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再多有何意义?如今56岁大衣哥的真实处境,给所有网红提了个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20:34 1

摘要:网暴者孙某某被判侮辱、诽谤数罪并罚获刑六个月,56岁的大衣哥朱之文用八个月打赢这场硬仗,还将继续追究民事责任并起诉另一名造谣者

网暴者孙某某被判侮辱、诽谤数罪并罚获刑六个月,56岁的大衣哥朱之文用八个月打赢这场硬仗,还将继续追究民事责任并起诉另一名造谣者

很多人至今记得那件旧军大衣和从嗓子里直冲出来的硬声儿

2011年,一个42岁的农民登上《我是大明星》,那一刻像有人把尘土里的珍珠擦亮

次年他去了春晚,唱《我要回家》,一句句拎着乡土气,也拎着他命运的拐点

成名之后,他确实挣到了钱,也做了不少实在事

据公开报道,他出资修了路、买变压器、给村里解决灌溉问题、翻修幼儿园、装健身设施,还给村民发过红包

但人情世故不总是往一个方向走,赞许和苛责常常交替出现

有网传说他修了文化广场、池塘,他后来在采访里澄清只是捐了钱,未直接修建

碑上刻着“之文路”的字遭人砸坏,理由让人无奈:“就修了这么一点路,就说他的好?”

我读到这些细节时会想,名声一旦成了公共财产,个人界限就容易被拿去做试验

最不受控的是镜头

他家的院子、厨房、卧室甚至田埂,都成了别人取景的背景

有醉酒的“粉丝”硬闯门,最后被行拘十天

被围得没法正常出入时,他还试过爬梯子翻墙

钱能买车买房,却很难买来安宁和体面,这句话在他身上是活生生的

真正把局面拉回轨道的,是法律

从2020年4月起,一位五十多岁的陌生人持续发攻击视频,统计口径不同,有说累计约290条,有说其中284条被公证为侮辱诽谤内容

朱之文一开始想忍,后来发现“忍”会让谣言长出翅膀

2024年,他请律师对视频公证,并通过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法获取对方信息,进入起诉程序

2025年2月18日,案子在徐州经开区人民法院开庭,他第一次见到孙某某

对方在法庭上道了歉,但他不接受——这不是两句“对不起”能抹平的

律师的意思很清楚: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等到11月1日,一审宣判,孙某某因侮辱、诽谤数罪并罚获刑六个月,且已被羁押

朱之文说对结果满意,也觉得有点轻,但他不准备就此止步,还要追究民事责任,同时整理材料起诉另一位造谣者

这场胜利,给了网红行业一个明晃晃的提醒:为了流量不择手段,迟早要为“热度”付法律的代价

也给被网暴的人一个路子:取证、公证、起诉,走程序,别一个人咽委屈

那句“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听起来朴素,却是边界感最有力的表达

回头看他的日子,并不“网红范”

他没有直播带货,也没有商业代言,2025年10月接了6场商演、8场公益演出,舞台还在,调门没丢

他用着一部五六年的智能手机和一部用了十四年的按键机,成名这些年还向亲友借了超百万元

很多人会疑惑:你不是挣过不少吗?

我倒觉得,这些细节像一扇窗,照见的是一个不擅算计的人和一条不那么油滑的生活路径

家里人的事,也走过弯路

儿子朱单伟曾经不爱读书,成家后风波不少

那段闪婚、闪离的经历,确实跟“流量”的诱惑拧在一起

新婚不到十天,前儿媳就开了直播,顶着“大衣哥儿媳”的名头迅速涨粉,后来以离婚收场

这不是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提醒:当婚姻被流量裹挟,人心就容易失真

再后来,朱单伟与一位老师陈萌在2023年办了婚礼

她没去直播带货,生活更踏实,一对双胞胎的到来让院子里有了婴儿的笑声

我更愿意相信,烟火气比热搜更能把家凝在一起

很多人问:朱之文到底图什么?

我看他的回答一贯简单——顺其自然,唱好歌,过好日子

可“顺其自然”不是不设防,遇到恶意就要正面应对

这次案件的做法,有很强的实操价值:先明确侵权事实,再做电子取证和公证,依法申请信息披露,最后提起刑事自诉或民事诉讼

这条路不轻松,但走的人多了,平台和生态也会被倒逼更负责任

网络是公共空间,张口之前要想后果

我们当然希望表达自由,但自由的边界一定绕不过他人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

当越来越多的判决书落地,那些“只是跟风”“一时脑热”的解释就站不住脚了

我也相信,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是这个时代最温和且最有力的改变方式

钱是好东西,但钱不是边界

对网红、对普通人都一样

当热度散去,真正能留下来的,是作品、是品行、是对人对己的尊重

如果把这场判决看成一次清点,那么清点的不仅是法律条文,还有每个人在屏幕前的自我约束

朱之文赢的不只是官司,更是把“清净”这两个字重新拿回了生活

愿以后提起“大衣哥”,你先想到的是那句“我要回家”,而不是一地鸡毛的流量

也愿我们在评论区里,字字有光,句句有底

来源:辰东小晨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