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制定重文轻武的国策贯穿了整个宋朝,你认为正确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20:35 1

摘要:“考公上岸”年年卷,可你见过一个朝代把“上岸”写进DNA吗? 北宋仁宗年间,全国军队125万,军费吃掉财政80%,金兵一来却像纸糊——这离谱账本背后,就是赵家皇帝对武将的“PTSD”:谁穿军装谁背锅,谁拿笔杆子谁升官。

“考公上岸”年年卷,可你见过一个朝代把“上岸”写进DNA吗? 北宋仁宗年间,全国军队125万,军费吃掉财政80%,金兵一来却像纸糊——这离谱账本背后,就是赵家皇帝对武将的“PTSD”:谁穿军装谁背锅,谁拿笔杆子谁升官。

我翻《宋史》看到一个细节:荒年招流民当兵,管饭但不训练,脸上刺字防逃跑。 朝廷算盘打得精:把潜在造反分子变成吃皇粮的“兵”,再派文官遥控,将帅连行军路线都得先打报告。 结果就是,士兵地位跟囚犯差不多,汴梁小孩唱“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跟我们现在劝人“别报土木”一个味儿。

可另一边,科举扩招像今天的研究生指标,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全是“上岸”大神。 皇帝还立碑发誓“不杀士大夫”,相当于给文人发免死金牌,于是宋词、活字印刷、清明上河图全来了,文化KPI直接拉满。

我自己算了笔小账: 北宋一年收入1亿贯,8000万贯养兵,剩下2000万贯要付官员工资、修黄河、赈灾、给辽夏岁币。 搁现在,相当于国家财政80%拿去养一支连小区保安都打不过的“仪仗队”,换你当皇帝,你也得夜夜失眠。

更扎心的是,这套“重文轻武”不是明文制度,是默认潜规则。 皇帝不喊口号,只在人事表上动手脚:武将最高坐到枢密副使,正使永远是文官;前线打仗,监军太监能直接叫停。 岳飞后来喊“直捣黄龙”,第一步得先请示12道金牌,根子就在这。

所以别光嘲笑宋朝弱。 它用文化巅峰告诉我们:把精英全哄去写诗、画画、考公,确实能防内乱; 可敌人真打上门,再好的词也填不了护城河,再贵的墨也挡不住金兵的箭。

一句话,赵家把安全感写进了文人日记,却把亡国密码留给了下一任皇帝—— 原来,真正的“上岸”不是挤掉别人,而是别让国家一起溺水。

来源:冬日里的一束阳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