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盯着屏幕上“陈阳”两个字,以及他名字后面跟着的“市场部策略组主管”,看了足足有十秒。
那封晋升邮件弹出来的时候,我的右手正捏着一个还有点烫的蛋挞。
香气甜腻,混着办公室中央空调吹出的、干燥又浑浊的风。
我盯着屏幕上“陈阳”两个字,以及他名字后面跟着的“市场部策略组主管”,看了足足有十秒。
嘴里的蛋挞,酥皮碎了,蛋奶馅凉了,像一团冰冷的、油腻的蜡。
我咽了下去。
喉咙有点疼。
邮件正文里,是王总官样文章的祝贺,以及对陈阳晋升理由的阐述。
“……尤其在‘新风’系列产品整合营销方案中,陈阳同志展现出卓越的洞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为项目后续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读得特别慢。
像一个刚学认字的小学生,在啃一本艰涩的哲学书。
这些字,我每一个都认识。
它们夸的那些“洞察力”、“逻辑思维”、“战略眼光”,也都是我最熟悉的东西。
毕竟,那份被命名为“新风计划最终版.pptx”的文件,每一个字,每一张图,每一个数据模型,都是我在无数个深夜里,用一根根的白头发和一杯杯的美式咖啡换来的。
一周前,陈阳拿着U盘来找我,笑得一脸真诚。
“林姐,你那个‘新风’的方案太牛了,我能不能拷一份回去学习学习?保证不外传,就我自己琢磨。”
我当时刚通宵改完最后一版,脑子像一团浆糊。
看着他那张写满“上进”和“崇拜”的脸,我点了头。
“行,拿去吧。还在草稿阶段,别外传就行。”
他连声道谢,说林姐你真是我的偶像,我以后就跟你混了。
现在,我的“偶像”,拿着我的“草稿”,成了我的“主管”。
这事儿,的讽刺。
办公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几个年轻同事已经围到了陈阳的工位旁,嘴里说着“阳哥牛逼”、“恭喜阳哥”、“晚上得请客啊”。
陈阳站起来,满面红光,嘴上说着“哪里哪里,都是王总和大家抬举”,那微微扬起的下巴,却像一只刚刚打赢了的公鸡。
他的目光,越过那些祝贺的脑袋,朝我这边飘了过来。
带着一丝不易察unica的炫耀,和一点点……心虚的试探。
我没躲。
我看着他,然后,我笑了笑。
甚至还冲他举了举手里剩下的半个蛋挞,做了一个“cheers”的口型。
陈阳明显愣了一下。
他可能预想过我的各种反应,愤怒、质问、崩溃。
唯独没有预料到我的平静。
他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随即又化开,变成一个更加灿烂的笑容,冲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像在说:谢了,姐。
我转回头,把最后一口蛋挞塞进嘴里,慢慢地嚼。
甜味已经完全消失,只剩下油腻的口感,糊在舌苔上,有点恶心。
我打开内部通讯软件,我们部门的群里已经炸了锅。
一水的“恭喜陈主管”的表情包和彩虹屁。
王总也在群里发了个红包,下面一堆人嗷嗷叫着“谢谢王总”。
我点开红包。
手气最佳,三十六块八。
挺吉利。
我回了一句:“恭喜陈阳,实至名归。”
后面跟了一个“为你鼓掌”的表情。
发完,我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战争开始了。
但不是那种拍桌子瞪眼睛的。
那是小孩子过家家。
成年人的战争,不动声色。
尤其是在这种人来人往的玻璃格子里。
你要做的,不是去辩解,不是去哭诉。
因为没人真的在乎真相。
他们只在乎热闹,以及,谁是赢家。
现在,陈阳是赢家。
而我,要做那个让他把所有赢来的东西,连本带利吐出去的人。
但这需要时间。
和耐心。
就像炖一锅需要小火慢煨的肉。
火急了,肉就柴了,汤也浑了。
我需要一个舞台。
一个足够大,足够亮,让所有重要人物都能看清楚的舞台。
然后,亲手把他的底裤扒下来。
在那之前,我得忍。
还得笑。
下午,陈阳端着两杯咖啡走到我工位旁。
是楼下那家死贵死贵的精品咖啡。
“林姐,给。”他把其中一杯放到我桌上,香气很霸道。
“哟,这怎么好意思,该我恭喜你才对。”我笑着接过来。
“嗨,说这个就见外了。”陈阳在我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身体前倾,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姿态,“林姐,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想到。”
我喝了一口咖啡,嗯,是我喜欢的耶加雪菲,他还挺有心。
“别谦虚了,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我说的也是场面话。
