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给我妈收拾衣柜,翻出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是我爸生前最喜欢穿的那件。摸着布料上磨出的毛边,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我爸走的时候刚72岁,要是当初我们能拦住他那股“不服老”的劲,要是妈没总想着“多攒点给孩子”,或许他还能陪着我们多吃几顿团圆饭。
前几天给我妈收拾衣柜,翻出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是我爸生前最喜欢穿的那件。摸着布料上磨出的毛边,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我爸走的时候刚72岁,要是当初我们能拦住他那股“不服老”的劲,要是妈没总想着“多攒点给孩子”,或许他还能陪着我们多吃几顿团圆饭。
我爸这辈子,是典型的“硬汉”性格。年轻时候在工厂当技术骨干,家里家外都是他扛着,退休后也闲不住,总说“我身体好着呢,70岁不算老,还能为家里做点贡献”。我们劝他歇着,他总摆摆手,说我们年轻人不懂,人一闲下来就容易生病。现在想来,就是这份“不愿服老”的固执,一步步把他推向了深渊。
我家小区后面有片坡地,几年前被居民们开垦成了小菜园,种点黄瓜、番茄之类的。我爸看别人种得热闹,也跟着占了一小块地。那时候他刚过70岁,我们都反对,说市场上蔬菜又新鲜又便宜,犯不着自己费劲。可他不听,说“自己种的绿色无污染,你们吃着我也放心”,还说“干点活锻炼身体,总比在家坐着强”。
从那以后,我爸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园。春天翻地、播种,夏天浇水、施肥、搭架子,秋天收割,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看着他晒得黝黑的脸,还有日渐佝偻的背,心里不是滋味,可每次劝他,他都以“没事,我心里有数”搪塞过去。直到那年夏天,一场暴雨过后,坡地湿滑,他为了抢收刚成熟的茄子,脚下一滑摔了一跤,胯骨骨折了。
住院手术花了不少钱,更遭罪的是康复过程。70多岁的老人,骨头愈合得慢,躺在床上三个月不能动,吃喝拉撒都得人伺候。我妈身体也不好,高血压、糖尿病缠身,那段时间忙前忙后,整个人瘦了一圈,血压也总不稳定。我和爱人轮流请假陪护,工作和家里两头跑,累得快扛不住。可我爸躺在病床上,还总自责:“都怪我,非要逞能种那点菜,给你们添这么大麻烦。”
那时候我才明白,父母过了70岁,身体的各项机能早就大不如前,骨骼脆了,反应慢了,看似简单的体力活,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致命风险”。可他们总凭着年轻时的记忆,觉得自己还能像从前一样风风火火,却忘了岁月早已在他们身上刻下了痕迹。这场意外之后,我爸的身体大不如前,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四处走动,性格也变得沉默了许多,总说自己是“累赘”。
如果说我爸的“不服老”是显性的伤害,那我妈的“过度节俭”,就是慢慢侵蚀身体的隐形杀手。我妈这辈子苦过来的,省吃俭用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习惯。过了70岁以后,这种节俭更是变本加厉,让我们又心疼又无奈。
她总舍不得买新衣服,衣柜里的衣服都是穿了十几年的旧款,我们给她买的新衣服,她要么压在箱底,要么拿去改成更“实用”的东西。饮食上更是节省,剩菜剩饭从不舍得倒,有时候放了两三天,热一热照样吃。我们劝她,剩菜里有亚硝酸盐,对身体不好,可她总说“扔了可惜,以前没东西吃的时候,有口饭就不错了”。
有一次,我妈吃了存放了四天的红烧肉,当天晚上就上吐下泻,送到医院检查是急性肠胃炎。医生说,老年人肠胃功能弱,根本消化不了变质的食物,再加上她有糖尿病,免疫力低,这次生病对身体伤害很大。住院期间,我妈还惦记着家里的剩菜,说“早知道就吃完,也不至于浪费”。我握着她枯瘦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妈,你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几碗剩菜算什么,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办?”
