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数课程围绕史料考证与学术写作,对口岗位只有中小学历史教师、博物馆编制、文保单位,名额稀少。本科毕业基本等于“考研或转行”,想靠它“本科即就业”几乎不可能。
普通家庭的孩子挑专业,最现实的一条标准就是:毕业后能不能顺利找到工作。
下面这10个“低就业率”专业,在近年调研里屡屡垫底。
岗位太少、门槛太高、周期太长,对没有资源、没人托底的家庭来说,容错率极低。
1、历史学
多数课程围绕史料考证与学术写作,对口岗位只有中小学历史教师、博物馆编制、文保单位,名额稀少。本科毕业基本等于“考研或转行”,想靠它“本科即就业”几乎不可能。
2、哲学
训练的是逻辑与批判思维,但社会直接需求极小。公务员岗位屈指可数,企业HR看不懂“哲学能干啥”,导致毕业生大量流向销售、行政助理等不限专业的“兜底岗”。
3、社会学
研究社会结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看似“万能”,实则国内对应的民政、调研、咨询机构规模小。本科阶段缺乏硬技能,竞争力常被统计学、公共管理、新闻传播专业“降维打击”。
4、心理学
“人人都焦虑”不代表人人付费咨询。想成为正规心理咨询师,需要硕士+实习+高成本督导+资格证;本科毕业只能做人力、客服、教培班主任,与“心理学”关系不大。
5、法学
开设院校最多、毕业生最多,但能通过法考的人不到20%。没过法考=无法当律师、法官、检察官;没过考公=只能去做企业法务助理,几千人抢一个岗位是常态。
6、生物科学
“21世纪是生物世纪”喊了20年,可国内产业配套仍停留在实验室外包和试剂销售。本科多数刷瓶子、养细胞,月薪4k—6k;想进研发?硕士起步,博士标配,海外经历加分。
7、环境科学
政策文件里很“热”,但环保岗位集中在政府监测站和大型工程公司,编制少、项目周期长。本科毕业常跑现场采样,劳动强度大,薪资却低于同等学历的计算机、电气类。
8、物理学
课程难度高,理论比重大,对口职位只有中学教师和部分研究所助理。企业端需求集中在半导体、激光、通信等“高端制造”,它们更青睐电子、材料方向的工程硕士,纯物理本科很难直接匹配。
9、化学
传统化工厂周期性裁员,新兴锂电、医药研发只要“对口硕士+实验技能”。本科三年有机合成、分析检测经验,在招聘软件上竞争力不如“应用化学+自动化仪表”复合背景。
10、材料化学
名字带“材料”,看似贴近芯片、新能源,实则课程杂糅、深度不足。企业更愿意要“材料成型与控制”“粉末冶金”“高分子工程”等细分工科生。本科毕业多数进质检、车间工艺,起薪低、倒班多。
来源:拍客笔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