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APP摇一摇广告下架!扫码过闸遇弹窗 公共服务变现要有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13:45 1

摘要:早晚高峰的广州地铁闸机口,本是争分夺秒的通行场景,最近却频繁出现乘客举着手机急得转圈——不是网络卡顿,而是广州地铁APP乘车码界面藏着陷阱,稍微晃动手机就自动跳转广告,等关掉广告再扫码,后面早已排起长队。这件事引发大量乘客吐槽,不少人质疑地铁运营方过度追求商业

早晚高峰的广州地铁闸机口,本是争分夺秒的通行场景,最近却频繁出现乘客举着手机急得转圈——不是网络卡顿,而是广州地铁APP乘车码界面藏着陷阱,稍微晃动手机就自动跳转广告,等关掉广告再扫码,后面早已排起长队。这件事引发大量乘客吐槽,不少人质疑地铁运营方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好在11月3日广州地铁官方回应,已紧急关闭该位置广告。今天用大白话聊聊这事,广告为啥遭人恨、公共服务APP该怎么平衡利益和体验,还有遇到类似问题该怎么维权。

先说说乘客们的真实遭遇,不少人都有过同款崩溃。家住天河区的上班族小林,每天要赶7点半的地铁去番禺上班,早晚高峰过闸本来就紧张。上周二早上,他打开广州地铁APP调出乘车码,翻转手机准备扫码时,屏幕突然跳转到购物APP广告,等他反应过来关闭广告,闸机已经默认超时,乘车码失效了。重新刷新又花了半分钟,后面乘客催促的声音让他特别尴尬。扫码本来就是图方便,现在反而添堵,地铁运营需要钱能理解,但也不能这么影响通行啊,小林的吐槽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还有带孩子的家长更闹心。家住越秀区的陈女士,每次接孩子放学坐地铁,拿出手机调乘车码时,孩子不小心碰一下手机,就会触发摇一摇广告。孩子好奇点进去,半天退不出来,闸机口人来人往,又要顾孩子又要关广告,别提多狼狈了。有网友调侃,现在坐广州地铁不仅要赶时间,还要练稳手功,举手机扫码得像端着一碗水,稍微晃动就中招。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广告触发方式完全违背使用逻辑。大家用地铁APP扫码,必然要翻转手机、调整角度对准闸机扫码口,这个动作本身就会产生晃动,正好命中摇一摇的触发条件。也就是说,只要你正常扫码,就大概率会触发广告,这根本不是不小心碰到,而是设计好的必触发陷阱。有技术博主测试发现,这款APP的摇一摇触发灵敏度极高,哪怕是轻微的手抖都能激活,明显是故意设置成容易误触的模式。

事件发酵初期,有乘客联系广州地铁客服反馈问题,得到的回应却让人无语——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还建议有困扰的用户单独反馈。这个回应瞬间引发更多不满,网友纷纷吐槽:公共服务APP的核心是便利,不是强行推广告;要是喜欢广告,我们自己会下载购物APP,没必要在扫码过闸时被迫看。好在舆论压力下,广州地铁很快调整态度,11月3日就宣布关闭乘车码界面的摇一摇广告,后续会完善广告交互形式。

其实,公共服务APP适当引入商业广告并非不可。地铁建设和运营维护需要大量资金,通过合规的广告变现补充收入,只要不影响核心服务,多数乘客都能理解。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广告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广州地铁APP的这次操作,恰恰踩了三个雷区:

一是触发场景不合理。把广告触发机制和扫码动作绑定,相当于强迫用户在享受公共服务时必须接受广告,完全忽略了早晚高峰的通行效率需求;二是触发灵敏度过高,明显是故意诱导误触,违背了广告法中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的规定;三是客服初期回应缺乏同理心,没有正视乘客的核心诉求,反而用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敷衍了事,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从法律层面来说,广州地铁APP的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规。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弹窗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而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更是直接禁止利用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误触发方式诱导用户操作。很明显,这款APP的摇一摇广告既影响了用户正常使用,又采用了禁止的易误触发方式,完全不符合相关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并非广州地铁独有。此前已有多个城市的公交地铁APP,因为弹窗广告过多、摇一摇跳转等问题被投诉。有的APP在扫码成功后强制播放3秒广告,有的关闭按钮设计得极小,一不小心就点到广告链接,还有的整改后又偷偷反弹。这些案例都说明,部分公共服务机构把商业利益看得太重,忽略了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便利性底色。

公共服务APP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便捷、高效地满足用户的公共需求。地铁APP的首要功能是扫码乘车,其次是查询线路、实时到站信息等,广告只能是次要补充,不能反过来影响核心功能。就像网友说的,我们花钱坐地铁,买的是出行服务,不是强制观看的广告套餐。如果为了赚钱,把APP搞得满是广告陷阱,不仅会引发用户反感,还会损害公共服务机构的公信力。

那么,公共服务APP该如何正确平衡商业变现和用户体验?其实有很多合理的方式。比如在APP首页设置固定的广告位,不影响扫码、查询等核心功能;或者采用积分兑换模式,让用户自愿观看广告获取乘车优惠券,既实现了变现,又能让用户获得实惠;再或者把广告放在非关键流程中,比如线路查询结果页、到站提醒页面,避开扫码过闸这种需要高效操作的场景。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遇到类似的不合理广告该怎么办?教大家三个实用方法:

第一,直接反馈投诉。通过APP内的意见反馈渠道、官方客服电话或社交媒体账号,明确表达诉求,要求关闭不合理的广告形式。多人集中反馈,往往能推动问题快速解决;第二,向监管部门举报。如果反馈后没有得到整改,可以通过12315平台、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或者当地网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依据广告法等法规维护自身权益;第三,暂时改用替代方式。像广州地铁,除了官方APP,还支持支付宝、微信乘车码,遇到APP广告扰民时,可暂时切换到这些平台,既不影响出行,也能对不合理行为形成约束。

广州地铁这次能快速关闭摇一摇广告,说明整改并不是难事,关键在于是否重视用户体验。希望这次事件能给其他公共服务机构提个醒:公共服务的本质是为民服务,商业变现必须守住边界,不能让广告挤占了公共服务的空间。

采访中,经常坐地铁通勤的上班族小周说:关闭广告后扫码顺畅多了,其实我们不是反对广告,就是反感这种强行触发的模式,希望地铁以后能多站在乘客角度考虑。从事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张先生则表示:好的商业变现应该是双赢,既让机构获得收入,又不让用户觉得被打扰,公共服务APP更该在这方面做好示范。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遇到过地铁、公交APP广告扰民的情况?除了摇一摇广告,还有哪些弹窗形式让你反感?对于公共服务APP的广告变现,你觉得哪种方式更能接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别忘了把这份实用信息分享给身边的通勤族,一起为更便捷的出行环境发声!

来源:@汐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