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是怎么一步一步“制造出来”的?——完整作案链条揭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5 06:37 1

摘要:从伪造证据、借壳公司,到法院立案、执行冻结,这套流程高度专业、分工明确,背后往往是“操盘团队”,不是普通人。

从伪造证据、借壳公司,到法院立案、执行冻结,这套流程高度专业、分工明确,背后往往是“操盘团队”,不是普通人。

它不是在造一个“故事”,而是在造一个“证据链”。
该链条一旦成立,法院默认“你欠钱”,你就进入被动状态。

法院立案门槛低、证据审查初期不深入、执行环节高度依赖文书。
操盘手利用这些漏洞,把一场虚构的纠纷变成“合法的判决”。

以下是完整的制造流程图解析

有资产、但不懂法律的人正在打其他官司的人公司账户金额大、流动频繁的人

为什么?
因为这类目标一旦被冻结,很难快速反应。

虚假诉讼不是随机攻击,是精准打击。

这是整个链条最关键的部分。
他们会按顺序造出三个东西:

多为模板套用、电子版、无原件。
特征:时间混乱、金额不合理、条款雷同。

截图往往只展示“+20万”或“到账成功”,
真正的银行流水无法提供。

用AI或PS生成对话,补齐“事后沟通”。
这些内容都无法导出原始数据。

操盘手不会用自己的名字。

找亲戚做“白手套”买一个无业务的空壳公司借用朋友公司的名义注册一个小微企业专门打诉讼

不是所有律师都会参与,但确实有律师参与操盘。

他们的角色包括:

整理证据,使其“形式合法”根据法官习惯调整证据顺序控制金额,使案件容易立案指导对白、应对庭审

本质:
让虚假的证据看起来“足够真实”。

虚假诉讼通常会挑选:

案件量大、立案压力高的法院对管辖权不敏感的地区能“速立案、快流转”的法庭

为什么?

一旦立案,流程就开始运转,法官很难在初期发现问题。

立案阶段,法院只看:

起诉状是否完整有无证据副本主张是否有“形式上的依据”

立案庭通常不审查“证据真实性”。

操盘手利用的就是:
立案只看外壳,不看内容。

虚假诉讼团队的策略:

尽量不出示原件拖延质证时间避免对证据做技术性解释强行强调“你欠钱你知道”

如果被告不懂法律,
法庭记录里会留下对他们有利的表述。

许多虚假诉讼不是为了“赢案”,
而是为了:

资产冻结账户查控扣划资金

即使对方知道自己是假的也没关系,
只要冻结一天,他们就成功了。

操盘手常常主动提出:

“不如我们调解?”“给我一点钱,这事就算了。”

调解一旦成立,
虚假诉讼链条无法追责,
刑事风险直接消失。

证据来源账号注销空壳公司注销邮箱关闭电话卡扔掉

你再想追查,已经追不到了。

目标锁定 → 证据制造 → 借壳主体 → 法院立案 → 执行 → 撤退
是一条完整的工业化链条。

你看到的,只是法庭上的一张借条;
你没看到的,是背后十几步操作、多人协作的暗链。

来源:在海滩踏浪的行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