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12月,特朗普在《国家战略报告》中,首次将我国明确列为战略竞争对手,这一定义也标志着中美关系从合作走向系统性竞争,这也是今天我们看到关税、技术和地缘博弈的起点。
这是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7年12月,特朗普在《国家战略报告》中,首次将我国明确列为战略竞争对手,这一定义也标志着中美关系从合作走向系统性竞争,这也是今天我们看到关税、技术和地缘博弈的起点。
随后,2018年特朗普就对我国单方面加征关税,打响了贸易摩擦的第一枪;此后,双方关系开始急转直下。
到了2021年1月,美国又提出了全球供应链“去中化”概念。拜登签署《美国供应链安全规则》,明确将我国列为美国“外国对手”的第一位,并启动关键技术领域的“去中化”战略。
短短一年后,也就是2022年4月,美国会再次通过《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进一步强化在全球产业链中推动关键技术“去中化”。
再然后就是2025年7月,美日澳印四国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会议上联合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多元化,明确将我国作为主要应对目标。
到今天,就连一向支持全球化的特斯拉,也要在美国汽车工厂中,开始供应链“去中化”了。
最近,根据华尔街的爆料,特斯拉已经要求其供应商要在未来1-2年内全面替换美国生产车型中的我国产零部件,这一举措也意味着特斯拉要在供应链上进入加速“去中化”阶段。
除了特斯拉之外,另一家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最近也同样对数千家供应链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通用汽车已经向数千家供应商下达指令,要求2027年前彻底清除北美生产车辆的我国产零部件。
除了汽车行业,最近餐饮行业也有两件事情值得关注,第一是星巴克的本土化策略调整,将我国市场零售业务最多60%控股权出售给了本土私募机构,这其中当然也有竞争市场激烈的因素,但地缘局势的影响,有没有呢?
很难说。
除了星巴克,汉堡王也因为经营不善宣布卖出自己大部分股权。这一切看起来都是巧合,但又不是巧合。
单以时间线来看,从2017年底到今天,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没有太多的变化,该有的关税争议仍然存在,然后就是多了一些技术上的出口壁垒,仅此而已。
但实际上,扒开这份表面稳定背后,真正的变化仍然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最大的变动,其实就是来自民间的投资。
上图是美国2017年到2024年对华投资分布图,但其中也只有三年的数据。不过从这数据来看,已经很容易看出变化。
2017-2024年整体是呈下降趋势的,2023年倒是有短暂回升,但和2017年相比,仍然有所差距。
这也能够说明一点,那就是总体来说,美国自2017年底把我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2021年提出要供应链“去中化”之后,美国就一直在这么做。
类似的案例其中有很多。例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对在美国本土及友好国家生产的电池、关键矿产材料给予高额补贴,直接重塑了全球车企的供应链决策逻辑。
该法案也明确要求,至少40%的关键矿产需要来自美国或与其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且这一比例还会逐年上升。
另外随着2026年即将到来,届时特朗普在中期这个关键时刻,也可能推出更激进的贸易措施,双方的风险还会加剧,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为什么当下美国两大汽车工厂开始要求供应链要“去中化”。
就在前几天,通用汽车CEO还在一个活动中抱怨美国制造产业的技术工种短缺。这位通用汽车CEO说,美国汽车产业至今还有5000名工人短缺,招不到人,而这些岗位的平均年薪是12万美元,是美国年薪中位数6万美元的两倍,但即便如此,还是招不到人。
这位CEO还说,年轻人都去谷歌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未来一旦爆发战争,谷歌可生产不了弹药。
由此可见,供应链安全在美国的地位,已经被提高到了一个罕见的高度。
对企业来说,重资产制造业,供应链一旦中断的容错率几乎为零,所以企业宁愿多花钱也要换取可控的风险。而对美国而言,这样的逻辑同样成立。
但1-2年之内,特斯拉能够完全替换我国产汽车零部件吗?我认为难度相当高。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形成是二三十年市场选择的结果。我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配套、均衡的成本优势和持续的技术积累,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了的核心枢纽。所以目前特斯拉北美工厂50%的零部件仍然由我国企业提供,其中20%直接出口北美,30%来自我国供应商在墨西哥的工厂,这种深度绑定,要想在一两年内彻底割裂,很难很难。
所以我的疑问是,为什么特斯拉和通用在给出这个时间点?为什么要如此急迫?
显然,事情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目前,中美贸易已经从“单级依赖”走向了“多元平衡”。我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已经大幅降低,对美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已经从2008年的20%以上降至2025年的14%,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美国之外的市场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另一方面,美国这几年也在加快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可以说双方的动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互相降低依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从2017年到今天,已经8年时间过去了,双方的互相降低依赖越来越大,未来的趋势也应该会按照这个继续走下去。
但走到最后,完全摆脱依赖之后,又会怎么样呢?
竞争竞争,核心就是既要竞又要争,这也意味着必然会有一方“以退为进”,主动或被动宣告结束竞争,彼此之间的状态才会消失。
这意味着未来,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end.
来源:大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