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察汗淖尔碧波万顷间遗鸥翩跹,康巴诺尔湿地绿意盎然中鸟鸣啾啾,张宣科技车间里氢冶金让钢铁产业焕发“绿色生机”……“十四五”期间,张家口锚定护水源、增绿量、促转型三大方向,以实干创新推进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以下简称“首都‘两区’”)建设,在筑牢京津
察汗淖尔碧波万顷间遗鸥翩跹,康巴诺尔湿地绿意盎然中鸟鸣啾啾,张宣科技车间里氢冶金让钢铁产业焕发“绿色生机”……“十四五”期间,张家口锚定护水源、增绿量、促转型三大方向,以实干创新推进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以下简称“首都‘两区’”)建设,在筑牢京津冀生态屏障的同时,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护水:涵养生态涌清流
“以前察汗淖尔缩成了小水洼,如今湖面一眼望不到边,黑鹳、遗鸥都回来了!”尚义县村民望着复苏的湿地满脸欣喜。
作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张家口的每一滴水都关乎首都“水安全”。自2021年起,张家口市聚焦永定河、潮白河流域精准发力,以“蓄、保、节、增”四措并举筑牢水源安全屏障。在“节”与“退”上,通过建设99.15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33.5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推动坝上地区累计退减水浇地52.14万亩,2025年还将新增退减8万亩,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0.5亿立方米,在河北省率先完成阶段性超采治理任务。在流域生态修复上,完成26万亩灌区节水改造、88公里河道治理,治理水土流失481平方公里,让河流成为天然“蓄水容器”。生态红利也惠及民生,沽源县张麻井村村民捧着饱满的燕麦穗笑道:“改种耐旱作物后,省水还增收,比种马铃薯划算多了!”
精准施策下,流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察汗淖尔水体面积由2021年的12.2平方千米增至2025年的74.8平方千米。通过推进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与再生水利用,累计向洋河、东洋河、白河补水3.8亿立方米,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增绿:荒坡裸地披绿衣
“以前宣化的废弃矿山尘土飞扬,现在种上了油松、沙棘,很快就将成为绿地了!”在生态修复现场,施工人员一边铺设植生毯一边介绍。五年来,张家口以“蓝天、碧水、增绿、净土”四大行动为抓手,让绿色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而“蓝天”行动正是擦亮城市名片的首要一步。
走进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指挥调度中心,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勾勒出全方位监测网络:57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实时传输数据,4部天气雷达构建起“千里眼”紧盯天空,将短临预报精度提升至“1公里6分钟”。精准监测为科学治理保驾护航,2021至2024年,张家口PM2.5平均浓度连续4年居京津冀第一,综合指数连续4年跻身全国重点城市前二十。
“蓝天”之下,“增绿”与“净土”行动持续重塑生态肌理。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地,近万只遗鸥在此繁衍生息;沽源草原通过精准播种与严格禁牧管护,草场盖度较修复前翻了三倍,昔日黄沙地变身一望无际的“绿毯”。2021年以来,张家口累计营造林603.5万亩、修复草原211万亩,康巴诺尔湿地生态修复成果亮相《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
转型:绿色产业启新程
走进张宣科技的氢冶金车间,热浪裹挟着金属气息扑面而来,一颗颗钒钛氢基DRI小球在高温气流中翻滚跳跃。工艺技术人员杨澎紧盯屏幕上的参数介绍:“这条炉压曲线必须稳稳控制在精准区间,才能保证还原反应充分进行。”此前,从钒钛磁铁矿中高效分离铁、钒、钛是钢铁行业的共性技术瓶颈。如今,张宣科技依托“氢基还原”与“精准熔分”两大核心技术,资源循环效率大大提升。
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尚义县依托察汗淖尔湿地生态基底,打造特色生态旅游景区,开发越野、观鸟摄影等体验项目,每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0万元。曾经的废弃矿山完成生态修复后,不仅恢复了水土保持、植被固碳的生态功能,更孕育出露营度假、生态研学等新业态,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浪潮中,张家口正沿着生态与产业共兴的道路笃定前行,持续绘就首都“两区”建设的崭新图景。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