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年的流感季,就是在11月、12月和来年的1月这仨月里,都是中医赢学的表演时间。
每一年的流感季,就是在11月、12月和来年的1月这仨月里,都是中医赢学的表演时间。
如图所示,这位网友现身说法,说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三副中药,儿子的流感已基本痊愈。
这种账号,大多数是给某个老中医引流用的。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3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民营中医类门诊部、诊所86317家,相较于2022年,2023年的增幅水平爆发式增长4.2倍。
相当于全国每天新开了32家中医诊所。
对应的,全国的公立中医馆仅有4.17万个。
一大半的中医馆都是民营的私人的,这些中医的生存压力、竞争压力都非常大。
曾经有段时间,大家经常听到网上在呼喊救救中医。
到底该怎么救呢?
通过社交媒体,打造中医IP。
一群所谓的“健康导师”,他们不看病不开方,就干俩事儿——负责神医包装,和患者引流。
目前已经形成了专业化链条,用工业模式批量复制路径,然后,静待网友私信上钩。
哦不,上门。
平台算法推荐形成信息茧房,让网友们看到越来越多类似内容,加强认知共鸣,更觉得自己是对的。
毕竟人们能看到的,都是他自己希望看到的。
陈年偏方加上现代营销,再由短视频兴趣推送,把沉迷于手机的这帮韭菜们,割得是干干净净。
和自学中医的宝妈们形成对比的是,跟着短视频学习医学知识的宝妈。
如图所示。
这位宝妈看起来很专业,先给孩子确诊甲流,然后奥司他韦吃了,电解质水喝了,布洛芬也吃了,但依然没用。
药效过后孩子直接到40.6度,看着心疼。
最终结论是——这波病毒太猛了。
在视频评论区里,网友们都把孩子当成自己亲生的,爱心爆棚,纷纷献计献策。
各种方子有中的有西的,让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
通过流感季,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我们虽然生活在2025年,网红大师泄露的医学知识差不多是1925年的水平,而狂热粉丝的认知则停留在1825年。
这种近百年时间的代差,形成了大师对宝妈们的降维打击。
造成这些乱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我拿两组数据供大家参考。
2023 年末,我国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1248.8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478.2万人,注册护士563.7万人。
我们平均每千人约有3.4名医生,美国是2.7,日本是2.6,加拿大是2.46。
从数字看,我国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医生确实多。
细看人员结构,中国医生队伍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86.8万人,中药师(士)16.1万人。
也就说去掉中医后,剩下现代循证医学的医生密度约每千人2.6。
这就和欧美国家差不多高了。
再看学历,中国医生中,只有59.5%的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这说明在咱们国家,高水平、循证医学背景的医生太少了。
一方面,一群人要生存,抢客源;另一方面,高水平的医生太少。
这就导致了互联网上的医学信息混乱不堪:
每一个循证医学博主背后,都有无数的“伪医学博主”在传播误导。
这些挂着医生头衔的人,各种胡说;网友们就跟着瞎学习,胡理解。
医生这个称呼,不能仅靠数量,医术水平才是关键。
我看到某些自称“医生”的人,在网上一本正经的胡扯医学知识,就会联想到张雪峰。
张雪峰在直播中,挤眉弄眼的表情和满嘴的脏话,还时不时的自称为“张老师”。
我真想抽他一巴掌。
来源:菲汐布客时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