“不是,林姐,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他压低了声音,“这次能上,全靠你那个‘新风’的方案。王总看了之后,当场就拍了板,说这个方案的思路,比我们之前做的所有东西,都高了一个维度。”
他看着我,眼神“无比真诚”。
“所以,林姐,这个功劳,有你一大半。以后项目落地,我肯定还得全靠你。咱们姐弟俩,一起把这事儿干成了,到时候我再跟王总给你请功。”
他说得情真意切,好像我才是那个占了便宜的人。
高手。
真是个高手。
不仅偷了你的东西,还要让你对他感恩戴戴德,觉得他是个知恩图报的好人。
我要是个刚出社会的傻白甜,这会儿估计已经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要为他当牛做马了。
可惜,我不是。
我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快十年,见过的人,比陈阳吃过的盐都多。
“看你说的,”我笑了,“方案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能把方案的价值跟王总讲明白,那是你的本事。我顶多就是提供了点素材,是你把它做成了满汉全席。”
我给他戴了顶更高的帽子。
他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林姐,你这么说我真就……太惭愧了。”他嘴上说着惭愧,身体却舒舒服服地靠在了椅背上,显然对我这个“台阶”非常满意。
“以后啊,新风这个项目就由我来牵头了。具体的执行,还得你多费心。你是最懂这个方案的人。”
他开始自然而然地给我安排工作了。
身份转换,无缝衔接。
“没问题。”我点点头,“主管你指哪儿,我打哪儿。”
“主管”两个字,我咬得特别清晰。
陈阳的嘴角几乎要咧到耳根。
他心满意足地走了。
我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又喝了一口咖啡。
真香。
就是有点凉了。
接下来的两周,我过得异常“平静”。
我成了陈阳最得力的“副手”。
他每天开会,口沫横飞地讲着“我的思路是”、“我认为我们应该”,讲的每一个字,都来自于我那份PPT。
而我,就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
时不时,他会在某个他说不清楚的细节上卡住。
比如,某个用户画像的具体数据来源,或者某个渠道投放的ROI预估模型的变量设置。
这时候,他就会把头转向我,用一种既有领导威严又带着求助的眼神。
“小林,这个数据你当时是怎么考虑的来着?给大家补充一下。”
他已经很自然地从“林姐”改口到了“小林”。
我就会站起来,像一个最尽职的助理,条理清晰地把数据来源、计算逻辑、背后的市场判断,一一说明。
说完,再恭恭敬敬地坐下。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陈阳会立刻接过去,一副“我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懒得说这么细”的表情,“小林的补充很到位。大家明白了吧?”
同事们纷纷点头。
有几个老员工看我的眼神,带着一丝同情和了然。
但没人说什么。
职场就是这样,大家都是过客,没人会为了你的委屈,去冒得罪新任主管的风险。
我也不需要他们的同情。
我甚至很享受这个过程。
每一次我站起来“补充说明”,都像是在陈阳那座看似华丽的“功劳大厦”上,悄悄地松动一颗螺丝。
他讲得越多,暴露出的无知就越多。
他越是依赖我,就越是证明他自己是个空壳。
而这一切,都被会议室里那个360度的摄像头,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当然,还有王总。
王总偶尔会来旁听我们的项目会。
他坐在那里,不说话,只是听。
我能感觉到,他的目光,在我跟陈阳之间来回移动。
他是个聪明人。
他或许已经开始怀疑了。
但他也不会轻易推翻自己的决定。
承认自己提拔错了一个人,对一个总监来说,同样是件没面子的事。
所以,他也在等。
等一个让他不得不出手,而且能把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时机。
而我,就要为他创造这个时机。
这天下午,陈阳把我叫进他的新办公室。
是的,他有独立办公室了,就在王总的斜对面。
“小林,坐。”他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
我坐下。
“是这样的,”他清了清嗓子,“集团那边刚下了通知,下个月十五号,要在总部做项目汇报。所有分公司上半年的重点项目都要参加,集团的几个VP,还有大老板,都会听。”
他看着我,眼神里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
这对他来说,是个在集团高层面前露脸的绝好机会。
“‘新风’项目,是咱们部门今年的重中之重,王总点名要我们好好准备。”
“明白了。”我点点头,“需要我做什么?”
