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对父子,他们在白色恐怖最深的夜里,不同身份地行走在同一条狭窄的地下情报线上;可你能想象吗?这对父子谁也不知道,直到那个夜晚,他们才发现,彼此竟然都是中共地下党员。
有一对父子,他们在白色恐怖最深的夜里,不同身份地行走在同一条狭窄的地下情报线上;可你能想象吗?这对父子谁也不知道,直到那个夜晚,他们才发现,彼此竟然都是中共地下党员。
一 1946 年秋,上海的夜色透着潮湿和不安。街头的路灯被雾气模糊,偶尔有“市舶税”查票的督察从拐角冲出来。就在这样的夜里,吴群敢踩着蹒跚的石板路,往一个微弱灯光的小洋房走去。他说是“散步”,其实肚里全是心事。毕竟,一个身着蓝灰西装、打着窄版领带的年轻人,要是碰上国民党巡警,紧张得连匕首都拔不出来。
可更大的紧张,还在洋房里。洋房二楼书房的桌子下,一台手摇发报机正“吱吱”地发出电波信号。吴仲禧,这位名义上的国民党中将,身披银色星徽,正伏在地板上,搓着一张又一张密码报。报纸上写着:“东汽一号已就位,金陵炮火待令。”他又把纸揉成一团,放进信封,递给房顶接应的小工。
父亲与儿子,分别在暗处各自掩饰着身份。可他们都忘了,心底那团火,早已经把彼此紧紧连在了一起。
二 吴仲禧从小就想当兵。1932 年那场“一·二八”事变,他听闻上海 19 路军拼死抵抗时,热血沸腾。可手中无兵,他只能在家里翻阅《军官手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打败日本鬼子。然而命运的棋子,早在那时就悄悄落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成了张发奎部的少将参谋,后来一跃升为中将。这位“率府率”官衔对他来说,从未带来半点荣耀感,因为他看见仲辈将领拿着兵权,却用来对付国内同胞。一次,他亲眼目睹一个国军师长率部剿共,村庄血流成河。那一夜,火光映在他殷红的眼皮上,他洗了三盆衣服,血迹都洗不掉。
于是,吴仲禧开始接触中共地下党员。他在嘉兴的一次茶会上,见到了化名“青松”的王绍鏊。两人不发一言,只是在棋盘上摆了几枚“黑子”“白子”,便知对方心志。棋子落定,王绍鏊问:“若天下大乱,你何去何从?”吴仲禧抬手指向远方夜色:“那里有火,我就往哪去。” 1937 年,他正式入党,从此成了国民党高层的“双面人”。
三 而此时的吴群敢,依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忙碌。他掌管债券买卖,腿脚灵便,能把消息带到浦东去,也能从虹口避开查缉。初入仲元中学时,他被老师一句“推翻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黑板标语震得眩晕,却不以为然。可等他看到同学被捕后身上的血痕,心头就像蒙了层铁。1939 年,他背着父亲参加地下读书会,用颤抖的笔写下入党申请;翌年,他拿到了一把小铁笔,暗中刻下代号“柏枝”。
父子俩一个在南京指挥部传递作战部署,一个在上海滩走街串巷搜罗秘密文件。可你要问,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丝对峙?事实上,吴仲禧从没怀疑儿子的“散步”。因为他眼神里有一道父子间天然的温度——那是他见到儿子第一次写家书时,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稚嫩的信念。
四 可秘密,终有露出的那天。1947 年春节后的一次“联络”,两人被安排在同一个屋子里——地址是法租界淮海路 267 弄。屋子里只点了一盏煤油灯,写字台上散乱地放着一张《淮海作战计划》。
“暗号呢?”吴群敢说。他压低声音,一字一句:“北风刮过火车轨,煤烟飘进混凝土里。”
话音未落,桌对面那人也开口了:“南雁飞过江水,夜色藏住人心里。”
吴群敢抬眸,发现对面正是父亲。他的帽檐下,皱纹比照片上多出了几道;领口的勋章比家里挂着的真迹还亮。两人愣了两秒,彼此都没笑出声。那一瞬间,疑惑、惊喜、愧疚一起涌上来,心头像被大锤砸了一下。
“……你也是?”吴群敢声音有点哽。
“是你?”吴仲禧深吸一口气,身子微微前倾,像想把儿子揽回怀里。
父子俩没说话,伸手交换了密码表。那一刻,他们把二十年的秘密都压在了手心。
五 大战一触即发。吴仲禧利用“少将高参”的身份,多次混进剿总参谋部,给前线送去国军防线图。每当情报落到手,夜深人静,他就裹着大军大衣,走进书房,轻声向房顶的电台报告。窗外寒风瑟瑟,他却不觉得冷,因为每一次发报,都是给胜利添上一砖。
而吴群敢在上海滩上,跟证交所的同事闲聊时,都会把耳朵凑到墙角,听走私团伙跟日商谈判的暗号。只要有一处风声,他就能把关键证据送到前线;哪怕被巡逻兵盘查,他也能装作误入他处,甩开一阵胡话就逃了过去。
他们父子虽背靠背,却在同一条线上一齐奔跑。有人问:“这样一对双面人,怎么守得住心底的信念?”答案很简单:对他们而言,血缘比军衔重,信仰比秘密贵。
六 淮海战役打响前夕,吴仲禧得到最新防御部署,他翻译成暗号发给总部。3 月 5 日夜里,吴群敢收到电报后,冒着狂风,踏上去阜阳的路。马灯摇晃,弹壳横飞,他抄起一包弹药,就在土丘后把报送了进去。那一枪射出时,他脑海只想:可别打偏。弹着敌阵,防线被打穿,一声炮响,山坡上燃起火光。
战争结束时,他们各自回到家中,父亲在书房挂起解放军军帽,儿子悄悄把“柏枝”改成“松柏”。庭院里,积雪还未化尽,却像铺了一层银色的希望。他们互相对视,点了点头,眼神里全是满足。
七 解放后,吴仲禧被任命为铁道兵司令员,吴群敢成为上海市委情报处处长。可到 1980 年,他们才第一次公开同框接受采访。儿子说:“我一直以为你不知道我的身份。”父亲摇头:“我怕你出事,一直不敢问。”两人相视一笑,镜头前,一片和暖的光。
这对父子的传奇,告诉我们:真正的信仰,能跨越血缘,也能穿透黑夜。他们在看不见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铺就了新中国的坚实基础。可是,你说,若不是那场“一·二八”,若不是内心的那把火,他们会不会选择另一条路?
信息来源: 参考资料:[王年一《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史》] 参考资料:[刘国铭《国民党军官中的共产党员(1930-1949)》] 参考资料:[周凯《上海地下党档案》]
来源:极速芒果i4V3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