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女子纵有千般毒,最毒莫若爬龟妇,爬龟妇能恶毒到什么程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08:05 1

摘要:把“爬龟妇”仨字拆开,没龟也不关水产,是“扒龟壳的妇人”——龟壳裂纹像八卦,她们就借裂片说命,边走边唱“生子方、回春丹”,一路把乡亲的救命钱换成自己的跑路钱。最早混出名堂是北魏,关中一带战后寡妇成群,脸抹黄泥、头插蓖麻,装成“药王弟子”,趁乱把流民口袋最后一粒

“卖药送子,半夜爬墙”——这句老话,在江南老镇至今被当吓唬娃的口头禅,可谁能想到它真就是一份千年前的通缉令。

把“爬龟妇”仨字拆开,没龟也不关水产,是“扒龟壳的妇人”——龟壳裂纹像八卦,她们就借裂片说命,边走边唱“生子方、回春丹”,一路把乡亲的救命钱换成自己的跑路钱。最早混出名堂是北魏,关中一带战后寡妇成群,脸抹黄泥、头插蓖麻,装成“药王弟子”,趁乱把流民口袋最后一粒米也抠走。壁画里留过影,侧身遮脸,腰间鼓囊,专家猜那就是她们的“百宝袋”:假人参、香灰丸,还有一小块磁石——专门吸出“病血”当神迹。

宋朝城市经济起飞,她们干脆把流动地摊升级成年卡套餐。《东京梦华录》里暗记“女肆”就是她们租的连锁铺面,上午卖“坐胎药”,下午找“托儿”抱娃来谢恩,围观的大婶一激动,钱袋就空了。更鸡贼的是“白矾水写字”——事先用矾水在肚皮上写“喜”,涂药后字显出来,演成“观音赐子”,把化学小实验包装成神迹,带货能力堪比现在的直播间“一秒没”。

到了明朝,朝廷公文里第一次出现“爬龟妇”专条,刑部形容她们“以婚作饵,卷资如虎”。最出名的是“放白鸽”剧本:挑十四五岁的清秀女孩,教她背熟大户家谱,假装逃荒女被收作妾,三个月后家里金器细软一夜蒸发,只留下鸽子笼——暗示“鸽子回笼,财去人空”。万历三十五年,南京城一次就砍了三十七颗脑袋,菜市口血没擦干,外地新团伙又冒头,跟打地鼠一样。

清代的版本更毒:曼陀罗泡酒,一口下去人乖乖把房契按手印;胆大的干脆和牙行合伙,把迷晕的姑娘卖到南洋。康熙把律例写得血淋淋:“凡爬龟妇,首恶立绞,财产没官,邻居连坐。”可就算这样,乾隆一朝还是处了两百多号人。为什么越禁越旺?底层女性正经活路太少,当奶妈、织坊、脚夫,不是饿死就是累死;相反,干这行能吃饱,还能攒“养老金”,风险虽高,回报实在勾人。

她们最终消失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时代换了赛道。清末洋药进来,真青霉素把“香灰丸”秒成渣;女塾一开,女人能当护士、教员,谁还拿命去骗?社会给一条缝,她们立刻从黑暗里钻出来,在阳光下找份正常饭碗。

所以别光骂她们心黑,先想想心黑为什么有市场。今天各种“包治百病”的养生直播间、套路贷的“爱情杀猪盘”,骨子里还是同一味药方:利用信息差,把焦虑熬成油,再点成钱。历史一再提醒:只要有人被逼到墙角,旧把戏就能换新壳,爬的不是龟,是人心。

来源:邻家小鱼闲话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