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东京奥运会女单决赛中,孙颖莎输给了陈梦,两年后的巴黎奥运会上,她又拿到银牌,两次都没能站上最高领奖台,有人就批评她“不配扛大旗”,但很少人提到,孙颖莎在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上累计待了157周,她在20岁的时候,成为首位夺得世乒赛女单冠军的00后选手,这些成绩都
在东京奥运会女单决赛中,孙颖莎输给了陈梦,两年后的巴黎奥运会上,她又拿到银牌,两次都没能站上最高领奖台,有人就批评她“不配扛大旗”,但很少人提到,孙颖莎在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上累计待了157周,她在20岁的时候,成为首位夺得世乒赛女单冠军的00后选手,这些成绩都摆在那里,可很多人只看重金牌,不在意她的努力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4年11月全运会澳门赛区开赛时,孙颖莎没有参加开幕式,但央视在直播中不断播放她过去赢球的画面,其他运动员都上台了,镜头却多次切到她的精彩表现,这不是巧合,而是官方在用画面传递信息,他们没有发布声明,也没有喊出口号,意思却很明白,这个人值得被记住,不只是因为她拿到金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平时很喜欢笑,大家叫她小太阳,这称呼不是装出来的,2023年她自己解散了粉丝群,说不要在群里争吵,比赛结果才见真本事,2024年全运会赛后,记者围得乱糟糟的,她直接打断流程,对一位女记者喊姐姐你来说,接着往前走了两步,让对方能好好说话,深圳亚洲杯那次,她看到一个女记者没有话筒,就绕过那些大媒体,专门停下来等对方提问,这些事都不是做给人看的,是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规矩改了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在二十四岁已经是青联委员,这样的经历在运动员中很少见,尤其是在女运动员里更显得突出,她不是靠人气获得这些职位,而是凭借赛场成绩和实际表现得到体制的认可,有人觉得她是运气好,其实她是少数能将比赛表现直接转化为社会角色的运动员,“小太阳”这个称号背后,是官方对她专业能力和青年代表性的双重肯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王曼昱和陈梦相比,孙颖莎更愿意开口说话,她不是话多,而是主动给别人机会,比如有一次采访,她看到女主持人穿得少,就建议对方穿上羽绒服,还有粉丝发言时,她从不打断别人,哪怕对方说得慢,这不是性格温柔,而是在男记者主导、流量为王的环境里,她硬是挤出一条让女性被听见的路,别人选择沉默,她却采取行动,别人等待安排,她自己寻找机会。
她从没说过要改变体育,但做的事情都在调整规则,粉丝们争着要金牌的时候,她悄悄解散了聊天群,媒体抢着拍明星的时候,她特意照顾那些被冷落的记者,体制里看重比赛成绩,她就凭实力拿到自己的位置,她不喊口号,也不和人争论,只是做该做的事,让应该被看见的人得到关注,这种安静的力量,比任何演讲都更有分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觉得她太不在乎输赢,其实她心里明白什么才是关键,金牌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她不追求那些虚的名声,只在乎实际的成绩,比赛有输有赢是常事,但尊重和公平不能丢掉,她在做的不是当一个偶像,而是成为一面镜子,照出体育界的问题,也让大家看到普通人可以怎样去面对。
她没有赢得奥运金牌,但她做的事情比拿金牌还要难,别人都盯着奖牌榜看,她却注意人的位置,别人关心谁赢了比赛,她关心谁在发言,这不是什么高尚行为,而是心里明白,在这个到处都在说“赢就是一切”的时代,她用最安静的方法告诉大家,体育不只是输赢,还关乎人情、规则和尊严。
来源:小鹿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