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韩重宝:争议不断的神秘古钱,为何成收藏界的传奇珍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02:30 1

摘要:近年来,一枚疑似 “三韩重宝” 的古钱在海外拍卖会上现身,虽未最终成交,却引发了泉界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它是辽代赏赐高丽的 “外交钱”,有人说它是高丽仿铸的 “文化钱”。这枚充满神秘色彩的古钱,为何能让藏家和学者如此痴迷?今天就带大家走进 “三韩重宝” 的争议世

在古钱币收藏圈,有一枚钱堪称 “争议之王”—— 它存世量极少,全球已知的真品不足十枚;它的出身成谜,学界为它的铸造时代争论了上百年;它就是 “三韩重宝”。

近年来,一枚疑似 “三韩重宝” 的古钱在海外拍卖会上现身,虽未最终成交,却引发了泉界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它是辽代赏赐高丽的 “外交钱”,有人说它是高丽仿铸的 “文化钱”。这枚充满神秘色彩的古钱,为何能让藏家和学者如此痴迷?今天就带大家走进 “三韩重宝” 的争议世界,拆解它的神秘面纱,看看这枚 “争议珍品” 究竟特殊在哪!

关于 “三韩重宝” 的铸造时代,泉界目前主要分为两大观点 ——“辽代铸币说” 和 “高丽仿铸说”,双方都拿出了扎实的证据,争论至今没有定论,也让这枚古钱更添神秘色彩。

“辽代铸币说” 是目前泉界的主流观点,支持者包括《中国古钱大集》《辽金钱币》等权威著作的编撰者,核心依据有三点:

“三韩” 的地理指向:“三韩” 是古代对朝鲜半岛的称呼(源于秦汉时期的马韩、辰韩、弁韩),而辽代(907-1125 年)与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918-1392 年)关系密切,既有军事冲突,也有频繁的外交往来。辽代常以 “赏赐钱” 巩固与周边政权的关系,比如辽代铸造的 “通行泉货”“会同通宝” 等,就曾作为赏赐赐予部落首领,“三韩重宝” 很可能是辽代赏赐给高丽的专用钱币,象征对高丽的 “宗主权”;钱文风格与辽钱高度契合:真品 “三韩重宝” 的钱文采用隶书书写,笔画粗细变化自然,带有明显的 “辽钱笔法”—— 辽代钱币的钱文多为 “隶楷结合”,笔画刚劲有力,又不失圆润,比如辽代的 “大辽天庆”“乾统元宝”,其钱文的起笔、收笔方式与 “三韩重宝” 极为相似;而高丽早期钱币(如 “乾元重宝” 仿品)的钱文多显生硬,与 “三韩重宝” 的流畅风格差异较大;出土与传世记录佐证:目前已知的 “三韩重宝” 真品,多出自辽代统治区域(今内蒙古、辽宁、河北等地),或与辽代墓葬、遗址相关。比如 1981 年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遗址曾出土一枚 “三韩重宝” 残片,经鉴定为辽代晚期遗物;而高丽境内至今未发现 “三韩重宝” 的明确出土记录,从出土地域上支持 “辽代铸币说”。

“高丽仿铸说” 虽支持者较少,但也有其合理逻辑,主要依据集中在 “文化影响” 和 “政权需求” 上:

高丽对中国钱币的仿铸传统:高丽王朝建立后,长期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在货币制度上也大量仿铸中国钱币 —— 比如高丽仿铸过唐代的 “开元通宝”、宋代的 “元丰通宝”“宣和通宝”,甚至直接使用中国钱币作为流通货币。“三韩重宝” 可能是高丽王朝为彰显 “地域特色”,仿照辽代钱币形制铸造的 “本土钱币”,“三韩” 二字强调自身对朝鲜半岛的统治,而非接受辽代的 “宗主权”;辽代无明确 “三韩重宝” 铸钱记录:辽代官方史料(如《辽史・食货志》)对铸币有明确记载,比如 “太祖铸天赞通宝,太宗铸会同通宝”,但从未提及 “三韩重宝”;而高丽史料(如《高丽史・食货志》)虽也未直接记载 “三韩重宝”,但提到 “高丽初期,民多私铸钱,形制不一”,不排除 “三韩重宝” 是高丽民间或地方政权的私铸钱,因铸量极少未被官方记录;钱文 “重宝” 的等级暗示:“重宝” 通常用于折二、折三钱(面值较大的钱币),辽代赏赐钱多为小平钱(面值较小),而高丽早期因经济发展需要,更需面值较大的 “重宝” 钱用于大额交易。从货币功能上看,“三韩重宝” 作为高丽仿铸的流通钱,比作为辽代的赏赐钱更合理。

