿科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现已形成教师发展数据画像、学生运动个性处方、后勤管理数据支撑、网班教师“AI课堂分析”、骨干教师团队“数字集备”等零散应用场景;已形成电子阅卷智能批改、联课课堂AI智能分析等技术工具的雏形。

在经历了对AI技术的惊叹、困惑、探索之后,在实小百年的罗汉松树下,实小人正在用最轻盈的技术,穿过教育焦虑的迷雾,回归教育的本真,唤醒最深沉的教育智慧。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