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正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民乐县杨坊寄宿制小学的校园里,一场聚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研讨活动正热烈开展。老师们怀揣对语文教育的赤诚,以课堂为深耕阵地,以研讨为互通桥梁,在观点的交锋与思维的碰撞中,探寻中年级语文教学的本质真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正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民乐县杨坊寄宿制小学的校园里,一场聚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研讨活动正热烈开展。老师们怀揣对语文教育的赤诚,以课堂为深耕阵地,以研讨为互通桥梁,在观点的交锋与思维的碰撞中,探寻中年级语文教学的本质真谛,让教学智慧在交流中流淌,让育人初心在研讨中扎根。
梁晓丽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回望历史、立志报国的窗口。课堂上,她以清晰的环节设计,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事件,借助时间轴、历史资料(如《马关条约》照片、战争场景等),让“中华不振”的画面在学生心中具象化。朗读指导环节,师评与生评的互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对文本情感的体悟。学生们身着蓝白校服,佩戴红领巾,在课堂上专注投入,与老师一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感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时代重量。
王莉老师带来的《大自然的声音》,则是一场充满童趣与诗意的语文之旅。她巧妙运用多媒体,以拟声导入、音频赏析等方式,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她紧扣文本“总-分”结构,带领学生捕捉拟声词、AABB式词语的魅力,还细致讲解了“顶针”修辞的妙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将风、水、动物的“自然之音”清晰呈现,让三年级学生在趣味中积累语言、感知文本。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或朗读、或思考,沉浸在大自然的“音乐盛宴”中。
课堂展示后,两位授课教师进行说课,其他听课教师围绕授课内容展开深入点评。他们从教学目标达成、环节设计、学生互动等维度,肯定了两节课的亮点——如梁老师的历史情境创设、王老师的多媒体趣味教学;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让授课教师与旁听教师都收获颇丰。
最后,学校主管教研的副校长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总结。他认为,中年级语文教学要立足学生认知特点,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注重思维与情感的双重培养;要以教研为契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最终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育人目标。
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杨坊寄宿制小学的老师们在“授课-研讨-总结”的闭环中,不断打磨教学技艺,只为给学生呈现更优质的课堂。相信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学校的语文教学定会绽放更多精彩!
作者:刘倩 王红
编辑:刘美君
来源:民乐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