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众号和视频号要合体了?这波更新,看似入口合并,实则生态洗牌
微信在其新版本中正灰度测试一项重要变化——公众号和视频号创作入口合并。部分用户在更新微信版本后,手机微信中点击“我”的界面,原来的“视频号”变成了“视频号与公众号”。
这看似只是界面设计的微调,实则是微信生态又一次重大洗牌的序幕。
1、视频号与公众号合并
如果你同时开通了微信视频号和公众号,那么“我”界面中的“视频号”入口,将变更为“视频号与公众号”,图标也同步变为两者的结合样式。
在“视频号与公众号”的界面中,上方为“我的视频号”区域,可以“发表视频”和“发起直播”。下方则是“我的公众号”板块,可以“发图文”和“写文章”。
表面看,微信只是把两个内容创作入口合并在一起。但细究起来,这背后是微信对内容生态的重新构想。
微信此前就已推出“公众号助手”App帮助用户更新和管理公众号,但此次将发布权限直接集成到微信主App的视频号按钮上,把创作者的生产力工具前置到了用户手边。这彻底消除了“电脑不在身边,没法儿更新”的借口,让内容创作和更新更加方便,似乎也显示了微信平台对内容的渴望。
2、在服务号里发“小绿书”
这里说的并不是在电脑公众号的后台,而是在手机服务号的消息列表中,往下滑动时,会出现看一看的推荐,同时在看一看右侧会出现“发图文”的按钮,点击之后,就可以直接从朋友圈或者自己相册中挑选图片,编辑上标题和文字进行发表。
如果这个功能大范围正式上线,那么你可以在微信服务号的消息列表中,体会到刷小红书图文消息的“快感”,同时服务号消息列表也会正式转变为“小绿书”。
其实微信的这些举动,能明显看出平台增强了“图文”内容的权重,用户可以像发小红书一样,在公众号上发布多图文内容。
3、创作者才是生态核心力量
微信公众号从2012年诞生至今,其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一直未变。但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媒体基因的平台,正在主动消解自己的媒体属性。
公众号正在经历一场“去媒体化”变革。一方面,微信向普通用户开放了注册权限,用户直接通过手机微信App就可以注册公众号发文章。另一方面,平台增强了“图文”内容的权重,用户可以像发小红书一样,在公众号上发布多图文内容。
而在微信生态重构的过程中,创作者被视为核心力量。作者是构建内容生态的核心力量,优质内容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所以对于创作者而言,这意味着一个机会窗口正在打开,因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好内容永远稀缺。
来源:走在路上会快乐的小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