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十多年前,青年郑洞国从湘西北的石门县毅然启程,在烽火硝烟中淬炼为赤胆忠心的抗日名将,用一生的坚定步履诠释了“以爱国始,以爱国终”的精神。今天,他所深爱的故土并未忘记他的夙愿。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秉承其爱国重教的遗志,持续汇聚公益向善的力量,以温暖守护孩子们
转自:团结报
□ 本报特约通讯员 边 源 通讯员 刘 鹏
八十多年前,青年郑洞国从湘西北的石门县毅然启程,在烽火硝烟中淬炼为赤胆忠心的抗日名将,用一生的坚定步履诠释了“以爱国始,以爱国终”的精神。今天,他所深爱的故土并未忘记他的夙愿。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秉承其爱国重教的遗志,持续汇聚公益向善的力量,以温暖守护孩子们求知的渴望,以希望照亮山区教育的未来。
爱国重教精神的传承接力
郑洞国将军作为从湖南走出去的爱国将领,格外关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1941年,他创办湖南私立九澧中学,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石门县一中,并曾亲任校长。他主张“教育救国”,为战乱中的湘西北子弟提供系统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虽年事已高,他仍为石门一中题写校名,并为石门县图书馆的捐建慷慨解囊。直至生命尽头,他仍念念不忘寒门学子与因贫因病离岗的教师,多次嘱托后人延续教育公益理想。
为了继承郑洞国将军尊师重教、造福桑梓的遗愿,在其长孙郑建邦的倡议下,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于2008年发起,2015年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
十几年来,基金会通过多维度的教育公益实践,继承和发扬郑洞国爱国重教的精神,逐渐打造出“洞国助校”(包括“洞国学校”乡村标杆学校等项目)、“洞国学子”“洞国园丁”奖教助学、“足够快乐”乡村校园少年足球、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宣传项目等四大品牌项目,公益支出达5300余万元。这一系列深耕山区教育的帮扶工作,如同撒播希望的种子,激励山区教师扎根奉献,帮助寒门学子读书圆梦;似春风化雨的浸润,营造了崇尚教育、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山区基础教育的深耕助力
地处湘鄂边陲的石门县,既是孕育了王尔琢、陈振亚等烈士的革命老区县,也因特殊地貌的制约,发展曾面临挑战,直至2018年才实现全县脱贫。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教育帮扶显得尤为重要。
“郑洞国将军的重教精神和基金会奖教助学的温暖陪伴贯穿了我整个初高中,让我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份信念激励我努力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也鼓舞我回到母校洞国学校教书育人。”曾受资助读书、如今已是获奖教师的郑博雅动情地说道。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在石门县一中和洞国学校开展奖教助学活动已持续18年。自2015年以来,共奖励优秀教师700余人次、资助奖励学生2500余人次,发放奖助金累计1000余万元。
得益于奖教助学机制的帮助,石门县一中近10年向北大、清华输送百余名学子,本科率100%。受助的“洞国学子”中,有465人进入“双一流”高校。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所已成为湖南省著名示范性高中的学校积极辐射优质资源,向民革中央定点帮扶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第一中学派出帮扶队,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送去西部地区。
2021年9月,昔日地处深山、条件简陋的洞国学校完成改扩建工程,旧貌换新颜。在郑建邦的关怀下,基金会联合多方投入5400万元(其中基金会投入3400余万元),历时14个月完成整体改扩建。如今,智慧校园、塑胶跑道、新建食堂、校史馆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成为山区教育的“样板工程”。
这样的“洞国助校”项目还拓展至更多地区、更广范围——已覆盖到石门县全境107所乡镇中小学校,并延伸到湖南的3个市州;向郴州资兴市灾区学校重建复学捐款100万元;为石门县的4所学校捐建4间价值40万元的“真爱梦想”教室助力素质教育;向邵阳县一中、绥宁县一中各捐赠10万元,持续传递重教兴学的力量等。
健体育人之路的多维发力
随着基金会公益实践的不断深化,其教育帮扶还拓展至乡村校园足球普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个领域。
2024年10月,“金橘杯”全国足球小将精英邀请赛在石门县如火如荼地举行。在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的赞助下,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校园足球队,100多名足球小将于绿茵场上挥洒汗水、奋勇争先。基金会认为,坚持“以球育人、以球健体”,参与校园足球普及,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基金会已累计资助289.32万元专项资金,持续推动校园足球推广普及工作。着力支持赛事举办、教练培训与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目前已助力创建4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参与组建76支校园足球队,让数以万计的孩子走进绿茵场。令人振奋的是,一批山区足球小将正崭露头角——石门县五完小男子足球队、四完小女子足球队等队伍,从县域起步,一路“踢出大山”,已经亮相国际赛场了。
基金会还倾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宣传”项目,迄今已捐赠280.45万元,惠及抗战老兵关怀、黄埔后裔帮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在民革湖南省委会的协同下,通过系统整理史料、举办主题教育活动,生动传递郑洞国等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启迪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郑洞国爱国重教的精神之火,正通过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照亮一批批山区少年的前行之路。湖南省郑洞国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唐植勇表示:“我们不仅是教育公益事业的从事者,更是将军爱国精神的传递者和教育理想的守护者。这份使命,源于历史,归于未来。”
未来,基金会将继续深耕奖教助学、改善办学条件等传统领域,积极拓展特色助学项目,推动教育公益事业从“输血”向“造血”深化,从物质支持向精神赋能升级。“我们相信,只要脚步不停,薪火相传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让更多山区孩子通过教育看见世界、得到发展、反哺家乡、回馈社会。”唐植勇坚定地说。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