“嗯。”陈阳沉吟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这个汇报,非常重要。PPT的内容,必须精益求精。我知道,你对方案的理解是最深的,所以,我想把这个任务交给你。”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你做完之后,我来把关。最后,由我来上台汇报。”
我心里冷笑一声。
果然。
核心的苦力活我来干,最后的荣耀他来拿。
这算盘打得,我在北京都能听到上海的声音。
“没问题。”我脸上波澜不惊,“这是我分内的工作。”
“好!我就知道你肯定没问题!”陈阳很高兴,“小林,你放心,这次要是汇报成功了,我一定会在王总和集团领导面前,好好提你的功劳!”
他又开始给我画饼了。
还是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
“谢谢主管。”我站起来,“那我就先去准备了。有什么具体的方向和要求吗?”
“大方向就按照你原来那个方案来,那个框架已经非常完美了。”陈阳挥了挥手,“你呢,就在细节上再打磨打磨,把数据更新一下,案例再找几个更有说服力的。总之,让它看起来更……高大上一点。”
“明白。”
我转身走出他的办公室。
“高大上”。
他连一个具体的要求都提不出来。
因为他根本就不懂。
他就像一个偷了顶级跑车钥匙的小偷,知道怎么点火,怎么踩油门,但完全不知道那台V12发动机的精密构造和工作原理。
而我,就是那个亲手打造了这台发动机的工程师。
现在,他要我给这台发动机再做一个更漂亮的抛光。
好让他在赛道上,跑得更风光。
可以。
我不仅要给他抛光。
我还要给他装上氮气加速系统。
只不过,那个按钮,只有我知道在哪里。
接下来的三周,我进入了“闭关”状态。
我几乎是以办公室为家。
白天,我处理日常工作,参加陈阳主持的各种效率低下的会议。
晚上,等所有人都走了,整个楼层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才真正开始干活。
我没有在他给我的那份“最终版.pptx”上修改。
我重新建了一个文件。
我把整个“新风”方案的逻辑,全部推翻,重做了一遍。
原来的方案,更侧重于市场打法和创意执行,这是它的优点,也是陈阳能够快速理解和剽窃的部分。
而我的新方案,我称之为“新风计划2.0”,在原来的基础上,往前和往后,各延伸了一大步。
往前,我深入挖掘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消费人群的代际变迁、以及竞争对手的战略软肋,用大量一手和二手数据,构建了一个极其严密和扎实的“市场洞察地基”。
这一部分,我命名为“Why”——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往后,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ROI预估,而是设计了一整套包含A/B测试、灰度发布、实时数据监控和动态调整的项目管理和评估体系。
这一部分,我命名为“How”——我们如何确保这件事能持续成功。
中间的“What”部分,也就是具体的执行方案,我反而做了简化。
整个2.0方案,就像一座冰山。
陈阳剽窃的,只是水面上那看得见的十分之一。
而我这次做的,是把水面下那看不见的、决定了整座冰山稳定性和走向的十分之九,全部清晰地、系统地呈现了出来。
为了做这个方案,我托了以前的老同学、老同事,找了咨询公司、数据公司,甚至自己花钱买了好几个行业数据库的临时账号。
我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我的黑眼圈,比我画的眼线还重。
陈阳偶尔晚上会发微信给我。
“小林,PPT做得怎么样了?辛苦了啊。”
我一般会过一两个小时才回。
“还在调整细节,快了。”
“嗯,别太累了。有什么需要我把关的,随时发我。”
“好的,主管。”
我一次都没有发给他看过。
他催过两次,我都用“还在等最新的数据”、“版式想再优化一下”之类的理由搪塞了过去。
他也没太在意。
在他看来,我不过是在给他做“美化”工作。
核心的东西,他已经“掌握”了。
汇报前三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表情有点严肃。
“小林,PPT该给我了吧?我得留时间熟悉熟悉稿子。”
“好的,主管。”我把一个U盘递给他,“已经做好了。”
U盘里,是我精心为他准备的“特供版”。
这个版本的PPT,视觉上做得极其华丽酷炫,动画效果拉满,每一页都像是能直接拿去参加设计大赛。
内容上,它是在陈阳偷走的那一版基础上做的“精装修”。
数据更新了,案例也换了。
看起来,确实比旧版“高大上”了不少。
但它的内核,依然是空的。
它只有“What”,没有“Why”,也没有“How”。
陈阳插上U盘,一页一页地翻看。
他的眼睛越来越亮。
“漂亮!太漂亮了!”他一拍大腿,“小林,你这水平真是绝了!这PPT拿到集团去,绝对镇住全场!”
