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七师在无为(40)红色白茆:昔日七师诞生地 今朝皖江状元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0:34 1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红色热土、长江湾畔、农旅田园”定位,大力推行“红+绿”“农+旅”乡旅模式,按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快捷键”,曾经的红色热土,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生态白茆正在绘就新时代的壮美画卷。

天门山文学

(第三十一期)

红色白茆

昔日七师诞生地 今朝皖江状元镇

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又称白茆洲,南濒长江,背依无为大堤,农业大镇,革命老区,有“皖江人民的革命摇篮,共产党的活动中心”和“安徽省农业状元”之美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红色热土、长江湾畔、农旅田园”定位,大力推行“红+绿”“农+旅”乡旅模式,按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快捷键”,曾经的红色热土,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生态白茆正在绘就新时代的壮美画卷。

据《无为县志》记载,白茆洲胡家瓦屋是新四军第七师师部成立地。

新四军第七师:由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700余人,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及无为游击纵队合编而成。1941年5月1日在白茆洲胡家瓦屋正式成立,师长张鼎丞(未到职),政委曾希圣。辖19旅及挺进团,共1900余人。7月底,根据中共中央“隐蔽据点,稳步向四方发展”的方针,师部迁至无为红庙丘陵山区。抗战期间,七师作战2000多次,歼灭日伪军20000余人。到1945年3月,主力近30000人,编为十九、二十、二十一3个旅9个团,创建的皖江解放区成为全国十九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根据地一面大力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一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财经工作,增加收入,七师成了全军的“钱袋子”,“富七师,甲全军”由此而来。

铁军精神,薪火相传。

当年“富七师”诞生地白茆镇,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中,弘扬铁军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如今已成为“安徽省农业的状元镇”。

近年来,白茆镇围绕乡村振兴“一号工程”,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白茆洲的蒌蒿、鲜食玉米、芜湖智慧大米等优质农产品蜚声省内外。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单,“鸠江蒌蒿”荣列其中。蒌蒿是鸠江区特色农产品,主要在白茆镇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量2万余吨,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4000元。“鸠江蒌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物质。在长三角地区常年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

白茆镇玉米复种面积6万亩。围绕种植基地、精深加工、仓储物流、融合发展等多环节全产业链,已建成两条真空玉米脱粒和包装深加工生产线。目前正在申报“鸠江甜糯玉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以玉米产业为主导产业积极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位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套北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芜湖大米”地处生态湿地莲花河,产自旱涝保收的套北高标准农田,无任何工业污染。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验,达到国家二级大米标准。煮出的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被市民称为“最好吃大米”。

白茆镇以党建赋能为突破口,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践,激活乡村发展动能。2024年套北村实现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717.3万元,村里的塔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每股分红7000元,村民们实打实领到“真金白银”。村“两委”杨俊盼说,村民们“笑意写在脸上”。

白茆镇围绕“春赏花、夏采摘、秋丰收、冬民俗”四季旅游,举办了6届“赏花季”、4届“丰收季”等农文旅活动,昔日门可罗雀之洲,如今成为市民流连忘返的“网红打卡点”。白茆乡旅基地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由当初油菜花的“一季红”华丽转身为“四季新”。

今年赏花季推出“花+”业态融合,从俯瞰十里花海的眺望台、汉服巡游,到乘坐热气球、观光小火车、沉浸式剧本游、“花田喜事”交友会、品尝“花田火锅”等丰富多彩的体验,丰富了广大游客的游玩选择,呈现出全方位的“全景式游春”。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实现旅游消费530余万元。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安徽电视台、芜湖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平台,获得极大关注。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六洲暴动第一枪、七师皖江抗战第一步、渡江战役第一船”主题,打造白茆红色文化品牌,建成安徽省首批类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茆革命历史展陈馆。六洲暴动旧址及胡竺冰故居即将获批安徽省第九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投资1.1亿元的奇迹农庄项目,集游乐、体验、研学于一体,将于今年国庆期间投入运营,擦亮了白茆“红+绿”“农+旅”的乡村旅游名片。

来源:天门山风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