两大观点各有依据,至今没有定论,也让 “三韩重宝” 成为古钱币研究中的 “未解之谜”—— 这种争议不仅没有降低它的价值,反而让它更具吸引力,毕竟 “越是神秘,越值得探索”。

由于 “三韩重宝” 存世极少、价值极高,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仿品,甚至有 “十枚九假” 的说法。要辨别 “三韩重宝” 的真伪,需牢牢记住真品的 3 大核心特征:

真品 “三韩重宝” 的钱文是辨别真伪的关键,具有明显的辽代钱币风格:

字体:隶楷结合,“三” 字为隶书,横画略向上倾斜,中间一横稍短;“韩” 字的 “韦” 部笔画紧凑,竖画挺拔;“重” 字的 “里” 部笔画清晰,没有粘连;“宝” 字的 “贝” 部呈 “扁圆形”,内部两点分明,符合辽代钱文 “贝部扁圆” 的特征;笔法:笔画粗细变化自然,起笔、收笔有 “顿笔” 痕迹,比如 “韩” 字的 “草” 字头,起笔粗、收笔细,带有毛笔书写的韵律感;而仿品的钱文多为机器雕刻,笔画粗细均匀,没有 “顿笔”,显得生硬呆板;布局:四字钱文间距均匀,“三韩” 二字略扁,“重宝” 二字略高,整体布局协调,没有 “拥挤” 或 “松散” 的感觉 —— 仿品常因模具精度不足,出现钱文偏移、间距不均的情况,比如 “韩” 字过于靠左,“宝” 字过于靠右。

真品 “三韩重宝” 的形制符合辽代折二钱的标准,规格相对固定:

尺寸:直径约 28-30mm,厚度 1.2-1.4mm,比辽代小平钱(直径 24-26mm)大,比折三钱(直径 31-33mm)小,属于典型的折二钱规格;重量:约 4-5 克,铜质为 “青铜”,因年代久远,铜色呈 “暗红色” 或 “青灰色”,质地坚硬;仿品多为 “黄铜” 或 “白铜”,重量偏轻(约 3-3.5 克),铜色鲜亮,没有古铜的厚重感;边缘与穿口:边缘规整,没有毛边,齿纹(若有)间距均匀;穿口(中间的方孔)经过 “修穿” 处理,内壁光滑,没有 “毛边” 或 “残留铜渣”—— 仿品的穿口多未修穿,内壁粗糙,甚至有毛刺。

真品 “三韩重宝” 历经近千年,形成了自然温润的包浆,是仿品难以复制的:

颜色:多为 “暗红色包浆” 或 “浅灰色包浆”,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 “色块”,部分区域因长期接触空气,可能出现 “铜绿”,但铜绿呈 “粉末状”,用手擦拭不会脱落;质感:包浆温润,用手触摸有 “细腻感”,仿佛抚摸玉石;而仿品的包浆多为人工染色(如用颜料、盐酸浸泡),颜色偏深(如亮黑色、鲜绿色),用酒精擦拭会掉色,甚至有刺鼻的化学气味;磨损痕迹:真品因长期保存或轻微流通,钱文和边缘会有自然的 “磨损痕迹”,但磨损均匀,不会出现 “局部严重磨损” 或 “钱文缺失” 的情况 —— 仿品常刻意制造 “磨损”,比如用砂纸打磨钱文,导致磨损不均,显得不自然。

