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着他一脸不服气又带着点迷茫的样子,我没急着反驳。其实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跟我聊过类似的话题,总觉得课本上的公式、古文、定理,远不如手里的工具、眼前的生意来得实在。孩子,我懂你的想法——谁没在题海里抬头过?谁没羡慕过那些“不用读书也能成功”的传说?但今天我想掏心窝
昨天在办公室,有个男生低着头跟我说:“胡杨老师,我觉得读书没啥用,不如早点出去闯社会,我家亲戚没读几年书,现在照样开宝马住别墅。”
看着他一脸不服气又带着点迷茫的样子,我没急着反驳。其实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跟我聊过类似的话题,总觉得课本上的公式、古文、定理,远不如手里的工具、眼前的生意来得实在。孩子,我懂你的想法——谁没在题海里抬头过?谁没羡慕过那些“不用读书也能成功”的传说?但今天我想掏心窝子跟你聊聊,为什么我还是坚持让你好好读书。
先说说你最常提的“亲戚传说”吧。我不否认确实有前辈没读多少书就赚了大钱,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成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那是改革开放初期,是WTO刚加入的时候,是“下海”就能捡到机会的年代。那时候市场经济刚起步,信息不对称,胆子大、肯吃苦就能占得先机。可现在呢?“下海”这个词早就成了历史,就连街边的便利店招聘,都要求“大专学历优先”;外卖平台的骑手,高中学历都成了基础门槛;更别说那些你向往的“体面工作”,本科文凭都只是敲门砖。
我见过太多孩子,抱着“读书无用”的想法早早辍学,最后在流水线上每天重复十几个小时的机械劳动,想换份轻松点的工作,却连招聘启事上的“熟练使用办公软件”都达不到;也见过有人跟风开网店、做直播,因为没文化没思路,不懂运营不懂营销,最后血本无归。孩子,时代早就变了,过去的“机会红利”已经消失,现在拼的是硬实力,而读书,是普通人积累硬实力最公平的方式。
退一步说,就算时代的风口还在,你确定自己能接住吗?你说不读书也能闯,那我问你几个问题:你的逻辑思维够清晰吗?遇到问题能快速找到解决办法吗?跟人谈判能抓住对方的需求点吗?受了委屈能沉下心不抱怨吗?背后有能给你指路的人吗?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你所谓的“闯社会”,大概率不是乘风破浪,而是四处碰壁。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年轻人,刚开始豪情万丈,碰了几次壁就变得怨天尤人,觉得是社会不公,却从来没想过,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野心。
还有孩子说“我不学文化课,我去学手艺”。其实我特别赞成学手艺,一技之长确实能安身立命,但你千万不要觉得学手艺就比读书轻松。我有个学生,当年执意要去学汽修,说“修 cars 比背单词简单”,结果去了修理厂才知道,现在的汽车全是电子控制系统,看不懂电路图根本没法修;他跟着师傅学钣金,冬天趴在冰冷的车底作业,手上全是冻疮,夏天在闷热的车间里汗流浃背,不到半年就打了退堂鼓。
你看,不管是读书还是学手艺,从来就没有“轻松的成功”。那些能把手艺做到极致的人,比如给故宫修文物的师傅,比如五星级酒店的主厨,他们不仅有超强的耐心和毅力,更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你连课本上的知识都不愿意沉下心来学,又怎么能保证自己能吃得了学手艺的苦呢?
其实我想跟你说,读书的意义,从来不止是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更重要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学会如何专注地做一件事,如何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如何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在读书中培养的“学习能力”和“抗挫力”,才是你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当你读的书多了,你就不会被眼前的一点困难困住,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闲言碎语就动摇,更不会在时代变化时手足无措。你会有自己的判断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会有更多的选择,不用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你会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无论环境怎么变,都能靠自己的能力站稳脚跟。
孩子,我知道读书苦,每天早起背单词、深夜刷习题确实不容易。但比起将来因为没文化而被迫谋生的苦,比起因为没选择而将就度日的苦,现在的这点苦,真的不算什么。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它会让那些沉下心读书的人,在未来的某一天,收获属于自己的底气和荣光。
所以,别再纠结“读书有没有用”了,好好拿起课本,把当下的每一页书读好,把每一个知识点学扎实。你今天付出的努力,都会变成未来路上的光。加油,孩子!
来源:群星满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