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场全运会女篮的比赛,说实话,只有以下三人,算是顶尖球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2 00:52 1

摘要:全运会女篮打完三轮,场均20+的只有三个人,剩下的大名单里一半连投篮热区都凑不齐。

全运会女篮打完三轮,场均20+的只有三个人,剩下的大名单里一半连投篮热区都凑不齐。

这不是夸张,是把数据摊开给你看。

四川队韩旭三场76分26篮板,李梦59分15助攻,广东杨舒予40分15篮板10助攻,其他人加起来能摸到30分都算过年。

观众席里最常听见的一句话是:球到谁手里,谁就开始原地找人。

韩旭第一个站出来打破沉默。

第一场对山东,她开局连拿9分,对面中锋还没反应过来,比分已经拉到两位数。

第二场北京队学乖了,三人收缩禁区,她直接拉到三分线外,手起刀落,两个远投把防线撕碎。

第三场打江苏更离谱,末节最后四分钟,她一人包办了全队全部11分,对面教练把暂停喊光了也没找到解法。

2米05的身高,脚下速度却比小前锋还快,这种配置在女篮赛场就是降维打击。

李梦的价值不在得分榜,在场上的呼吸节奏。

四川队每次陷入乱战,她先减速,用身体靠住对手,再突然加速杀到罚球线,一个急停抛投,球进哨响,比赛瞬间回到她的节拍。

三场球她一共造了22次罚球,对面后卫被她撞到胸口发红,裁判不吹,观众先喊疼。

更可怕的是她传球视野,底线突破吸引三人,手腕一抖,弱侧底角三分命中,全场齐刷刷哇一声。

这种声音,其他队整晚都听不到几回。

杨舒予是意外惊喜。

广东青年队上来的小孩,短发,瘦,胳膊上还有一道去年留的疤。

第一场22分,最后两分钟抢断快攻一条龙,把比分反超;第二场18分,加时赛她主动请缨防对方外援,连送两个大帽;第三场虽然输球,她却在终场前命中压哨三分,镜头扫过,她脸上没有表情,像刚下班。

球迷说她像漫画主角,其实她每晚加练三百次投篮,手臂绑着两公斤沙袋,这是漫画不会画的细节。

有人问我,女篮顶尖标准到底怎么算。

我列三条硬杠:第一,对面必须为你改变防守策略;第二,队友打不开时你能硬解;第三,关键时刻教练画战术板,第一笔画的是你的名字。

全运会打到今天,同时满足这三条的,只有上面三个人。

其余名字不是不好,是还没走到这一步。

王思雨组织一流,可投篮热区只有左侧45度,被放两步;李月汝力量足,落到低位要位,球传进去却经常回不来;黄思静三分准,一旦手感断电,防守脚步就跟不住。

顶尖与优秀之间,差的就是这一口随时续上的气。

再往深看,问题更扎心。

女篮联赛关注度低,俱乐部预算有限,外援名额给了内线,本土后卫成长慢,青年队练得最多的是折返跑,不是处理球。

十八岁以前,球员每天摸球三百次就算多,同年龄的美国小孩已经上千次。

差距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是每一次训练课悄悄拉开的。

韩旭去过纽约,李梦打过华盛顿,她们回来第一件事,是把训练表加量。

杨舒予没出过国,她把WNBA比赛录像剪成五分钟一段,每天睡前看一段,第二天训练模仿一个细节。

别人练到六点,她练到七点,保安锁门前最后一盏灯是她关的。

顶尖不是天赋的别名,是反人性的日常。

观众爱听逆袭,可逆袭之前是无数个无人观看的凌晨。

全运会聚光灯亮,十二支队伍,二百多个姑娘,大部分人的工资还停留在企业白领水平。

赢球奖金分摊到每个人手里,不够买一只好一点的降噪耳机。

她们还在坚持,因为球场是唯一公平的战场,球进筐,分数就长,不看你背景,不看你颜值。

下一轮四川对广东,韩旭和杨舒予将直接对话,李梦要面对的是国青队友升级后的包夹。

数据网站给出的胜率是五五开,我知道真正的分水岭在最后两分钟,谁还能把速度提起来,谁就能把冠军悬念继续留到南昌。

如果你准备打开直播,别只盯着比分,看看她们怎么跑位,怎么呼吸,怎么在失误后第一时间回防,这些细节才是顶尖与普通的楚河汉界。

看完比赛,你会明白,中国女篮不缺天赋,缺的是把天赋熬成实力的过程。

韩旭、李梦、杨舒予已经把模板放在那里,剩下的路,需要更多人一起跑。

来源:哈珀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