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叶家茂 通讯员 梁红梅摘要:近年来,针对黄鳝等重点问题水产品监管难、溯源难、药残易超标等问题,湖南省坚持创新破题、科技赋能,探索构建以“数字平台为基、精准检测为盾、工作机制为要”的全环节、全链条监管模式,有力保障了水产品从“塘口”到“档口”的质量安全。
近年来,针对黄鳝等重点问题水产品监管难、溯源难、药残易超标等问题,湖南省坚持创新破题、科技赋能,探索构建以“数字平台为基、精准检测为盾、工作机制为要”的全环节、全链条监管模式,有力保障了水产品从“塘口”到“档口”的质量安全。
创新技防手段实现全链条智慧监管为破解不会干、数据虚、溯源难等难题,湖南省全面升级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湖南省应用系统,聚焦监管实效推进技防全面运用。
网格巡检破“不会干”难点,实现提前预警。在管理信息平台中,依据市、区、乡镇三级监管责任自动划分区域网格,明确标准化巡检任务并智能派发至移动端;监管人员通过手机App开展日常巡查,实现监管行为标准化、过程痕迹化、记录实时化;上级部门通过后台实时查看巡检数据,自动统计分析并预警,对异常情况或履职缺位实时调度,及时掌控巡检情况及问题,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干预,提前化解风险。
智能识读破“数据虚”痛点,保障检测真实。为确保检测数据源头真实性,创新整合两种数据自动上传模式:一是检测仪器直接链入系统实时上传;二是胶体金试纸条通过“一卡一码”快速检测拍照,经智能图像识别判读后同步上传。通过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图像识别算法,有效解决重复上报、错误录入、人为虚假数据等痛点,实现快检数据无需人工介入、自动实时上传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上传有效速测数据1.1万条。
一证贯通破“溯源难”堵点,延伸拓展运用。以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为核心载体,通过管理系统无缝衔接生产与流通环节。生产者凭有效检测报告在平台或小程序一键开具电子合格证;收购商扫描合格证二维码,即可实时留存电子凭证,并以此为基础为下游分销再次开具新证。开具信息实现了全链条拓展关联,不仅能查看上游供应商的资质证照、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更能清晰呈现下游多级分销、多分支链条的实时动态,使每个交易主体的关键追溯数据一目了然,实现“一证贯通、环环相扣”的全链条溯源,打通追溯堵点。
创新检测方式筑牢重点水产品上市防线针对高风险生产方式的种养主体,湖南省通过指导服务、抽样速测、规范开证,构建了多层次风险过滤网。
严格“在塘检”,把控源头风险。为110个县的主产乡镇配备胶体金快检设备,重点水产品上市前一个月开展首次在塘风险监测,起捕前3日内进行第2次检测。鼓励监管人员利用移动端App及智能识读技术进行抽样速测,及时掌握养殖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状况,对疑似阳性样品立即进行风险提示并跟进监督,从源头上保证产出合格。
落实“批批检”,严把准出关口。强制要求生产主体或属地乡镇对即将上市的重点水产品实行上市前批批速测,检测数据通过智能方式自动上传,检测合格才能开具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倒逼生产者规范用药、主动送检。
强化“集中检”,守住收购节点。在乡镇设立或规范集中收购点,要求对所有进入收购点的水产品进行第3次集中速测。收购点免费为养殖户和收购商提供检测服务,公示检测结果,指导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保证检测合格的产品进入交易环节,堵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闸口。
创新工作机制凝聚跨部门攻坚合力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湖南省构建了信息共享、线索互移、双向督办、风险共处、高效协同的协作监管新格局。
顶层设计,联合发力。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与湖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开展食用农产品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暨全链条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两部门在全链条监管中的职责分工与协作机制,为开展水产品等重点品种攻坚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奠定了“塘口市场”一体抓的工作基调。
逐级下沉,一线攻坚。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问题,抽调省市县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组,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风险排查、执法办案,全面深化攻坚治理。4月,省级派出6个调研指导组,驻点指导6个黄鳝、牛蛙主产县;5—7月,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针对12个市州、30个重点县开展巡回指导;9月,集中公布了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案例;10—12月,针对黄鳝集中上市期,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将组织新一轮指导、巡查和暗检行动。
数字赋能,实时督评。创新建立数字化评价与信用机制,监管平台自动从基础数据完整度、基层巡检完成度、产品速检覆盖率、电子合格证开具率、检测结果等维度,实时对基层监管工作进行客观评价。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依据平台数据调度进展,对工作滞后地区在线督办、定向通报,精准推动工作落实,实现从“模糊评价”向“数据说话”的转变。
铁腕执法,形成震慑。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湖南省农业农村与省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严肃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期间,累计检查生产养殖主体2984个次、农资经营门店1912家次,立案处罚46起。
信用监管,压实主责。构建生产主体大数据信用评价体系,归集主体责任落实、基地巡检问题、产品抽检结果等关键指标,自动生成综合评价信用等级并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评价结果联动政策扶持、品牌推荐、金融信贷等场景应用,强化跨部门信息共享与结果互认,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推动生产主体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根本性转变。
通过探索创新,湖南省逐步建立起一套“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下一步,湖南省将紧盯重点产业、重点品种、重点区域,持续深化完善治理举措,推动水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食品报》(2025年11月14日03版)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