“您满意就好。”我低着头,像个等待夸奖的小学生。
“满意,太满意了!”他把U盘拔下来,紧紧攥在手里,好像那是什么稀世珍宝,“稿子呢?演讲稿你帮我写个初稿吧,重点都标出来。”
“已经写好了,在U盘的Word文档里。”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小林,你真是我的左膀右臂啊!辛苦了,等项目奖金下来,我绝对给你申请个最大包的!”
“谢谢主管。”
我走出他办公室的时候,听见里面传来他压抑不住的、哼着小曲的声音。
我回到自己的工位,打开电脑。
屏幕上,是“新风计划2.0”的最终版。
文件名,我命名为“The Truth.pptx”。
真相。
我把这个文件,连同支撑它的所有原始数据、分析报告、聊天记录、邮件往来,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加密,然后上传到了我的私人云盘。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汇报那天,我们部门一行人,包括王总,一早就坐上了去集团总部的车。
陈阳穿了一身崭新的高定西装,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皮鞋擦得能照出人影。
他坐在车上,嘴里念念有词,手里还捧着我给他写的演讲稿,一副“学霸”备考的模样。
我坐在后排,戴着耳机,听着德云社的相声。
郭德纲正在台上说:“那贼偷了东西,他还得嚷嚷,说这玩意儿本来就是我的。你瞧,多可乐。”
我差点笑出声。
到了总部,我们被领到了一个巨大的阶梯会议室。
足足能容纳两百人。
正前方是三块巨大的拼接屏幕,像一堵墙。
第一排,已经坐了几个气场强大、不怒自威的中年男人。
我认识其中两个,一个是集团管市场的常务副总裁,姓张。一个是CFO,姓刘。
传说中的大老板还没到。
陈阳的额头上,已经开始冒汗了。
他紧张地整理着自己的领带,一遍遍地问我:“小林,我这身没问题吧?一会儿设备不会出问题吧?”
“放心吧,主管,你今天帅呆了。”我安抚他,“设备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没事的。”
王总拍了拍他的肩膀:“陈阳,放轻松,正常发挥就行。把我们方案的亮点讲出来。”
陈阳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下头。
那样子,有点悲壮。
像个即将要上战场的、只有一杆长枪的士兵。
他不知道的是,对面等着他的,是坦克和飞机。
汇报开始了。
我们排在第三个。
前面两个兄弟公司的项目,讲得中规中D。
不好不坏。
轮到我们了。
陈阳拿着他的U盘,走上台。
他的腿,有点抖。
他把U盘插进讲台上的电脑,深呼吸,然后,用一种他自以为很有磁性的声音,开始了。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华南分公司市场部的陈阳,今天,由我来向大家汇报我们今年的重点项目——‘新风计划’。”
大屏幕上,出现了我为他做的、那个无比酷炫的封面。
台下响起一阵小小的惊叹声。
陈阳的自信心,瞬间回来了。
他开始按照我写的稿子,一页一页地往下讲。
不得不说,他的口才还是不错的。
声音洪亮,节奏感也强。
配上我做的华丽PPT,和那些精心包装过的案例,整个汇报听起来,确实挺像那么回事。
他讲得越来越顺,越来越投入。
甚至开始脱稿,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和“发挥”。
而那些发挥,在我听来,全是漏洞。
我坐在下面,面无表情。
王总坐在我旁边,眉头,却越皱越紧。
他是个懂行的人。
他听出了那些“发挥”背后的虚弱。
十五分钟的陈述时间,很快就到了。
陈阳讲完最后一页,鞠了个躬:“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台下响起了礼节性的掌声。
陈阳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以为,最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了。
他错了。
真正的好戏,现在才开始。
“谢谢陈阳的精彩汇报。”坐在第一排的张副总裁开口了,声音很平稳,听不出喜怒,“PPT做得很漂亮,想法也很大胆。”
他先是给了一句肯定。
陈阳的腰杆,又挺直了些。
“我问几个问题。”张副总裁话锋一转。
“你方案里提到,要主攻Z世代的‘圈层社交’,并且把小红书和B站作为核心投放阵地。这个判断,是基于什么数据和洞察得出的?你们对这两个平台的用户,做过多深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吗?他们对我们这类产品的真实态度是怎样的?”
