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代机双机型试飞成功,美媒哀叹B-21未服役已过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09:19 1

摘要:随着2025年秋季的到来,中国西北的大漠便将一场震撼全球的“双机共舞”一一中国首次双机同时空中起飞、空中联动、空中相互拦截的空战演习的场面展现在了试飞基地上。两款代表中国第六代的战机原型机——成飞的“第六代”战机和沈飞的“第六代”战机相继现身,也相继在极端的环

随着2025年秋季的到来,中国西北的大漠便将一场震撼全球的“双机共舞”一一中国首次双机同时空中起飞、空中联动、空中相互拦截的空战演习的场面展现在了试飞基地上。两款代表中国第六代的战机原型机——成飞的“第六代”战机和沈飞的“第六代”战机相继现身,也相继在极端的环境中展开了高强度的测试,其采用了不同的气动布局与隐身的涂层。

这一幕让美国军事观察家目瞪口呆——中国不仅提前五年实现了六代机首飞,更以“双线并进”的模式宣告了对未来空战规则的主导权。

曾被誉为“颠覆性武器”的美国B-21“突袭者”轰炸机,此刻陷入尴尬境地。可惜了这款飞翼式的隐身轰炸机的初衷——原计划2030年就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可惜却被中国的六代机的突然问世给打乱了全部的部署。可见美媒也已不得不承认了B-21的亚音速的飞行能力加上其有限的机动性,在中国速度已可达3马赫、具备全向的隐身能力的六代机面前,其实都快成了“空中靶子”。

可谓“千方百计地自我夸大”了,更讽刺的是,美国还将B-21宣扬为“全球首款六代机”,但其设计的本质仍是传统的轰炸机,仅仅在对机体的外部装点点的高新技术的装饰,根本就不能将其与中国的多用途的六代机相提并论,就其本质来说与六代机的差距就有了明显的代际差距。

其所带来的技术突破远远地超出了外界的想象。可根据《简氏防务周刊》的分析就B-21的“神秘”之处一一揭穿了,尤其是它的弹舱更是将B-21的“神秘”推到了极致——其内置的弹舱长达7.3米,比B-21的整机还长一截,而且其载弹量甚至都超过了B-21本身的整机重量!。而其在可挂载的高超音速空空导弹“鹰击-21”和超远程空空导弹PL-17的“双重重磅”之外,还能以“三元”之姿,扮演出色的战斗机、截击机与轰炸机三重角色.。借沈飞的可折叠机翼设计的先进理念,也为未来我国的核动力航母的舰载机的部署进一步铺平了道路。

其对西方的隐身技术的革新,更如雪上加霜般地使西方感到窒息。通过对两款原型机的精心设计,分别将其外壳的表面都采用了等离子体的隐身涂层,使得其雷达的反射截面都能降至0.0001平方米仅为美国的F-22的1/5.。依托于在西北的50℃的酷热和一场又一场的沙尘暴的“考验”中将战机的“生死”交给了机组的双手,战机的颤振测试、失速尾旋等一系列高风险的科目都顺利的通过了,这一系列的可靠性验证的进度就比去年的歼-20都缩短了近半以上。

美国空军至今未能摆脱困境。其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NGAD)项目因预算削减与技术瓶颈停滞不前,而B-21的巨额投入(单机造价7亿美元)已沦为沉没成本。有美军专家嘲讽道:“我们还在用PPT规划六代机,中国的战机已经在实战化测试中取消了机头空速管!”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暴露了美国航空工业创新能力的衰退——冷战结束后,美国仅成功研发过F-35一款全新战机,而中国已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

当福建舰航母搭载歼-35、空警-600等舰载机构成体系作战能力时,美国福特级航母仍在解决F-35C的弹射器匹配问题。

更让美军焦虑的是,中国的六代机明确将发展为舰载型号,预计2030年前后部署于航母,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失去持续80年的海空优势。

这场竞赛的结局早已注定:B-21尚未服役便已过时,而中国的双六代机编队正重新书写空战规则。正如美媒所言:“未来空战的制定者,已悄然易主。”

来源:三金武器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