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再次来袭,预防内热重咳嗽,来喝这杯润燥汤来滋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14:51 1

摘要:早年它还算规矩,来了就发烧、头疼、浑身酸痛,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熟人”。但这两年它越来越会“伪装”了——不发烧,也不鼻涕横流,直接上来就是一阵猛咳,咳得人怀疑自己肺都要咳出来。更离谱的是,有人咳完还以为是上火,吃了一堆凉茶,结果越喝咳得越猛。

这几年,甲流像个没完没了的老朋友,非要在每年冬天来串门。

早年它还算规矩,来了就发烧、头疼、浑身酸痛,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熟人”。但这两年它越来越会“伪装”了——不发烧,也不鼻涕横流,直接上来就是一阵猛咳,咳得人怀疑自己肺都要咳出来。更离谱的是,有人咳完还以为是上火,吃了一堆凉茶,结果越喝咳得越猛。

到底怎么回事?今年这波甲流到底藏了什么幺蛾子?

首先要打破一个误区:咳嗽≠感冒快好了。很多人以为发烧退了就是康复,但甲流的“后劲”往往在退烧之后才刚刚开始。病毒在上呼吸道搅了一圈,留下一片狼藉,支气管被刺激得像火烧,干咳咽痒喉咙紧这些症状就跟着来了,甚至持续好几周不退。

有人明明不发烧,还天天咳得停不下来,这就是典型的“内热重、肺燥盛”。中医里讲“燥易伤肺”,秋冬本就是燥邪当道,加上甲流病毒的“火性”,两股燥火一叠加,肺脏受不了就开始反抗,于是你就成了那个在办公室里咳到全场侧目的“主角”。

而且别小看这个“燥”,它不只是口干舌燥那么简单,它还会让你睡觉咳醒、咳到胸口疼、咳得没完没了。你以为多喝水就能润肺?那你是把自己当加湿器了。

润肺不是灌水,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这个时候,光靠清热解毒不够,必须要润——润肺、润燥、润到细胞缝隙里。很多人一急就去药店买止咳药,结果不分寒热,乱吃一通,反而把咳嗽越吃越顽固。

那到底该怎么办?有没有一种方式,既不伤身体,又能有效缓解这类咳嗽?

这时候,一碗老派但管用的润燥汤就派上用场了。

别急着觉得这是老年人才喝的东西。你知道吗?很多主播、空乘、教师这些用嗓过度的人,都是靠它保命的。尤其是秋冬这种“燥里带火”的季节,润燥汤就像是一种软性“灭火器”,悄悄把肺里的火降下来,不打扰你,不刺激你,润物细无声。

这一碗润燥汤,食材并不复杂:雪梨百合玉竹南北杏无花果,再搭配一点点瘦肉或者猪骨吊鲜。雪梨清润,百合养阴,玉竹生津,南北杏宣肺止咳,无花果润肠通气。放一起炖两个小时,一锅下去,连空气都变得温柔了。

喝了之后,喉咙像是被轻轻拍了拍,咳得没那么凶了,晚上也能睡安稳觉。有些老广州人还会在汤里加一点陈皮,说是“理气化痰”,不过要记得别放多,太燥反而适得其反。

这个汤的逻辑,其实就是“以润治燥、以养抗炎”。不少人咳嗽一拖拖成慢性咽炎,其实就是因为初期没重视——不是药没吃,是方向错了。你要是拿寒凉药去对付燥热型的咳嗽,那就像给火上泼油,烧得更旺。

而润燥汤,恰好是从根上把这个“火”给温和地熄了。

光靠喝汤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你每天熬夜到两三点,外卖火锅不停,嘴上说养生,身体却一直在“作”,那再好的汤也白搭。身体是个系统工程,它不会因为你喝了一碗汤就全面原谅你。

这波甲流还有一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点:同样的病毒,不同人反应完全不一样。有人一感染就高烧39度,有人却只嗓子痒痒。这差异从哪来?答案两个字:体质

体质不是玄学,是你长期生活方式的“总账单”。经常熬夜、情绪焦虑、饮食杂乱的人,免疫系统早就被搞垮了;那些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心态平稳的人,哪怕感染了,也能轻症过关。

说白了,病毒不挑人,但身体会挑敌人。你给病毒留了漏洞,它就钻进来;你筑好防线,它就只能灰溜溜地走。

还有一点特别想说:别迷信抗生素。甲流是病毒,不是细菌,抗生素打不死它,反而会打乱你体内的微生态,让你更虚。除非医生明确判断你继发了细菌感染,不然别自作主张乱吃药。

至于止咳药,也不是越猛越好。有些强效止咳药里含可待因,的确能止咳,但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小孩、老人来说,可能还会引起呼吸抑制。轻微咳嗽时,不妨先从食疗入手,润燥养肺,慢慢调理。

在一些地方,比如福建、广东,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会炖“润肺汤”,不是因为感冒了才喝,而是提前“打底”。就像农谚说的:“未霜先补肺,冬来病少生。”这不是玄乎,是生活经验的积淀。

老一辈人不懂病毒、细菌这些术语,但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润”、什么时候该“补”,这其实就是民间智慧的体现。现代人以为科学和传统是对立的,其实两者并不冲突,关键看你怎么理解和运用。

今年这波甲流,已经不是单靠退烧药就能搞定的事。它考验的是整体免疫力,是你日常生活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你还在用“等病来了再治”的思维,那你就永远追不上它的步伐。

润燥汤不是神药,但它是一个信号,是在提醒你:该给身体“加湿”了,该给肺一点温柔了。别等咳到睡不着、咳到声音嘶哑,才想起去调理,那时候身体早就给你亮红灯了。

最后再强调一次,如果咳嗽超过两周没好,甚至越来越重,别硬扛,赶紧去医院。润燥汤再好,也替代不了正规检查。身体这东西,不怕你花时间照顾,就怕你马虎对待。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许莹,周青,刘红霞.2023年甲型流感病毒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4):312-316.

[2]吴莹,李青,张娜.中药润燥药物治疗秋季咳嗽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3,29(11):151-154.

[3]王文静,张春红.不同体质人群对甲型流感感染反应差异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3):1172-1175.

来源:内科谢医师讲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