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的双十一活动已经结束了,看数据场面挺热闹的,从十月七号就开始搞促销,一直延续到十一月十一号,总共持续了三十六天,比往年时间拉长了不少,最后成交额是一万六千一百九十多亿元,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二,不过要是问问身边的人,十个里面有八个都表示没怎么注意到这个活动
今年的双十一活动已经结束了,看数据场面挺热闹的,从十月七号就开始搞促销,一直延续到十一月十一号,总共持续了三十六天,比往年时间拉长了不少,最后成交额是一万六千一百九十多亿元,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二,不过要是问问身边的人,十个里面有八个都表示没怎么注意到这个活动,早上醒来才发现促销已经结束,自己也没买什么东西。
卖得最好的还是家电、手机、衣服这些常见的东西,没什么新花样,倒是线下店铺开始想办法了,他们做到线上同款价格,再增加体验区,让顾客可以亲手试用,这样一来反而卖得挺好,这说明消费者不是不肯花钱,而是更愿意把钱花在能够实际感受的地方。
从前双十一是个抢购的好时候,现在大家却觉得太费事,满减要算来算去,赠品也越送越少,有的店家还会先把价格抬高再打折,网友早就看穿了这些花样,不再上当,最近有个话题挺热的,“花三百块钱根本买不到真的羽绒服”,年轻人开始拒绝虚高的价钱,他们宁愿选实在的东西,就算贵一些也愿意。
快递小哥现在轻松多了,以前双十一那天他们忙得脚不沾地,现在单量明显少了,有人说揽收量下降,其实不是没人买东西,是大家不再集中买了,平时想买就买,没必要专门等这一天。
平台今年推出了一些AI功能,比如AI试衣和智能推荐清单,但用户反馈并不理想,他们觉得这些功能让人心烦,甚至根本不去使用,算法没有解决人们选择商品的难题,反而增加了他们的犹豫,很多人直接关闭了推荐选项,宁愿自己搜索和挑选商品。
双十一的热度逐渐消退,主要是因为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网购人数太多,新增用户很难找到,同时政策监管更加严格,促销活动不能再随意进行,虚假优惠被严密监控,而现在的消费主力是95后和00后群体,他们不会为了节日气氛盲目消费,更倾向于按实际需要购物,平时遇到折扣就会购买,不用专门等待大型促销活动。
桑坡村是个典型例子,以前是淘宝第一村,专门做羊皮制品,一天能发七万单,老板每天睡三个小时都觉得多,到了2024年突然有八成店铺关门,不是因为没人买东西,而是成本变得太高,流量都被大主播抢走,小商家赚不到钱,再加上环保要求提高,低端工厂直接被淘汰,现在他们开始转型做自己的品牌,往国外市场发展,虽然进度有点慢,但这条路走对了。
销售额增长并不直接反映人气上升,今年增长主要依靠高端家电销售、企业批量采购和政府发放的补贴券,例如以旧换新活动,个人冲动购买行为减少,热门商品数量下降,消费者选购的商品种类更加分散,一些冷门品类反而表现良好,整体市场氛围趋于平稳,但并未转冷。
我自己观察下来,双十一早就不是剁手节了,它变成了商家清库存、推新品、拉数据的工具,消费者也越来越明白,该买的东西就买,不该买的就不碰,平台再搞花样,也挡不住大家变得更理性。
技术再厉害,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用户也不会接受,AI导购听起来高级,用起来却没什么帮助,真正的消费选择还是靠口碑、服务和价格实惠,这些老道理至今依然管用。
你看双十一的数据还在往上走,但热闹劲儿已经没了,大家不是没钱,而是更会花钱了,平台得适应这个变化,不然再多活动也留不住人心。
来源:刹那永恒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