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保不看“户口本” 让流动劳动者更有保障——“一放开三灵活”激发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职保热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5 12:30 1

摘要:9月底,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部长王晓萍宣布,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实行“一放开、三灵活”——即普遍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参保地、缴费基数及缴费方式可灵活选择。

9月底,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部长王晓萍宣布,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实行“一放开、三灵活”——即普遍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参保地、缴费基数及缴费方式可灵活选择。

视频播出后,本报新媒体矩阵(微信、视频号、抖音)点击量累计超1410万,引发巨大社会反响。10月23日至29日,在全国各地举办的“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期间,“一放开、三灵活”仍然是灵活就业人员咨询的高频问题,政策反响仍在社会激起一圈圈涟漪。

记者采访发现,多数灵活就业人员有参保意愿,但受政策认知不足、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缴费年限短等因素制约,参保需求未充分满足。各地人社部门正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降低参保缴费门槛、推出参保补贴,力求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应参尽参、高质量参保”。

全国普遍放开参保户籍限制

“今年每月缴880.8元,已经缴了44个月。”51岁的曹立锋来自河北深泽县,在重庆长寿工作生活10多年了。

880.8元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它是以2024年重庆每月7339元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按曹立锋自愿选择的60%缴费基数下限,再乘以20%缴费比例算出来的。缴费也便捷,“登录‘渝快办’App,按月、按季、按年都行。”

社保经办人员反复提示,尽管缴费方式灵活,但由于灵活就业人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无法补缴,必须按时完成本年度缴费。

我国2.4亿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以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主题的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中明确要求,要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

当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地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记者从人社部了解到,全国除个别特大城市之外,均已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

重庆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杨尚彬介绍,自2015年起,重庆全面取消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限制和户籍限制,并实现全程网办、全渝通办。

“参保在线上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渝快办’等平台办理,线下就近的社保经办机构、便民服务中心、社银合作网点均可办理。”重庆市社会保险局副局长徐晓艳说。

截至目前,重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达211万人,较2014年底增长66万人。在新增66万参保人群中,非户籍人员占比41%,其中四川籍又占非户籍参保人数的90%,体现川渝两地频繁的人口流动。

“三灵活”切中灵活就业人员痛点:参保地灵活选择,解决就业地不固定的难题,增强异地就业群体归属感;缴费基数灵活,适配不同收入群体——头部主播等高收入者可选择高基数,低收入者可选择最低缴费基数;缴费时间灵活,适应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固定的情况。

参保人数显著增长

2023年5月起,上海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截至今年9月,上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为68万人,放开之前是40万人,有了显著增长。”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长费予清说。

尽管全面放开参保户籍限制,但动员灵活就业人员优先选择参加城职保并持续缴费,仍有一定的挑战性。

徐晓艳解释,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职保遵循自愿原则,部分人员因经济收入限制、对社保政策认知局限等因素,存在观望情绪,有的灵活就业人员一拖就拖到年龄偏大,待想参保时才发现,到法定退休年龄无法缴满最低缴费年限。

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全国人社部门深入开展“数据找人、精准扩面”工作,部分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已超过当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的20%。

重庆精准施策更具针对性:一是“数据找人”,健全“部门+险种”数据比对机制,深化与公安、税务、医保部门的数据共享,挖掘灵活就业人员中未参保人员信息,完善动态更新的扩面资源数据库,利用三级治理中心下发至区县、镇街精准动员;

二是“一对一宣传”,通过视频、直播、智能外呼、上门动员等多种形式,开展广域宣传,精准促进参保缴费,尤其利用大数据算法,短信推送“就业岗位+社保政策”,一边宣传社保政策,一边为灵活就业人员量身推荐就业岗位,从根源上解决参保缴费的经济基础问题,推动“就业即参保”;

三是“面对面规划”,今年重庆启动“社保规划师”队伍建设,对经办机构、税务、合作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发放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让专业化“社保规划师”面对面为灵活就业人员算清“当前账和长远账”“缴费账和待遇账”,引导未参保者及时参保、断缴者接续缴费、有条件的参保者提高缴费档次。

“一放开、三灵活”政策落地后,各地窗口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咨询量和业务办理量均大幅提升,部分地区咨询量增长约20%,实际办理参保登记的业务量增长近一成。

渝北区社保中心个人参保科工作人员罗雅丹透露,咨询主要集中在三类问题:一是参保资格和流程,非本地户籍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反复确认“办社保是不是只要身份证,不需要其他资料”;

二是缴费档次选择,灵活就业人员经常会问“哪个档次最划算”“退休后大概能领多少钱”,工作人员则引导其根据实际收入和未来保障预期选择,强调“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三是异地社保关系衔接,不少灵活就业人员此前在不同城市工作参保,关心过往缴费年限如何合并计算、如何办理社保转移接续。

政策宣传要更“下沉”

过去,重庆非本市户籍人员参保需先办理居住证或暂住证,仅办证就需一定时间。去年起,重庆非本市户籍人员只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当场办结,从过去“跑几趟、耗几天”缩短到现在“即来即办”。

从外地来重庆做家政服务的王大姐,此前因不了解政策一直未参保,听说新政后打电话咨询,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推荐她到家附近的便民服务中心,仅用十多分钟就办好了参保登记手续。

“在重庆干了这么多年,终于能像本地人一样缴社保了,心里一下就踏实了。”王大姐拿着社保卡特别激动,真切感受到民生政策的温度。

罗雅丹建议,可进一步推进信息共享,网约车、外卖等平台通过接单量等数据,掌握相当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状态,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与新就业形态平台数据共享,可更精准掌握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状况,让社保经办服务和管理更精细化。

同时,政策宣传需更“下沉”,人社部门可联动劳动力市场、平台公司、家政公司、快递收寄站点等用工集中地,开展点对点宣传,确保零散务工人员、大龄劳动者等忙于生计的群体也能及早知晓惠民政策。

图片|美 团

编辑丨李嘉欣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