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明王朝1566》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历史剧,自播出以后一直备受观众喜爱和追捧,豆瓣评分高达9.8分。
《大明王朝1566》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历史剧,自播出以后一直备受观众喜爱和追捧,豆瓣评分高达9.8分。
该剧汇集了众多老戏骨,他们的表演可圈可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有很多睿智的经典台词,一语道破官场和人性的真相。
一、这个世上,真靠得住的就两种人:一种是笨人,一种是直人。
嘉靖帝朱厚熜(zǒng)在位45年,有二十多年不上朝,但他工于心计,善于权谋,不上朝也能把朝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嘉靖自己擅长打太极,让手下人猜谜,却喜欢用笨人和直人。因为笨人没有心眼,直人不使心眼。
太监陈洪欺上媚下,嘉靖看破不说破,对他一直利用却从未真正信任过。嘉靖的心腹太监黄锦就是一位直人,身居高位,骨子里还很善良,深得嘉靖信任。
二、海知县,我比你多当了几年官,送你一句话,在官场要和光同尘。
浙江按察使何茂才是一个没有底线的贪官污吏,为了讨好严党不惜掘堤淹田,将权谋等同于暴力掠夺。
何茂才劝海瑞的话,有几分道理,但是他把和光同尘理解成了同流合污,没有原则,最终被反噬,走向灭亡。
但是海瑞又过于刚直,水至清则无鱼,他在官场虽然盛名在外,却步履维艰,连欣赏他的张居正也没有重用他。
三、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
这是浙江巡抚郑泌昌受审时说的话,是对整个明朝官场入木三分的讽刺。
本来文官袍服上的飞禽指的是文采、品德和治世的才能,武官袍服上的走兽象征勇武和忠诚,因为有些官员当官不为民做主,一心只想着升官发财,以权谋私,才被骂成衣冠禽兽。
郑泌昌自己不正气,与何茂才同流合污,毁堤淹田,又制造冤假错案对付海瑞,还反诬官员都是衣冠禽兽,无所不用其极,最后被海瑞处以死刑。
四、做人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这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吕芳教导干儿子冯保的话。
“思危”就是时刻思考自己的处境,知道危险才能能躲开危险。“思退”就是躲到人家注意不到你的地方,收敛锋芒,韬光养晦。“思变”就是退下来才有机会,慢慢看慢慢想,思考自己以前什么地方做错了,以后该怎么改正。
吕芳是嘉靖身边的大太监,他在严党和清流之间调和制衡,却不站队,深得嘉靖信任,安度晚年,得以善终。
五、做事情,不问能不能做成,要问应不应该做。
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他心中时刻装着百姓,又深谙为官之道,处世圆润老辣,人情练达。
胡宗宪和戚继光在东南抗击倭寇,是朝廷的柱石,是严嵩最得意的弟子。
严嵩提出在浙江改田为桑的政策,胡宗宪深知农田对于浙江百姓的重要性,东奔西走,呕心沥血,让改田为桑缓步执行,避免百姓闹乱子,激出民变。
严党势力渐衰,清流决意倒严,严嵩示意胡宗宪养寇自保,因为只要朝廷还用得着胡宗宪抗倭,严党就不会倒。
但是胡宗宪为了东南百姓能安居乐业,和戚继光一举击败倭寇,还东南一片海清河晏。
有人要他上书倒严嵩,胡宗宪毫不迟疑地反对,他说,我可以不做名臣,但绝不会做小人。
嘉靖说,国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这是对他的高度倚重和认可。
六、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用来办事百无一用。
这是胡宗宪劝诫高翰文的话。
高翰文抱着一腔安邦定国之心,却被人利用,并设计陷害,在胡宗宪的指点下,才得以走出困境。
胡宗宪熟读经书,却不以经书为桎梏。严党贪腐成风,胡宗宪却能洁身自好。严嵩只为巩固权势,胡宗宪心里却一直装着百姓,他心里的那杆秤从未倾斜过。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难得的好剧,他没有明显的短板,几乎每个角色都演技精湛,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很多台词堪称至理名言。
黑格尔曾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我们读历史,看历史剧,学的不是权谋心计,而是让我们看透官场的圆滑,依然不忘初心。看懂人性的黑暗,却依然保持一颗光明良善的心。
来源:剧集追踪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