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4年底,建立60个儿童观察团,成立市级“小黄鹤观察团”,2024年招募50名优秀儿童,邀请人大代表、行业代表等组成导师及辅导员团队,建立“考察体验+专业培训”参与模式,组织儿童观察调研活动100余场…
11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会同中国计划出版社正式发布《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5)》。武汉作为全省唯一有两项经验成果入选的城市,一项是【友好推进篇】“2024年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情况”,另一项是【创新实践篇】“武汉市:儿童友好医院护航儿童健康成长”,一起来看看吧!
经验成果
1
2024年武汉市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情况
武汉市围绕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五个维度,系统性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有力促进了城市发展与儿童友好“双向奔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
建设工作体系更加健全
儿童友好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坚持儿童友好工作“一盘棋”,召开武汉市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进会,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建立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监测评估体系,定期通报调度,及时协调督办。印发《2024年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紧紧围绕“五个友好”,确定22项重点工作,压茬推进建设任务。制定《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空间规划技术导则(试行)》以及儿童友好社区、街区、学校、公园、医院和道路等建设指引。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20个儿童友好社区、2个儿童友好图书馆、6个儿童友好医院(院区)、15条儿童友好出行路段。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空间规划技术导则(试行)》空间层级和类型
首批儿童友好社区名单
首批儿童友好图书馆名单
儿童友好参与机制不断健全。截至2024年底,建立60个儿童观察团,成立市级“小黄鹤观察团”,2024年招募50名优秀儿童,邀请人大代表、行业代表等组成导师及辅导员团队,建立“考察体验+专业培训”参与模式,组织儿童观察调研活动100余场,推动儿童观察组织全方位参与城市建设和基层治理,连续2年开展“我的城市我作主”主题活动,约6万名儿童通过书信、绘画作品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言献策,探索儿童观察团与市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推动“黄鹤楼公园推行‘六一’背诗免票”“剧院增设儿童座椅增高垫”“地铁设置儿童友好接送点”等多条建议落实落地。发布武汉市儿童友好卡通地图,儿童全面参与市级儿童友好设施建设等工作,以儿童视角赋能城市发展。
“美好生活共同缔造 我的城市我作主”
书信绘画征集活动颁奖仪式上,小朋友的来信建议被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回复采纳
/
“小黄鹤观察团”系列调研活动
城市儿童友好氛围持续浓厚。制定落实《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宣传工作方案》,发布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形象标识和宣传语“友好武汉‘童’样精彩”,以儿童视角拍摄宣传片,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线上线下展示推广。举办“倾听每个心声 点亮儿童未来”2024年武汉市世界儿童日主题活动、2024武汉儿童友好城市主题交流活动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培训会、2024年武汉市儿童友好共同缔造公益创投项目大赛。利用“两江四岸”32处高清媒体立面以光影形式循环播放儿童友好主题系列宣传标语,推出新闻报道90余篇,阅读量达到2500万次,儿童友好理念广泛传播。
儿童代表参与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形象标识
及宣传语征集评审
“小黄鹤观察团”代表在2024武汉儿童友好城市主题交流活动上发出“共建儿童友好城市倡议”
二
建设工作成效持续显现
儿童健康防线持续筑牢。增强儿童医疗服务供给,建设儿童友好医院6家,在全市21家设有产科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医保“落地即保”,2024年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覆盖面达到95.9%,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4.79/10万、1.03%。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发布《小学生健康素养》(漫画版)。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干预行动,2024年覆盖学生超过45万人次。在江汉、汉阳等6个区探索推进少儿心理健康医教融合,推动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儿童精神(心理)门诊。
