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煤炭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持续承压的大背景下,2025年国际煤市供过于求的格局进一步凸显,叠加非化石能源替代加速、终端需求疲软等多重压力,国际煤价陷入持续下行通道。作为全球最大动力煤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终于不再观望,正式官方表明,即将出手干预市场。
在全球煤炭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持续承压的大背景下,2025年国际煤市供过于求的格局进一步凸显,叠加非化石能源替代加速、终端需求疲软等多重压力,国际煤价陷入持续下行通道。作为全球最大动力煤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终于不再观望,正式官方表明,即将出手干预市场。
2025年11月14日(本周五)。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长(ESDM)巴赫利尔·拉哈达利亚(Bahlil Lahadalia)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正式确认:印尼计划在2026年减少煤炭产量,较2025年水平有所下调。此举的核心目标,正是为了“帮助稳定国际煤炭市场价格”。
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长 (ESDM) Bahlil Lahadalia
拉哈达利亚指出,当前煤炭价格下跌的根源,在于全球需求疲软与印尼供应过剩之间的严重失衡。数据显示,2024年印尼实际煤炭产量高达8.36亿吨,远超政府设定的7.1亿吨目标,完成率高达117%。其中:
2.33亿吨 用于履行国内市场义务(DMO);4800万吨 预留给国内战略库存;5.55亿吨 用于出口,占全球煤炭贸易总量的33%–35%(全球年消费量约13亿吨)。如此庞大的出口体量,在全球能源需求放缓的背景下,无疑加剧了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走势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11月15日,印尼基准煤炭价格(HBA)已跌至每吨102.03美元,较10月下旬的109.74美元进一步下滑,更比2024年同期的114.43美元明显回落。
印尼HBA煤炭指数价格数据
面对持续走低的煤价,印尼政府决定采取“供给侧改革”策略:
2026年起主动削减煤炭总产量;同步压缩出口配额,优先保障国内关键行业用煤;必要时提高国内市场义务(DMO)比例,突破现行25%上限。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印尼对国内重点行业的煤炭售价仍维持每吨70美元的固定价格——这一政策自2018年实施以来从未调整。“如果国内供应仍然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增加DMO配额,”拉哈达利亚强调。
那么哪些行业将优先保障?根据印尼2025年第39号政府条例,被列为“优先保障”的战略行业包括:
电力行业(国家电力公司PLN年需求约1.4亿–1.6亿吨);化肥生产;水泥制造。这些领域被视为关乎国计民生和公共福利的关键部门,将在煤炭分配中获得最高优先级。
在11月5日(星期三)举行的“Coalindo Coal Conference 2025”会议上苏里亚(Surya Herjuna)说道,2025年1月至9月,印度尼西亚的煤炭产量达到5.85亿吨,较去年同期下降7.47%。2025年全年的煤炭出口预计将在5.25亿吨左右,去年出口的5.55亿吨减少约3000万吨。由于煤炭价格下滑,印尼煤炭出口收入也大为减少。
印尼能矿部(ESDM)煤炭矿业总局(Minerba)局长苏里亚(Surya Herjuna)
煤炭宝认为,作为全球煤炭出口的“风向标”,印尼此次主动减产信号意义重大,全球市场或在2026年迎来新的转折点。若政策切实落地,不仅有望缓解国际市场过剩压力,也可能为持续低迷的煤价提供底部支撑。
不过,具体效果仍取决于多重因素:全球能源需求复苏节奏、其他主要产煤国(如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的供应策略,以及可再生能源对火电的替代速度。
但可以肯定的是——印尼不再一味追求产量扩张,而是转向“稳价保供”的新阶段。这或许标志着全球煤炭市场正从“量增价跌”迈向“供需再平衡”的关键拐点。
不知大家怎么看印尼的减产计划?这肯定会对中国的进口煤成本产生影响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煤炭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