张副总裁的问题,又快又准。
像一把手术刀,直接切向了方案的心脏。
这也是我故意在“特供版”PPT里留下的一个“钩子”。
我只写了结论,没有写推导过程。
陈阳的脸,白了。
他显然没料到,领导会问得这么细。
他张了张嘴,脑子里飞快地搜索着我那份演讲稿。
但稿子里,没有答案。
“呃……张总,是这样的。”他开始支吾,“我们……我们是基于……目前年轻人的一些……呃……消费趋势……做出的判断。小红书和B站,现在是年轻人最聚集的地方,所以……”
他说的全是废话。
“我问的是数据,不是感觉。”张副总裁打断了他,语气里已经有了一丝不耐烦,“你有具体的用户调研报告吗?有用户访谈的记录吗?有竞品在这两个平台上的投放效果分析吗?”
一连串的“吗”,像一串子弹,打得陈阳节节败退。
“报告……报告是有的……”陈阳的汗,顺着鬓角流了下来,“我们做了……很详细的调研……”
“那你说说看,调研的核心结论是什么?随便说两条。”张副总裁追着问。
陈阳彻底卡住了。
他像一条被扔上岸的鱼,张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求助似的看向台下。
看向王总,又看向我。
王总的脸色,已经黑得像锅底。
而我,回了他一个爱莫能助的、甚至有点无辜的表情。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台上那个手足无措的身影上。
尴尬的空气,凝固了。
“看来你对自己的方案,还不太熟悉啊。”
开口的,是CFO刘总。
他的语气,比张副P更不客气。
“你PPT里提到,项目预估ROI是1:3.5,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你的成本模型是怎么建的?收入预测,又是基于哪些变量?变量的权重,你设置的依据是什么?”
这是财务最关心的问题。
也是陈阳的知识盲区。
这些东西,在他的那份PPT里,就是一个孤零零的数字。
他当然不知道怎么来的。
“我……”陈阳的嘴唇都在哆嗦,“这个……这个是我们团队……经过精密计算的……”
“哪个团队?怎么计算的?你现在,就在这里,把你的计算逻辑给我讲一遍。”刘总靠在椅背上,双臂抱在胸前,一副“我今天就跟你耗上了”的表情。
完了。
我心里说。
陈阳彻底完了。
他站在台上,像一个被公开审判的犯人。
窘迫,慌乱,无地自容。
他那身昂贵西装,现在看起来,像一件租来的、极不合身的戏服。
王总终于坐不住了。
他举起了手。
“张总,刘总,”他站起来,脸色很难看,“陈阳是我们团队的新人,可能在一些细节的把握上,还不够深入。这个方案,前期主要是由我们团队另一位资深同事负责的。”
说着,他把目光转向了我。
“林珂,你来补充一下吧。”
来了。
我等的就是这句话。
我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
然后,不紧不慢地,从我的电脑包里,拿出了我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各位领导,不好意思,打扰一下。”
我走到讲台边,没有看陈-阳一眼。
他的身体在微微发抖,不敢与我对视。
我把自己的电脑接上投影仪。
“刚才张总和刘总提到的问题,都非常关键。我想,可能用我手上的这个版本来解释,会更清晰一些。”
大屏幕上,出现了我的PPT封面。
简单的白底黑字。
“新风计划 2.0”
下面一行小字。
“A Proposal Based on Data, Insight and Logic.”
