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迷信西方模式,直到最后选择了中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0:30 1

摘要:德班最近蹦出个大新闻,阿里巴巴要在这里建非洲的第一个运营枢纽。刚听到这消息,不少人觉得有点意外,毕竟中国的电商现在已经直接扎根到非洲,谁能想到这么快就有动作。其实阿里早就已经把支付和物流对接好了,肯尼亚、尼日利亚这种地方,你能直接用M-Pesa、Opay这些本

德班最近蹦出个大新闻,阿里巴巴要在这里建非洲的第一个运营枢纽。刚听到这消息,不少人觉得有点意外,毕竟中国的电商现在已经直接扎根到非洲,谁能想到这么快就有动作。其实阿里早就已经把支付和物流对接好了,肯尼亚、尼日利亚这种地方,你能直接用M-Pesa、Opay这些本地支付,AliExpress甚至让南非、埃及、摩洛哥的用户直接用自己的货币买东西。换句话说,阿里这种做法,就是要把中国制造和中国模式,完全植入到非洲。

二十年前,大家对非洲的看法完全是另外一种路子。《经济学人》那会儿直接称非洲是“没有希望的大陆”。再后来,大家觉得非洲开始崛起,到现在又改口叫“雄心壮志的非洲”。学者们之前还在说什么非洲技术差、经济基础弱、国家能力有限,要族群和谐都难,现代化基本难搞。然而剧情完全反转了,新一波社会发展速度快得惊人,连卢旺达这样曾经打过内战的小国家都上了智能手机、太阳能,紧跟技术浪潮。尼日利亚汽车制造、电动车组装也玩得溜,气氛完全不一样。

但其实,造成非洲很多问题的根子是八十年代全球化改革那阵子。西方大力推动“新自由主义”方案,让非洲政府别管经济,放松管控,压缩社会福利。结果本来就脆弱的国家能力被消耗光,连基本的社会服务都供不上,政治局势都快乱了。看数据,非洲国家的政府雇员比例是全球最低的,国家没能带动增长,反而因为政策导致制造业岗位速度消失。塞内加尔实施贸易自由化之后,三分之一的工厂说倒就倒,乌干达直接丢掉了五分之一制造业。这种去工业化,没谁能受得了。

这些因素导致国家能力依旧薄弱,外面的廉价商品疯狂冲击本地市场,非洲国家根本没有抵抗力。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撒哈拉以南人均收入不升反降,制造业不仅没成长,反而被进口商品打趴。国家层面缺基础设施,没电没路,想找互补供应商都难,更别提技术工人和资金了。这种情况下最尴尬的是政策也经常拍脑袋,连基础数据采集都不完善。所以西方强调“自由市场”其实有个前提——得有国家兜底,非洲缺的正是这个。

再看中国的玩法,被拿来举例就是完全不同。中国先是大手笔投入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港口电厂,一个接一个盖起来。国家资本下场,与“风投私企”那一套分得很清。像卢旺达那样遇到族群冲突,西方资金撤了,可中国还照样投钱。安哥拉试图经济重建,国际组织不跟进,结果中国直接接手开工。本质上是中国的国家能力和项目推进力在发挥作用。

投资布局也很特别,中国不讲究只做哪块,跨领域搞定。即使是西方私人资本避开的电力、交通,这些项目中国国企都敢接。重大港口、机场、铁路,基础设施硬件直接提升,连安保系统都一起升级,帮本地政府解决应急响应和智能安防,这气势真的有点意思。

还有趣的是中国制造的角色。以前南非吐槽中国廉价货把自家小厂逼得没路,但后来发现中国企业没停投资,反而带动当地制造业水平提升。例如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这些国家,依托中国搭建的产业园,吸引了更多互补领域厂家、本地技术工人慢慢上来了。甚至像华坚鞋业这样,全链条一起搬到非洲,纺织、制革、包装这些配套产业全都跟着一波动起来。

中国企业并不仅满足于搞轻工业,有些重工业也直接带起来。从石化、钢铁到数字技术,下注相当重。像丹格特炼油厂建好以后,尼日利亚立马实现能源独立。南苏丹石油体系也是中国帮忙上马,终于不再天天依赖进口。通信领域,华为、中兴进场,数据中心和基础网络很快建成,甚至连技术研发中心都开了本地员工培训。

这批企业还把“职业培训”一起带了过去。一些工人先到中国接受技能培训,回到本地就能直接参与生产。像华坚鞋业,在地员工数量从几百增长到几千。华为的培训项目多到数不过来,肯尼亚的小伙伴还可以免费学ICT技术。时间过去,中国在非洲企业里的员工结构从以中国人为主,慢慢变成以本地人为主。当地就业的机会明显就多起来,真让人感叹。

中国国家资本带路之后,民企也跟着一起参与。不光是头部项目,还有不少小型国企和民企进入分包环节或补充投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些后来者更是直接把科技落地。像传音手机,销量基本能撑起非洲半边天,很多非洲人用的就是它。利比亚撤侨那会儿,一登记的数据说是6000人,实际跑了3.6万人,能看出来中国在当地的规模真的不小。

中国企业和非洲本土企业一起成长,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也开始有自己造手机、家电的公司出来。服装厂一波一波的建起,本地人从中国企业学会技能,有的甚至自己创业当老板。在通信领域合作,南非直接能接入国际标准,就连卢旺达都开始自己造智能手机。

中国投资“硬件型国家能力”在非洲挺管用。西方总喜欢谈“无形投资”,说什么关注人权啊、性别平等等,其实对于非洲本地来说,大家心里都明白,吃饭得靠修路造厂。中国制造业投资让基础和技术同步升级,还丰富了非洲经济结构,不再是单一依赖原材料出口的小国。发展新兴产业也变得可能,津巴布韦想上云计算、AI、智能城市,中国企业都能帮忙搞项目。

现在中国政策就是坚持全球市场共享,进出口商品零关税,等于给全球南方的市场带来机会。对于那些原本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这种开放就是机会。中国出海企业一方面实现了自己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带动了非洲国家把“雄心壮志”变成了现实。

来源:潇洒熊猫NMSx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