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配方杀50+害虫!噻虫·高氯氟6分钟击倒,80天持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19:00 1

摘要:据全国农技中心 2025 年预报,小麦蚜虫、水稻二化螟、玉米草地贪夜蛾等 23 种重大病虫害将重发,全国发生面积达 25.18 亿亩次,较 2024 年增 6.2%。不少农户反映:“单用药要么杀不死钻蛀虫,要么一天就反弹”。这正是单一药剂的致命短板 —— 新烟

图源网络

据全国农技中心 2025 年预报,小麦蚜虫、水稻二化螟、玉米草地贪夜蛾等 23 种重大病虫害将重发,全国发生面积达 25.18 亿亩次,较 2024 年增 6.2%。不少农户反映:“单用药要么杀不死钻蛀虫,要么一天就反弹”。这正是单一药剂的致命短板 —— 新烟碱类药持效长但速效差,菊酯类药击倒快却无内吸性。今天推荐的 “噻虫・高氯氟” 复配配方,正是破解此难题的 “有效组合”。

噻虫・高氯氟由噻虫嗪(新烟碱类)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拟除虫菊酯类)复配而成,二者作用机理完全互补:

噻虫嗪:通过干扰害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阻断神经信号传递,兼具触杀、胃毒与强内吸性,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后可上下传导至每个部位,但施药后需数小时才显效。高效氯氟氰菊酯:抑制昆虫神经轴突传导,活性是普通氯氰菊酯的 2-4 倍,6 分钟内即可击倒害虫,却无法渗透植物组织,对蒜蛆、玉米螟等隐蔽害虫束手无策。

二者复配后,如同给作物织了 “内外双重防护网”:高效氯氟氰菊酯快速拿下表面害虫,噻虫嗪则追杀潜藏在茎秆、土壤中的害虫,且因作用靶点不同,能显著延缓抗性产生。

杀虫谱覆盖 50 + 害虫:既能治蚜虫、蓟马、飞虱等刺吸式害虫,也能杀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连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能通杀,博罗县、嘉善县等多地已将其列入官方防控方案。6 分钟击倒,80 天持效:睢阳农科试验显示,防治大蒜根蛆时,施药 5 小时见死虫,24 小时死虫率达 95%,4% 颗粒剂土壤处理持效期超 80 天;玉米田防治草地贪夜蛾,1 天防效达 98%。亩成本仅 2-3 元:两种单剂均为大宗药剂,50 余家厂家量产,22% 悬浮剂每亩用量仅 5-9 毫升,相比同类复配药实惠。多剂型适配场景:悬浮剂适合叶面喷雾,微囊剂可延长持效期至 20 天,颗粒剂用于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剂则能实现 “拌种一次,苗期无虫”。

温馨提示:因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害虫发生程度及抗药性存在差异,实际应用中的防治效果可能会略有不同。

图源网络

小麦蚜虫 / 纹枯病兼防:拔节初期,用 22% 微囊悬浮 - 悬浮剂 5-9 毫升 + 30% 肟菌・戊唑醇 36 毫升,兑水 60 公斤粗喷雾,高产田间隔 7 天补喷一次,安全间隔期 15 天。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初期,25% 噻虫嗪 10 克 +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 40 毫升,兑水 30 公斤喷雾,重点打心叶与雄穗。水稻二化螟:分蘖期用 15% 悬浮剂 40 毫升兑水 50 公斤,对准基部喷雾,兼治稻飞虱。果树叶蝉:22% 微囊剂 3000-5000 倍液喷雾,持效期 14-20 天,避免花期用药。大蒜根蛆:播种时 4% 颗粒剂随肥沟施,或生长期用 15% 悬浮剂 1500 倍液灌根,死虫率达 90% 以上。

蛴螬、地老虎重发田,每亩用 4% 颗粒剂 2-3 公斤与底肥混施,或定植前土壤喷雾,持效期覆盖整个苗期。

温馨提示: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害虫发生程度及害虫抗药性存在差异,实际用药量建议结合当地田间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图源网络

抗药性管理是核心:此配方虽不易产生抗性,但不可连续使用超 3 次,建议与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轮换,延缓抗性进化。剂型选择看场景:果蔬采摘期优先选微囊剂(残留低),大田作物选悬浮剂(性价比高),拌种必用种子处理专用剂型。融合绿色防控更高效:可搭配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减少化学药剂用量,尤其在绿色基地,能实现 “防效不降,残留更低”。

当病虫害防控进入关键期,选对配方能事半功倍。记住:复配的核心是 “机理互补”,而噻虫・高氯氟正是这类经典配方的代表,用好它既能保产量,又能降成本,但与碱性药剂不兼容以及抗药性累积是主要限制因素。

来源:农业大吉-优雅云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