(一个基于数据、洞察和逻辑的方案)
没有酷炫的动画,没有华丽的设计。
但光是这个标题,就透着一股跟刚才完全不同的、专业的、自信的气场。
台下第一排那几位大佬的眼神,明显变了。
他们坐直了身体。
“在回答刚才的问题之前,请允许我先花三分钟,介绍一下这个方案的底层逻辑,也就是‘Why’的部分。”
我没有直接回答问题。
我要的,不是“补充”,而是“颠覆”。
我要把整个话语权,全部抢过来。
我开始讲。
从宏观的行业周期,讲到微观的用户行为数据。
从德尔菲法得出的专家判断,讲到用Python爬取的社交媒体声量。
一张张图表,一个个模型,在我手下,行云流水地呈现出来。
我的语速不快,但每一句,都带着不容置疑的逻辑和数据支撑。
我没有稿子。
因为这一切,都刻在我的脑子里。
我把张副总裁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我的“Why”里面。
“……所以,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判断,Z世代的圈层化并非伪概念,但其核心不是流量,而是‘身份认同’。小红书和B站,只是‘身份认同’的载体,而不是终点。所以我们的打法,不应该是广撒网式的投放,而应该是‘针灸式’的KOC引爆和‘涟漪式’的社群渗透。具体的定量分析在这里……”
我切到一张复杂的图表页。
“这是我们对近5000名目标用户的调研数据,和对超过20个竞品案例的复盘分析。结论是……”
我讲完“Why”,又开始讲“How”。
“……对于刘总关心的ROI模型,我们是这样构建的。它不是一个静态的模型,而是一个动态的、可回溯的‘仪表盘’系统。我们将成本拆解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收入则根据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和转化漏斗的各个节点效率,设置了三个场景:乐观、中性和悲观。1:3.5,是我们基于中性场景的预估。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仪表盘可以让我们在项目执行中,实时监控是哪个变量偏离了预期,并触发相应的调整预案……”
我一边讲,一边操作着电脑,调出一个仿真的数据仪表盘界面。
上面的数据,随着我的鼠标点选,在实时变化。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只剩下我的声音。
所有人都被我带入到了一个由严密逻辑和海量数据构筑的世界里。
他们看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广告方案。
而是一个精密的、可控的、充满智慧的商业工程。
站在我身旁的陈阳,脸色已经从惨白,变成了死灰。
他看着屏幕上那些他从未见过的图表和模型,眼神里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他知道,他偷走的那点东西,跟眼前这个比起来,连皮毛都算不上。
他像一个小偷,闯进了一座金库,却只顺手拿走了门口的迎宾地毯。
然后,他还以为自己拥有了整座金库。
我讲完了。
足足讲了二十分钟。
没有人打断我。
我把电脑合上,转向第一排的领导们,微微鞠躬。
“我的补充说明完了。”
静。
死一般的寂静。
大概过了五秒钟。
张副总裁,带头鼓起了掌。
紧接着,整个会议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那掌声,比刚才给陈阳的,响亮十倍,也真诚十倍。
我看到,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一位一直没说话、但气场最强的男人——我猜他就是集团大老板——一边鼓掌,一边对旁边的张副总裁和刘总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赏的笑容。
掌声停下后。
张副总裁看着我,问道:“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张总,我叫林珂。”
“林珂。”他重复了一遍我的名字,“很好。这个方案,才是我们想看到的方案。”
他又转头,看了一眼站在旁边,已经像个木雕泥塑的陈阳。
眼神,冷得像冰。
“至于刚才那个……”他顿了顿,似乎在想一个合适的词,“那个,是草稿吗?”
他这句话,问得极有水平。
既给了王总一个台阶下,又把性质定了性。
王总立刻接了过去:“是的,张总。刚才陈阳演示的,只是我们内部讨论的一个早期版本,还不成熟。林珂这个,才是我们准备提交的最终方案。”
他说得面不改色。
我心里佩服,不愧是总监。
陈阳的身体,剧烈地晃了一下。
他知道,自己被牺牲了。
被王总,毫不犹豫地,当成了一个“失误”,一个“不成熟的早期版本”,扔了出去。
“嗯。”张副总裁点了点头,不再看陈阳一眼。
“林珂,”他对我说道,“这个方案,我们原则上通过了。预算方面,刘总这边会支持。具体细节,你下周直接来总部,跟我的团队对接。”
“好的,张总。”我答道。
“散会吧。”
大老板站了起来,临走前,又看了我一眼。
那一眼,意味深长。
领导们陆续离场。
会议室里的人,也开始往外走。
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很多人都向我投来敬佩、好奇,甚至有点畏惧的目光。
我知道,从今天起,我在公司的地位,完全不同了。
王总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力道很重。
“林珂,干得漂亮。”他低声说,“回去我们再聊。”
我点点头。
最后,会议室里只剩下我们部门的三个人。
我,王总,和还僵在台上的陈阳。
陈阳慢慢地转过身,看着我。
他的眼神,很复杂。
有愤怒,有不甘,有羞辱,还有一丝……恳求?
