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卷的市场、下滑的利润,到底还要不要做ESG、还要不要加大对ESG的投入?”这样的灵魂拷问,是华汽研究院近期在中国汽车可持续发展调研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下所有的汽车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作者|何芳、张述冠
“内卷的市场、下滑的利润,到底还要不要做ESG、还要不要加大对ESG的投入?”这样的灵魂拷问,是华汽研究院近期在中国汽车可持续发展调研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下所有的汽车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10月31日,当我们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刚刚分管大中华区业务8个月的佟欧福(Oliver Thöne)时,作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他的回答非常明确,“践行ESG和企业社会责任是我们长期的承诺,不会因为市场变化而动摇。”
佟欧福强调,“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所有企业面临的压力,每家企业都必须适时调整。但我认为,无论采取何种调整措施,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恪守初心,不能因为竞争就抛弃战略目标。打造一个品牌需要久久为功,在面临竞争和市场波动的时候,坚守品牌长期的价值理念更加弥足珍贵。”
佟欧福所言不虚。当天,奔驰在京举办第13届中国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会上,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宣布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启公益合作项目,共同致力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发布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中国可持续发展蓝皮书2024-2025》,这份蓝皮书详述了奔驰过去一年的可持续发展成果,也总结回顾了过去20年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生产和研发过程中的可持续亮点。
近期,华汽研究院开展的2025中国汽车行业ESG调研基本收官,调研结果凝炼成《中国汽车可持续发展报告2025》,将于12月19日北京正式发布,这是华汽研究院成立以来第二本中国汽车可持续发展报告,从45家企业(23家整车、22家供应链)的反馈中我们看到,汽车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以及低碳绿色创新发展方面十分活跃。当然,也面临很多环境、社会、治理等多重挑战。
以奔驰为例,华汽研究院认为奔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投入巨大、体系完整、目标明确,并且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其转型之路也面临成本、供应链和传统业务惯性等挑战。
此外,奔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条系统化、高技术、高投入的“豪华转型”之路。它告诉整个汽车行业:转型必须坚决且自上而下,犹豫不决只会被淘汰;可持续性可以成为品牌价值和产品力的新基石,而非负担;这是一场覆盖技术、生产、供应链和商业模式的全面革命,任何单一环节的短板都可能成为瓶颈。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奔驰通过其清晰的战略、强大的执行力和品牌号召力,为传统汽车巨头如何在新时代延续领导地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其最终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其能否在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和市场接受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星愿基金15载
本届对话会上,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宣布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启动与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期三年的公益合作。该合作响应“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协同推进生态保护”的号召,将围绕园区管护能力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社区共建共护机制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教育推广等重点方向,推动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助力三江源这一“中华水塔”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构筑高原生态屏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21年,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五大国家公园,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同期,“梅赛德斯-奔驰国家公园行动”正式落地,在五年间构建了横跨四大国家公园、覆盖三大旗舰物种(大熊猫、海南长臂猿、雪豹)的保护体系,形成了从生态保护到青少年自然教育的多维公益范式。随着此次与三江源携手,梅赛德斯-奔驰成为唯一一个对首批五大国家公园实现完整公益覆盖的创跨国企业。
除“国家公园行动”外,未来3年,星愿基金将通过“碳中和人才教育”计划支持清华大学培育碳中和青年人才,联合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等机构,推动组建全球青年零碳未来峰会、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青少年气候人才交流平台,并支持中国碳中和人才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UNFCCC COP)等国际气候行动,赋能青少年气候能力建设。本期合作预计将直接和间接惠及超241万人次。
今年是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成立15周年。多年来,星愿基金开展了多项人文公益活动,比如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参与故宫文物保护工作,支持通过专业技术修复古建筑,让跨越时空的文化瑰宝得以传承;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支持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此外,星愿基金与清华大学合作,通过资助科研项目、推动产学研融合,既助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也促进了顶尖学府与跨国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
多年公益项目活动经验的积累,显然有利于星愿基金未来将公益项目做得更好。对此,佟欧福表示,梅赛德斯-奔驰以综合全面的视角推进公益事业,同时也让广大员工因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感到自豪。
