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术6小时就能回家?您再讲讲注意事项,我还是有点不踏实。”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刚做完妇科微创手术的患者,握着农工党党员、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日间诊疗中心二部主任朱天垣的手说。朱天垣轻声安抚道:“放宽心,我们应用国际先进的微创技术和流程,手术安全
转自:团结报
□ 姚丹 吴雪凤
“手术6小时就能回家?您再讲讲注意事项,我还是有点不踏实。”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刚做完妇科微创手术的患者,握着农工党党员、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日间诊疗中心二部主任朱天垣的手说。朱天垣轻声安抚道:“放宽心,我们应用国际先进的微创技术和流程,手术安全,术后恢复快。综合评估已通过,可以回家了,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
从医28年,从一名青涩的住院医师到妇科微创专家,从农工党党员到甘肃省政协委员,朱天垣始终以“守护女性健康”为初心,在手术台与履职路上践行着农工党人的使命担当。
推动技术创新
与理念变革
“2014年我去丹麦学习,看到患者腹腔镜术后半小时就能喝水,2小时就能下地活动,我真是又羡慕又着急。”回忆起出国深造经历,朱天垣感慨万千。彼时,甘肃不少妇科患者还在承受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的痛苦,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让患者少遭罪”的技术带回来。
回国后的第一周,朱天垣就参与了一台子宫肌瘤宫腔镜手术,她和团队反复推演快速康复流程,从术前宣教、麻醉选择、手术方法,到术后饮食、活动、随访,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当患者手术后微笑着和医生交谈,术后半小时就下床活动时,手术室护士都激动不已。
如今,朱天垣带领团队打造的规范化妇科日间手术模式,已成为甘肃医疗的一张“名片”。宫腔镜手术当日出院,腹腔镜手术24小时内出院,这种技术的创新和医疗理念的改变,既让患者享受了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又节省了费用、节约了时间,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体验了科技时代崭新的医疗模式。“这既是惠民的医疗方式,也是我们医者的价值所在。”朱天垣说。
“光自己会不行,要让更多基层医生掌握微创技术。”朱天垣以“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为抓手,不遗余力阶梯式培养科室年轻医生;手把手带教,培养上百名基层妇科医生。在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义诊时,当地医生由衷赞叹:“每次朱老师的讲课都是干货满满,她教授的技巧太实用了,我们现在也能独立开展许多手术了!”
用提案传递民生政策温度
“当选省政协委员那天,我在日记本上写道:‘从今天起,我的诊室里不仅有患者,还有千万陇原女性的期盼。’”朱天垣的办公桌上,一摞写满批注的调研笔记,是她履职的“秘密武器”。
2022年,在甘肃一所大学生殖健康宣讲中,一名女生的提问让朱天垣彻夜难眠:“老师,我暂时不想结婚,能把卵子冻起来吗?”朱天垣只能解释,在现行政策下难以实现。看着女生失落的眼神,她意识到这不是个例,必须为有需要的女性发声。
此后半年,朱天垣走访12家医院、5所高校,收集2000多份问卷,形成《适度放宽女性冻卵政策 提升人口数量及质量》的提案。“放宽政策不是鼓励不婚,而是给女性更多生育选择权,是对女性健康的尊重。”提交提案时,她这样向相关部门阐述。
针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匮乏问题,朱天垣提出《关于生殖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的建议》。“曾经在一所县级中学宣讲时,有初中生问我来月经会不会生病,这让我意识到,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仍然在路上,而这项工作必须坚持。”于是,她带领“医生+社区+高校”志愿者团队,开展进校园活动,当起了学生们的“知心大姐姐”。
作为甘肃省政协医药卫生界别委员工作室核心成员,朱天垣积极组织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在甘肃实施建言献策,提交的医疗、教育、民生等领域提案,一次次把患者心声变成政策温度。
让陇原女性
在家门口看好病
“朱主任,您可来了!卫生院盼着您带教,乡亲们等着您义诊呢!”那一年的夏天,兰州市皋兰县一所乡镇卫生院的院长握着朱天垣的手,语气满是期待。
这是朱天垣“走进基层,共享蓝天”公益活动的第23站。义诊当天,诊室门口排起长队,朱天垣用一下午的时间为50多名妇女进行了检查。得知王大姐因担心风险,多年卵巢囊肿未治疗,她耐心解释:“大姐,县医院就能做微创手术,术后3天回家,花不了多少钱。”贴心的话语让患病多年的王大姐放下了心中疑虑。
“农工党人既要送健康,更要留技术,让基层医院自己能‘扛事儿’。”在甘南一所藏医院,放下背包,朱天垣直奔手术室,当天就指导完成了7例宫腔镜检查术,手术间隙手把手教授年轻医生如何正确调整器械角度。“镜头缓慢进入,注意角度,轻柔操作,贴近病灶别碰黏膜。这样视野清晰、出血少,能提高诊断率,患者还少受痛苦。”
看着基层医院渐渐能独立开展微创手术,乡亲们不用再跑几百公里看病,朱天垣满心欣慰:“基层医疗强了,乡村振兴的健康根基才稳。只要能让陇原姐妹在家门口看好病,我多跑山路、多沾泥土都是值得的!”
“守护女性健康,是我毕生的追求,更是一名农工党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如今52岁的朱天垣,仍然满是冲劲,两部手机里存满了患者的电话与微信。“常有人问我累不累、何时退休,我都回答说,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干下去。”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