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里手机屏幕还亮着,一只猫咪凑在跟前,用它软软的爪子竟然熟练地划过短视频界面——这个被监控拍下来的画面,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数字时代生命界限的大讨论。
深夜里手机屏幕还亮着,一只猫咪凑在跟前,用它软软的爪子竟然熟练地划过短视频界面——这个被监控拍下来的画面,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数字时代生命界限的大讨论。
凌晨三点,一只橘猫正用圆滚滚的肉球划过智能手机屏幕,短视频里的画面在它小小的瞳孔里不停闪烁。主人早上醒来,发现手机电池早就耗光了,而家里的宠物也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调取监控看到这一幕后,立马就把视频传到了网上。
“我家猫竟然刷了一整晚短视频”的说法一出来,很快就引发了养宠圈和科技观察者们的广泛关注。
这段猫咪刷手机的视频,才短短五个小时就冲上了平台的热门榜单,点赞数一下子就突破了十万,评论区更是直接分成了两个鲜明对立的阵营。
宠物主人@小米团子 发布视频时配文:“醒来一看手机居然没电了,赶紧调了监控,结果差点惊掉下巴——我家猫猫竟然刷了一整晚的短视频!”
支持者觉得这明显就是动物智能的惊人表现,“猫咪肯定能看懂屏幕上的内容,还会用滑动的动作表达自己喜欢不喜欢呢”。
反对者则满是担忧,“屏幕的闪光说不定会伤害猫咪的视觉系统,让它一整晚都不休息,这简直就是一种虐待啊”。
科技伦理研究者王明达指出:“把人类的科技产品硬塞给动物用,其实折射出的是人类对技术依赖的一种自我安慰,我们总下意识地觉得所有生命都得接入数字世界才行。”
这场争论很快就超出了事件本身,慢慢演变成了关于科技边界、宠物权益与数字成瘾的社会大讨论。
这场争议最中心的猫咪叫“胖橘”,才两岁大,就是一只普通的橘色家猫。视频走红之后,它的主人还接受了媒体的连线采访。
“胖橘平时就特别喜欢盯着我刷手机,还总爱用爪子去碰屏幕,但我真的从来没教过它怎么具体操作这些功能。”主人这样描述道。
动物行为专家李静教授分析:“猫科动物的模仿能力本来就特别强,尤其是对主人经常做的那些行为,模仿得更是像模像样。但这可不代表它们真的能看懂屏幕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
随着事件越闹越大,胖橘的日常生活状态也被全方位地展示了出来。主人也承认,自己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都在五个小时以上,而胖橘大多数时候都待在她旁边看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胖橘其实就是人类科技成瘾的一个镜像反射,它的这些行为,恰恰准确映射出了现在人与机器互动的常态。”李静补充道。
可猫咪又不会说话,根本没法告诉大家那晚它连续刷屏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到底是偶然为之,还是已经成了习惯性的动作,这也成了整个事件里最大的谜团。
随着这件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更多相关的细节也被网友们挖掘了出来。原视频的元数据显示,猫咪刷手机的实际持续时间大概是四个小时,从凌晨一点一直到早上五点。
这期间手机电量从78%一路掉到了3%,总共浏览了三百多个短视频,内容既有鸟类、鱼类的影像,还有不少儿童卡通片。
“最关键的是,猫咪到底是怎么解锁手机的?”一位科技博主分析道,“现在的智能手机都需要密码或者生物识别才能打开,一只宠物怎么能突破这层安全屏障呢?”
主人后来也承认了,为了平时用着方便,她设置了15分钟内的免密码解锁,而这个设置恰好就给猫咪的行为创造了机会。
从监控视频里能看到,胖橘并不是一直不停地刷屏,而是刷一会儿就停一下,还有明显的反应——看到鸟类视频的时候,它的瞳孔会明显放大,尾巴还会轻轻摇摆;但遇到一些风景类的视频,就会快速滑过去。
这些细节一曝光,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更多可以深入讨论的专业素材。
在这场全民都在参与的讨论里,几个关键的盲点慢慢浮现了出来。首先一点就是,大家更关心“猫咪到底能不能刷手机”,反而不太在意“为什么要给猫咪这样的机会”。
主人在之后的采访中也透露,她经常会用手机给胖橘播放猫咪相关的视频来安抚它,这种做法已经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
动物保护组织的刘女士指出:“现在让宠物接触电子设备,已经成了部分养宠人士的新选择,但相关研究表明,屏幕的闪光很可能会影响到动物的神经系统。”
第二个盲点就是大家总爱用人类的视角去解读动物的行为。行为学家特意强调,猫咪滑动屏幕,很可能只是偶然发现碰一下屏幕会有变化,于是就不断重复这个动作,并不是真的理解了屏幕内容的含义。
最明显的一个盲点是,所有的讨论都是基于人类的科技伦理框架展开的,而动物本身的真实视角却完全没有被考虑到。我们根本没法知道,胖橘那一晚到底是享受刷屏的过程,还是只是被屏幕上的光影变化给困住了而已。
事件发酵的过程中,有几种极端的言论成了大家热议的爆点。有一个动物权利相关的账号就直言:“这就是数字时代的动物剥削,宠物都成了人类博取流量的工具了。”
这番言论一下子获得了三万多的转发量,不少支持者还主张,应该针对宠物使用电子设备这件事进行立法监管。
和这种观点相对的是,科技先锋派的代表张教授在自己的专栏里写道:“猫咪刷手机说不定就是跨物种沟通的起点,我们应该鼓励这种现象,而不是去限制它。”
另外还有一部分声音在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觉得“这很可能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表演”,还指出视频有明显的剪辑痕迹,而且主人之前发的内容也大多和宠物相关。
这些爆点言论把整个事件推向了更广泛的公共领域,甚至还引发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心理学专家周琳评论道:“大家对这件事的反应这么强烈,其实折射出的是自己内心对科技侵蚀生活的焦虑。猫咪刷手机就像一面镜子,照见的其实是人类自己面临的数字困境。”
这件事发生一周之后,动物保护协会宣布要启动“宠物与电子设备”的专题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屏幕使用时间对动物的具体影响。
与此同时,主流的短视频平台也更新了用户协议,里面明确禁止“给宠物开设专属账号,或者故意让宠物长时间使用平台”的行为。
在商业领域,嗅觉敏锐的开发者们也迅速推出了所谓的“宠物专用”应用,还声称已经考虑到了动物的视觉特点,能提供“更健康”的人宠互动方式。
主人@小米团子 最后一次更新动态时提到,她已经减少了在家使用手机的频率,还专门给胖橘买了不少传统的玩具。“它现在好像对手机已经失去兴趣了,说不定是那晚刷手机太累了吧。”
动物行为学家们也慢慢形成了共识:猫咪刷手机这件事,更可能是偶然行为和人类过度解读结合在一起的结果。但公众对这件事的热情丝毫没减,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大家争论的其实不是猫,而是我们每个人在数字时代里的身影。”
而那只叫胖橘的猫咪,之后再也没碰过手机——或许是真的失去了兴趣,又或许,它从一开始就没对手机有过什么兴趣。
来源:幽默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