儿童友好医院——光谷同济儿童医院
立足服务友好为患儿家庭提供宣教服务
儿童幸福底色持续擦亮。举办2024年武汉市青少年运动会,开展夏令营免费游泳服务和技能培训活动,2万余名中小学生在全市277个培训点参加了27个体育项目的免费技能培训。2024年举办“赏樱花·阅童书”、“小种子”进校园和“知识工程”等品牌少儿阅读推广活动260余场次,开展公园大课堂330余场次。2024年开办50个“寒假学堂”、341个“暑假学堂”,积极推进“周末学堂”,累计服务少年儿童40万余人次。强化兜底保障,2024年持续开展0~15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全年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5700余人次。2024年招募2508名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2568人,开展暑期研学营、“跟着爱心妈妈打卡英雄城”等各类集中关爱活动330余场次。
2024武汉马拉松·家佳康 亲子趣味马拉松
2024年武汉市“暑期学堂”爱心托管班
江城爱心妈妈打卡英雄城系列活动
儿童安全屏障持续巩固。开通118条通学定制公交线路,开展“应急纸飞机”“应急安全演说家”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超过340万人次。开展春秋两季学校食堂及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全覆盖。擦亮“警校家”护安保畅专项工程名片,在全市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警校家护安保畅工作。组织模拟法庭、普法微课堂、法治情景剧等青少年学法用法实践活动2943场,开展课堂化、互动型、体验式普法教育进学校4460场。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520余场次,举办武汉家风故事大赛、“清廉家风润江城”主题漫画展开幕式暨巡展启动仪式系列家庭教育活动。
武汉公交集团
开通武汉首辆智能通学定制公交D107
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
举办“清廉家风润江城”主题漫画展
下一步,武汉市将坚持全域协同推进,推动“一米视角”重塑城市肌理,促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老旧社区改造深度融合,加力实施一批儿童友好项目,让儿童优先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充分彰显。
经验成果
2
武汉市:儿童友好医院
护航儿童健康成长
为优化儿童看病就医环境,提高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武汉儿童医院积极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提供温馨、便捷、有情感、有温度的健康服务。
致力就医空间友好,营造安全舒适环境。在幼儿诊疗区,配备柔软的地垫、卡通玩偶,在学龄儿童诊疗区,设置小型书架和学习桌椅。在治疗、观察、输液区,使用儿童专用的医疗设备,为6岁以上儿童提供独立的学生输液室。在病房区,设置以童话、动漫等为主题的病房,墙壁绘制色彩鲜艳的卡通图案。开辟室内儿童玩耍和亲子阅读空间,设置儿童和家长休憩区,在婴幼儿集中的楼层设置母婴室。
致力健康服务友好,改善儿童就医体验。医院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设置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神经心理、高危儿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等特色专科门诊。开设儿童保健、康复医学、精神心理专科,成立集康复门诊、康复治疗中心、康复病房三位一体的儿童综合康复诊疗中心。建立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视力或听力异常、心理行为发育异常以及残障儿童专案,进行筛查、干预和后续随访、跟踪治疗。
致力社会支持友好,凝聚多方共建合力。与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检察院共建武汉市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中心,建立“一对一”救助保护制度。成立25支志愿服务团队,打造聚焦安宁疗护的“医路关怀”、关注慢病患儿的“医路同行”、提升住院体验的“医路相伴”等关爱服务品牌。链接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立“新阳光病房学校”,为血液肿瘤科患儿提供课程、主题活动等服务,截至2024年底,累计提供2600余节线下常规课程,1.1万余节线上“一对一”文化课程,开展60余次主题活动,服务2.8万余人次。
新阳光病房学校主题活动
致力儿童参与友好,强化儿童友好要义。组织患儿在“世界肾脏日”“国际孤独症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时点参加“慢病儿童之家”系列活动,定期组织“未来医生观察团”、“小小药师”等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和医疗知识科普。成立儿童门诊“阳光音乐台”,截至2024年底,共举办300余场音乐会、50余场专场演出、10场大型文艺汇演,参加演出的志愿者达2000余人次,缓解儿童就诊焦虑,丰富患儿住院生活。
武汉儿童医院志愿活动
经验总结
武汉儿童医院将儿童友好理念贯穿在医院设计规划、机构建设和功能设置中,通过打造儿童专用设施、主题病房以及游乐空间,让儿童就医环境更加安全温馨;通过优化诊疗与康复服务体系,让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更加便捷优质;通过鼓励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儿童积极参与,让儿童就医更加舒心。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