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中孩子厌学的变多了?抓好学习这个核心,帮孩子守住最优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00:29 1

摘要:后台最近被家长的求助私信刷屏了:“豫见教育,我家孩子上初三,这学期突然说不想上学了,天天躲在房间刷短视频,说打工比读书轻松”“初二的孩子数理化跟不上,现在一提上学就哭,真怕他撑不到毕业”……

后台最近被家长的求助私信刷屏了:“豫见教育,我家孩子上初三,这学期突然说不想上学了,天天躲在房间刷短视频,说打工比读书轻松”“初二的孩子数理化跟不上,现在一提上学就哭,真怕他撑不到毕业”……

其实不止一位家长有这样的困扰,今年身边突然休学、辍学的初二初三孩子,确实比往年多了不少。这不是孩子不懂事,更不是偶然现象,背后藏着家长们没看透的现实,而破解之道,始终绕不开“学习”这个核心——对初中生来说,抓好文化课、提升分数,才是应对所有困境的最优解。

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去年我们接触过一个叫小浩的初三学生,他原本成绩中游,不算突出但也能跟上。可从初二下学期开始,物理突然成了“拦路虎”,上课听不懂、作业错大半,老师讲课节奏快,他不好意思主动问,同学都在埋头赶进度,没人顾得上帮他。那种天天坐“冷板凳”的挫败感,让他越来越自卑,回家写作业磨磨蹭蹭,后来干脆打开短视频刷到深夜。

家长一开始没看透本质,只觉得是孩子叛逆,没少批评他“不懂事”“不珍惜读书的机会”。直到有一天,小浩留了张纸条说“读书太苦,我去打工了”,家长才慌了神。后来我们和小浩沟通才知道,他不是真的想打工,而是学习上的无力感压得他喘不过气。再加上这两年家里生意不好,父母总在他面前念叨“赚钱难”,他就想着“既然读书不行,不如早点打工替家里分担”,再看到短视频里“00后直播月入过万”的内容,更是动了歪心思。

小浩的故事,戳中了很多厌学孩子的痛点。总结下来,今年孩子不想上学,主要是这三座“大山”在作祟:

第一座山:经济压力下的“懂事”,让孩子选错了方向

这几年不少家庭日子过得不容易,父母不经意间的抱怨,会被孩子记在心里。有些孩子觉得“读书要花很多钱,不如早点打工赚钱”,却不知道未成年打工不仅要承受超出年龄的辛苦,更会因为缺少文化基础,未来只能被局限在底层岗位,选择只会越来越窄。小浩后来跟着家长去工厂参观了一天,看到工人们重复枯燥的劳动、微薄的薪水,才明白“轻松赚钱”从来都是假象。

第二座山:学习难度的“陡坡”,压垮了孩子的自信

初二是学习的“分水岭”,初三是升学的“独木桥”。数理化知识点突然变难,英语词汇量大幅增加,很多孩子一时跟不上,成绩一落千丈。老师要照顾全班进度,没法时刻关注单个孩子,家长又只会说“加油”“别偷懒”,没人帮孩子拆解难题。久而久之,孩子在学校里找不到成就感,回家又要面对父母的期待,只能用“不想上学”来逃避。

第三座山:虚拟世界的“诱惑”,让孩子迷失了自我

短视频、直播的普及,让孩子轻易就能看到“轻松赚钱”的假象。他们不知道镜头背后的付出,只羡慕“不用写作业、不用考试”的自由。对比之下,厚厚的课本、难懂的公式就显得格外枯燥,自然再也静不下心学习。小浩就坦言,刷短视频时能暂时忘记学习的挫败,可越刷越不想面对课本,陷入了恶性循环。

其实孩子不是不想学,而是在压力和诱惑中迷了路。作为家长,与其批评指责,不如聚焦“学习”这个核心,做好这3件事,帮孩子找回信心、守住升学的最优解:

第一步:用共情沟通,拉回迷路的孩子

强硬的指责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温柔的理解才是破解厌学的钥匙。可以试试这三句话,比“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管用一百倍:

- “爸爸妈妈看你最近不想上学,心里肯定特别难受吧?是学习跟不上觉得累,还是有别的心事?咱们不逼你立刻回去,先说说心里话~”

-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不想学,可能是数理化太难让你受挫,也可能觉得刷视频比看书轻松。没关系,咱们一起找解决办法,把难题拆解开就不难了。”

- “你觉得直播、打工看起来轻松,我们不反对你了解,但咱们可以先去看看真实的工作场景,再对比下好好读书能拥有的选择,别着急下结论呀~”

小浩的父母就是用第一句话打开了孩子的心扉,之后带他去工厂体验了一天,让他亲眼看到“没文化只能卖力气”的现实,再耐心跟他说“不是你学不会,只是没找到方法”,慢慢打消了他打工的念头。

第二步:按年级规划,针对性突破学习难关

孩子的学习不能等,规划要赶在问题爆发之前,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核心重点:

- 初二(爬坡期):重点补基础、抗压力、防诱惑。每周针对数理化、英语薄弱章节安排1-2次专项补习,比如物理的公式应用、英语的语法漏洞,逐个突破;和孩子约定短视频使用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周末可适当放宽),用碎片时间背单词、做口算,避免时间浪费;每月和老师沟通一次,重点了解孩子的课堂状态和知识薄弱点,而不是只看分数。

- 初三(冲刺期):重点抓提分、稳心态、冲升学。开学前评估孩子的成绩短板,制定阶段性提分目标,比如数学从70分到85分,英语从65分到75分,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针对薄弱科目选择合适的补习方式,一对一或小班课,精准发力;每周留1次“轻松时刻”,带孩子运动、聊天,缓解中考压力,避免厌学情绪反复。

第三步:强化学习信念,让孩子明白“读书是最优解”

很多孩子厌学,是因为没看清“学习”的真正价值。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是只有“考名牌大学”才叫成功,而是通过初中阶段的文化课积累,打好知识基础,未来才能有更多选择——无论是考高中、读大学,还是之后学专业技能,扎实的文化功底都是底气。

就像小浩,后来我们帮他制定了物理专项提升计划,从基础公式补起,每周安排两次一对一辅导,老师带着他拆解例题、错题复盘。慢慢的,他做题的正确率越来越高,课堂上也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当第一次在物理考试中拿到80分时,他回家兴奋地跟家长说“原来我也能学会”。最后中考,小浩顺利考上了当地的一所优质普高,现在还成了班里的学习委员。

还有个叫朵朵的女孩,初二时英语总在及格线徘徊,一度想放弃。家长没有逼她,而是帮她找了擅长激发兴趣的英语老师,从她喜欢的歌曲、影视剧入手,慢慢培养语感。朵朵发现英语其实不难,还能看懂原版动画,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初三时英语成绩稳定在90分以上,最后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双语班。

这些案例都证明,孩子的厌学大多是“暂时的无力”,不是“真的不行”。对初中生来说,学习从来不是“唯一的路”,但一定是“最优的路”——它能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未来不用被迫谋生,而是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记住,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马拉松,抓好初中阶段的文化课学习,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定心丸。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初二初三,正被厌学、成绩跟不上的问题困扰,不妨现在就行动起来,帮他拆解难题、找对方法。

评论区里说说,你家孩子现在几年级?有没有遇到厌学的困扰?点个关注,后续我们会分享更多初二初三文化课提分的专属技巧,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学习,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来源:靖瑶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