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99元,一个面包128元! 这回“主理人”门店一批一批倒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18:02 1

摘要:老板没删,估计也没空,店早关了,招牌拆下来当天,隔壁卖豆浆油条的阿姨把摊位往前挪了半米,生意照做,豆浆还是两块五。

“99块一杯咖啡,喝完像被主理人扇了一耳光。

”——这条点评挂在永康路某店头像上,半年没掉出前三。

老板没删,估计也没空,店早关了,招牌拆下来当天,隔壁卖豆浆油条的阿姨把摊位往前挪了半米,生意照做,豆浆还是两块五。

故事得从“主理人”三个字说起。

二十年前,它在东京原宿指那些把球鞋玩成股票的大佬;十年前,陈冠希把同款概念搬进上海,潮牌门口排队像春运;再后来,咖啡、面包、甚至饺子馆都抢着往脑门贴这三个字,仿佛一贴就能让成本五块的豆子瞬间飙到三位数。

可惜,消费者不是盲盒,掏一次两次新奇税,第三次就清醒:咖啡味饺子真不如韭菜鸡蛋踏实,99块的拿铁也拉不出金箔花。

2025年刚过完清明,数据机构甩出一串冷数字:太二关店65家,上海独立咖啡店关了近一半,烘焙店倒闭超四万家。

有人调侃,主理人赛道正经历“大型祛魅现场”。

更扎心的是资本,去年还追着故事跑的风投,今年改口“先看复购率”,三家被撤资的品牌连PPT都没来得及翻页。

钱走了,故事就剩下回音。

不过,街角另一边,剧情悄悄换档。

有人把价格摁回20块,再送一份三明治,工作日早上七点,门口重新排起穿西装的上班族;有人把厨房玻璃全拆了,88块卖你四个面包,再送亲子揉面课,妈妈们边揉边拍照,顺手把下周早餐也预订了;还有几家干脆拼团取暖,四个品牌挤一个门面,房租砍成四分之一,卖咖啡的、卖香薰的、卖黑胶的,谁也没抢谁生意,反而凑成小型嘉年华。

小红书上有条高赞笔记写得很直白:“没人在意你是不是主理人,只在意面包香不香、咖啡烫不烫、店员笑不笑。

更鸡贼的是成都那帮新人,直接直播拆成本:云南豆子生豆价多少,烘焙损耗多少,人工房租摊到每杯几块几毛,算盘打得噼啪响。

弹幕里有人喊“原来没宰我”,下一秒就下单。

透明化成了新的护身符——当神秘感退潮,真诚就是最大的滤镜。

回头看,这场倒闭潮像一次集体醒酒:先把“故事溢价”吐干净,再摸摸自己到底值几个钱。

消费者不是反对贵,是反对贵得没道理;不是讨厌个性,是讨厌用个性遮丑。

接下来能活下来的,大概率是那些把“主理人”三个字从门头摘下来,悄悄缝进产品里的家伙——不吵不闹,把豆子烘甜,把面包烤香,把价格标在人心上。

来源:聪明河流anEz9a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