“林-姐……”他的声音,嘶哑得像砂纸磨过。
我没等他说下去。
我走到他面前,仰头看着他。
“陈阳,”我平静地开口,“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我有个朋友,她辛辛苦苦种了一棵苹果树,从选种,到育苗,到施肥,到除虫,熬了好几个通宵,终于让这棵树结出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这时候,她有个邻居,跑过来说,你这苹果真好看,我摘下来,替你去参加镇上的水果大赛吧。得了奖,荣誉算你的。”
“我朋友信了。”
“结果,邻居拿着这个苹果,跟镇长说,这是他自己种的。然后,他靠着这个苹果,当上了村长。”
“当上村长后,他又对我朋友说,你看,现在全村的果园都归我管了,你以后还得好好帮我种树啊。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
我看着陈阳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
“你说,我这个朋友,她应该怎么做?”
陈阳的嘴唇,哆嗦得更厉害了。
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她不应该去跟村民嚷嚷,说村长是小偷。因为没人会信,大家只会觉得她是因为嫉妒,在说酸话。”
“她应该等。”
“等到全县的水果博览会。等村长拿着那个已经有点蔫了的苹果,上台吹牛的时候。”
“她再拿出自己培育的、一整棵结满了更红更大苹果的、嫁接了最新技术的苹果树。”
“然后告诉所有人,什么样的苹果,才是真正的好苹果。以及,这棵树,是怎么种出来的。”
我说完了。
我看着陈阳那张毫无血色的脸。
“现在,你听懂了吗?”
他终于支撑不住,身体一软,靠在了讲台上。
他手里的那个U盘,“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我没有再看他一眼。
我甚至都懒得去想他接下来的下场。
是被开除,还是被调到某个闲散部门自生自灭。
那都与我无关了。
他已经不配做我的对手了。
我转身,走出了会议室。
外面的走廊,阳光灿烂。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那口气里,没有了压抑,没有了委屈,没有了算计。
只有一种味道。
叫自由。
回到公司,王总立刻把我叫进了他的办公室。
门一关上,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林珂,坐。”
他的语气,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客气。
“今天这事……唉。”他揉了揉眉心,“是我识人不明,我向你道歉。”
我没说话。
“陈阳那边,我会处理。集团人事明天就会下来找他谈话。”他看着我,“这个结果,你满意吗?”
“王总,我只是拿回了本该属于我的东西。”我平静地回答。
“我明白。”王-总点点头,“是我之前疏忽了。你的能力,我一直看在眼里,但没想到……这次的事,也给我提了个醒。”
他拉开抽屉,拿出一份文件。
“这是新的任命。市场部策略组主管。我已经跟HR打好招呼了,下周一就公布。”
他把文件推到我面前。
那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我的名字。
和那个我本该在一个月前就得到的职位。
我拿起来,看了看。
然后,放回桌上。
“王总,”我开口,“谢谢您的认可。但我想,在接受这个任命之前,我们需要聊聊另外一件事。”
王总愣了一下:“什么事?”
“‘新风计划2.0’,您今天也看到了。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方案了。”我说,“它涉及到产品、数据、用户运营,甚至部分的销售策略。如果还是按照现在市场部的架构来执行,各个部门之间壁垒重重,效率会非常低,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走样。”
王总的眼神,变得专注起来。
“你的意思是?”