除了饮食,我妈在看病上也格外“节俭”。她总说“小毛病不用去医院,挺挺就过去了”,感冒发烧从不肯吃药,更别说定期体检了。我们每年都给她和我爸报体检套餐,可她总找各种理由推脱,说“花钱还遭罪,没病也查出病来”。直到我爸摔跤住院,医生建议顺便给我妈做个体检,才发现她的血糖已经高到临界值,而且有轻微的脑梗迹象。医生说,幸好发现得早,要是再拖几年,后果不堪设想。
我妈总说,她节俭是为了我们,想多攒点钱,万一我们遇到困难能帮衬一把。可她不知道,她的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父母过了70岁,身体已经禁不起折腾,一顿变质的剩菜,一次拖延的体检,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他们以为的“为孩子好”,其实是在给我们增加负担,更是在拿自己的晚年幸福冒险。
还有一件事,现在想起来,我依然满心愧疚,那就是没能及时阻止父母“过度操心子女”。我家有两个孩子,我和我弟。我弟常年在外地工作,结婚生子后,孩子一直由我妈帮忙带。我妈60多岁的时候带孙子,还能应付得来,可过了70岁,精力明显跟不上了,却依然硬扛着。
我侄子调皮好动,一天到晚跑个不停,我妈跟着他后面追,生怕他磕着碰着。白天要给孩子做饭、洗衣服、送上学,晚上还要哄孩子睡觉,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我劝她,让我弟请个保姆,或者把孩子送回老家一段时间,让她歇歇,可她总说“保姆不如自己人细心,我再坚持几年,等孩子上小学就好了”。
我弟也劝过她,可我妈总说“你们在外打拼不容易,我能帮一点是一点”。就这样,她一边照顾孙子,一边还要操心我爸的饮食起居,还要惦记着我们工作顺不顺利,日子过得好不好。长期的劳累和精神紧张,让我妈的身体越来越差,血压忽高忽低,睡眠也不好,经常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
我爸摔跤后,我妈更是忙得脚不沾地,白天照顾我爸,晚上还要给侄子辅导作业,不到半年时间,头发就全白了。有一次,她在给我爸擦身的时候,突然眼前一黑,差点晕倒。我赶紧送她去医院,医生说她是过度劳累导致的低血糖,让她必须卧床休息。可她刚休息了两天,就惦记着家里的事,非要出院。
那时候我才明白,父母过了70岁,精力和体力都已经到了极限,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像年轻时一样为子女遮风挡雨。过度操心子女的生活,不仅会让他们身心俱疲,还会忽略自己的健康。而我们作为子女,总觉得父母还能像以前一样为我们付出,却忘了他们已经老了,需要的是陪伴和照顾,而不是无休止的操劳。
我爸走后,我妈像变了一个人,不再像以前那样节俭,也不再操心我们的琐事,每天按时吃饭、散步、和老邻居聊天,定期去医院体检。她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活着,不给我们添麻烦,能多看着我们几年,看着孙子长大成人。
看着我妈日渐舒展的眉头,我心里既欣慰又愧疚。如果当初我们能早点醒悟,拦住我爸“不服老”的固执,劝住我妈“过度节俭”的习惯,不让他们“过度操心”我们的生活,或许我爸还能陪着我们多走一段路。
父母过了70岁,就像秋天的落叶,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折腾。他们的身体已经不再硬朗,精力也不再充沛,那些年轻时能轻松做到的事,现在可能就是一种负担。作为子女,我们要学会“拦着”他们,阻止他们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体力活,劝说他们不要为了省钱而委屈自己,告诉他们不用过度操心我们的生活。
我们总以为,孝顺就是给父母买好吃的、好穿的,给他们足够的钱花。可其实,对年过70岁的父母来说,最大的孝顺,是让他们学会“服老”,学会“善待自己”,学会“放下牵挂”。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健康和快乐,才是我们最想要的;让他们明白,不用再为子女操劳,安安稳稳地享受晚年,才是他们该做的事。
人生没有后悔药,有些遗憾一旦造成,就再也无法弥补。我家的教训已经够痛了,希望所有为人子女的都能引以为戒。父母过了70岁,就别再让他们做这3件事了,好好陪伴他们,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的晚年能过得平安、幸福、安康。毕竟,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来源:优雅钢琴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