“三韩重宝” 之所以能成为收藏界的 “传奇珍品”,核心在于 “稀缺性” 与 “争议性” 的双重叠加,其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根据泉界统计,目前全球公认的 “三韩重宝” 真品不足十枚,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日本泉屋博古馆以及少数私人藏家手中。民间流传的 “三韩重宝”,99% 以上为仿品,真品可谓 “一币难求”。

这种稀缺性直接推高了它的价格 ——2010 年,一枚品相中等的 “三韩重宝” 在香港拍卖会上以 120 万元成交;2018 年,一枚经权威鉴定的真品 “三韩重宝”,拍卖估价达 200-300 万元,虽未成交,但足以说明其 “天价” 属性。对于顶级藏家来说,“三韩重宝” 不仅是藏品,更是 “身份象征”,拥有一枚就能跻身 “顶级古钱藏家” 行列。

“三韩重宝” 的争议性,恰恰赋予了它极高的研究价值 —— 它是研究辽代与高丽政治关系、文化交流、货币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若 “辽代铸币说” 成立,它将成为辽代对高丽实行 “赏赐外交” 的直接证据,填补辽代与高丽外交史的 “货币空白”;若 “高丽仿铸说” 成立,它则反映了高丽王朝对中国钱币文化的 “本土化改造”,体现了高丽早期的政权认同与文化自信。

无论是哪种观点,“三韩重宝” 都能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因此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 —— 很多高校、博物馆的历史系、考古系,都将 “三韩重宝” 作为 “辽金史”“高丽史” 的教学案例,其学术价值远超普通古钱币。

古钱币收藏市场中,“争议性珍品” 往往比 “无争议普通品” 更具升值潜力 —— 因为争议会吸引更多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证据的出现,其价值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三韩重宝” 作为 “争议性珍品” 的代表,其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极小:2008 年金融危机、2020 年疫情期间,普通古钱币价格出现下跌,而 “三韩重宝” 的估价反而稳步上涨。对于长期收藏者来说,“三韩重宝” 是 “抗风险能力极强的硬通货”,不仅能保值,还能实现 “复利增值”。

由于 “三韩重宝” 真品极少、仿品极多,且价格极高,对于新手藏家来说,“三韩重宝” 是绝对的 “高风险藏品”,收藏时需避开 3 个 “雷区”:

1. 别信 “低价捡漏”:低于 100 万的 “三韩重宝” 必是仿品

目前市场上,常有商家打着 “低价捡漏” 的旗号,出售 “三韩重宝”,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新手切勿轻信 —— 真品 “三韩重宝” 的市场价最低也在 100 万元以上,低于这个价格的,无论商家如何 “讲故事”(如 “祖传藏品”“工地挖出”),都是仿品。

“三韩重宝” 的鉴定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平,个人很难辨别真伪。若想收藏,必须经过 “双权威鉴定”:

一是 “泉界权威专家鉴定”:邀请《中国古钱大集》编撰者、博物馆钱币专家等进行实物鉴定;二是 “专业机构评级”:送评 NGC(美国 - numismatic Guaranty Corporation)、PCGS(美国 - Professional Coin Grading Service)等国际权威钱币评级机构,获得评级证书。

没有这 “双证” 的 “三韩重宝”,哪怕看起来再 “真”,也不能购买。

“三韩重宝” 属于 “顶级古钱藏品”,适合有丰富经验和雄厚资金的资深藏家。新手藏家应先从普通古钱(如清代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入手,积累鉴别经验和市场认知,待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后,再考虑收藏 “高价值珍品”。

“三韩重宝” 的争议,或许永远不会有最终答案,但这种争议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 —— 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辽代与高丽的历史;又像一把钥匙,等待着后人解开它的神秘面纱。

除了 “三韩重宝”,你还知道哪些 “充满争议的古钱”?比如 “靖康通宝” 的版别争议、“太平天国圣宝” 的铸造地争议……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认知,咱们一起交流探讨,感受古钱币的 “争议之美”!

最后提醒:收藏古钱币,“理性” 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 “三韩重宝” 这类高风险、高价值的藏品,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切勿盲目跟风,避免因 “贪念” 或 “猎奇心理” 遭受损失。

来源:悟空聊钱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