“我需要一个虚拟项目组。”我毫不犹豫地说,“由我来担任项目负责人,直接向您汇报。我需要从产品部、数据部、运营部,抽调核心人员的授权。这个项目组,要有独立的预算审批权,和一定范围内的决策权。”
我提出的,是一个“项目制”的管理模式。
这在公司里,还没有先例。
这是一个远比“主管”职位,更有含金量的要求。
我要的,不只是一个名头。
我要的,是真正的权力。
是能够把我的想法,不打折扣地执行下去的权力。
王总沉默了。
他看着我,眼神里有惊讶,有审视,还有一丝赞许。
他可能没想到,我想要的,远比他给的要多。
“你很有野心,林珂。”他缓缓说道。
“我只是想把事情做成。”
“这个先例,不好开啊。”他敲着桌子,“跨部门调人,还要独立预算……这得跟好几个总监去协调,难度不小。”
“我相信您的能力。”我回敬了一句。
办公室里,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这一次,是我和我的老板之间的博弈。
良久,他笑了。
“好。”他说,“我答应你。我去跟他们谈。但是,林珂,你也要答应我一件事。”
“您说。”
“‘新风’项目,必须给我做出一个标杆来。我要的,不只是1:3.5的ROI,我要它成为整个集团今年最成功的创新案例。”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做不到,你这个项目组,还有你这个负责人,随时都可能被拿掉。”
“没问题。”我站起来,伸出手,“一言为定。”
王总也站起来,握住了我的手。
“一言为定。”
从王总办公室出来,我感觉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这一个月来的隐忍和谋划,在这一刻,终于结出了最甜美的果实。
我得到的,甚至比我失去的更多。
我路过陈阳的那个独立办公室。
门关着。
但我能想象到他此刻的模样。
大概,正在收拾东西吧。
我没有丝毫的同情。
成年人的世界,愿赌服输。
你既然敢拿不属于你的东西,就要有被揭穿后一无所有的觉悟。
回到我的工位,几个相熟的同事围了过来。
“林姐!牛逼!”
“珂姐,你今天在会上简直帅炸了!”
“那个陈阳,活该!我们早就看他不爽了!”
他们七嘴八舌,语气里满是兴奋和解气。
我笑了笑:“低调,低调。晚上我请客,撸串去。”
“好耶!”
办公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我打开电脑,看到内部通讯软件上,有几十条未读消息。
有恭喜的,有打探的,还有几个以前不怎么联系的跨部门同事,发来了好友申请。
这就是现实。
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
你强的时候,世界就对你和颜悦色。
我没有一一回复。
我打开了那个名为“The Truth.pptx”的文件。
看着屏幕上熟悉的图表和逻辑,我的心里,前所未有的踏实。
这才是我的底气。
不是职位,不是权力,不是别人的吹捧。
而是我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专业能力。
是那些在无数个深夜里,陪伴我的数据、逻辑和思考。
它们不会背叛我。
只要它们还在,我就永远有翻盘的资本。
一周后,公司正式发文。
我被任命为“新风项目”的项目总负责人(Project Director),职级等同于部门副总监,直接向王总汇报。
同时,一个由市场、产品、数据、运营等部门精英组成的虚拟项目组,也正式成立。
陈阳的名字,则从公司的通讯录上,彻底消失了。
听说,他当天就办了离职。
走的时候,谁也没告诉。
像一缕青烟,悄无声息地散了。
没有人再提起他。
就好像,他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我的办公室,换到了王总的隔壁。
比陈阳之前那间,还要大一点。
我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城市。
夕阳正浓,给这座钢铁森林,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手机响了。
是我的闺蜜。
“喂,女英雄,晚上出来喝一杯?庆祝你手刃小人,荣登大宝啊!”她在电话那头嚷嚷。
我笑了。
“好啊。”
“说真的,你这次干得太漂亮了!解气!我把你的故事讲给我们同事听,他们都说可以拍成电视剧了!”
“哪有那么夸张。”
“怎么没有!对了,你现在……开心吗?”她突然问了一个很认真的问题。
开心吗?
我看着窗外的夕阳,问自己。
有开心的成分。
那种沉冤得雪、扬眉吐气的爽快,是真实的。
但更多的,是一种平静。
像一场风暴过后,海面恢复了宁静,但你知道,海底的地形,已经永远地改变了。
这场斗争,赢是赢了。
但也让我彻底明白了一件事。
职场,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俭让。
它就是一片丛林。
你不能指望别人发善心。
你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壮,更聪明,长出更锋利的爪牙。
善良,需要配上锋芒。
否则,就只是软弱。
“开心。”我对电话那头的闺蜜说,“前所未有的开心。”
因为我知道,从今天起,我不再是那个可以被随意欺负和掠夺的“老好人”林姐了。
我是林珂。
是那个能亲手打造铠甲,也能亲手挥舞利剑的,林珂。
来源:心动晨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