顶层设计+产品落地
不久前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对未来五年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其中一些内容与企业的ESG管理实践直接相关。
比如,“十五五”规划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环境保护方面,“十五五”规划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按政府计划,“十五五”时期的碳排放双控将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碳达峰后转为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
对于“十五五”规划,佟欧福非常重视,“规划再次确认并强调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国家战略与我们七年前提出的‘2039愿景’高度契合,双方正朝着同一方向协同发力。”
2019年,梅赛德斯-奔驰提出“2039愿景”,目标最晚到2039年实现乘用车新车产品阵容在整个价值链和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净碳中和,即净碳中和意味着梅赛德斯-奔驰部分未能避免或减少的碳排放量,将通过已认证的抵消项目进行补偿。
然而,确立战略目标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执行、确保落地。为此,梅赛德斯-奔驰正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条件采取必要步骤推进电动化。今年9月在北京奔驰正式下线的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CLA,刚刚在中国上市,并由此开启梅赛德斯-奔驰史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与产品发布计划。
佟欧福表示,全新纯电CLA的核心设计理念之一就是力求打造能效标杆,因为高能效可以极大提升续航表现,也会减少能源消耗,对于客户来说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用电更少,用车成本自然更优;
第二,车辆使用周期更长。梅赛德斯-奔驰在制造工艺上一贯追求耐久性,确保产品具备经久耐用的品质;
第三,全新奔驰纯电CLA搭载了一系列尖端科技,例如全新的电驱系统、同级独有的两挡变速箱,以及支持持续远程升级的MB.OS系统。这些技术不仅提升用户体验,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客户清楚,他们手中的车辆能够常用常新。
此外,全新纯电CLA比上一代车型,再生热塑料的比例增加了两倍多,保险杠含有25%的再生材料。这不仅有助于主机厂,也能推动全供应链提升效率,从而增强整体的可持续性。
挖掘供应链减碳潜力
今年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生产研发20周年。北京奔驰是北京首批申购绿电的企业之一,仅2024年就采购绿电超3亿度,占其用电总额的约60%。2024年,北京奔驰实现单车生产碳强度同比下降38%。其中,顺义工厂的喷漆车间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废热回收系统可将300°C的废气转化为冷冻水,每年削减用电100万度电,减少碳排放约620吨。
近日,北京奔驰前驱车工厂获得《ISO 14068-1:2023实现碳中和核查声明》,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该认证的汽车制造工厂。基于一系列能源管理新举措,前驱车工厂2024年较2023年实现了减排近2.2万吨CO2e,相当于近120万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福建奔驰已达成生产碳中和,是福建省首批100%使用绿电的企业。2024年,福建奔驰通过有针对性的节能项目节约256万度电,约占其总能耗的约3%。在运输方面,福建奔驰优先考虑多式联运,将铁路和海运作为传统公路运输的低碳替代方案,并借助中欧班列提高了“一带一路”沿线的运输效率。数字化的物流信息控制塔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调度效率。
在供应链端,截至2025年6月,北京奔驰和福建奔驰几乎所有的生产供应商都已经签署了“愿景意向书”,承诺践行碳中和目标。北京奔驰还要求为新车项目采购的原生铝材引入铝业管理倡议(ASI)监管链认证要求,从源头落实对高排放原材料的管控。通过搭建“驱动可持续”平台,北京奔驰持续向供应商输送涵盖生命周期评估、碳核算、绿电采购及CCER机制等核心议题的培训,支持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对行业的五个启示
当然,汽车行业的ESG挑战是系统性和相互关联的。例如,环境挑战(电动化) 直接引发了社会挑战(供应链人权和员工再培训),而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治理挑战(战略整合和透明度)。
我们认为,ESG不再是应付监管的负担,而是驱动创新、构建品牌信任和获得低成本融资的核心竞争力。ESG投资在短期内可能成本高昂,但它是确保企业在未来低碳、透明的商业环境中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
华汽研究院认为,奔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非零散的项目,而是深度融入其企业战略——“2039愿景”之中。为了这个目标,奔驰确立三大核心支柱——绿色生产、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奔驰的实践为传统汽车巨头,尤其是豪华品牌,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转型范本,对整个行业具有以下五个启示:
1、战略层面:顶层设计,长远布局。可持续发展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战略。奔驰将其提升到企业愿景的高度(2039愿景),并以此倒推技术、产品和供应链的变革。其他企业也需要制定同样清晰、有雄心的长期路线图。
2、 技术层面:全面押注,但保留灵活性。纯电是主航道,但不能忽视过渡路径。奔驰在全力开发纯电平台的同时,并未完全放弃其高效的内燃机技术和插电混动技术,以应对不同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这提示行业在激进转型中需保持战略定力和灵活性。
3、产品层面:用可持续性定义新豪华。将可持续性与产品高端化深度融合。奔驰证明了“可持续豪华”是一个强大的新卖点。使用回收材料、节能技术等,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价值的途径。这为所有豪华品牌指明了方向——未来的豪华感将越来越多地由环保和科技来定义。
4、生产与供应链层面:系统性脱碳。碳中和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挑战。仅仅生产电动车是不够的。奔驰的实践表明,必须将绿色生产(工厂碳中和)和绿色供应链(供应商管理)纳入同一体系。行业领导者应利用自身影响力,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转型,这既是责任,也是构建未来竞争力的壁垒。
5、循环经济层面:从“开采-制造-废弃”到“循环利用”。闭环思维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奔驰在电池回收和材料再利用方面的布局,预示着汽车行业未来的竞争将不仅是制造新车,更是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再利用。建立完善的回收和再制造体系,能有效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供应风险。
来源:华汽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