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婆婆用306亩荒地“玩”出3亿生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03:25 1

摘要:重庆两江新区,一片曾是荒野的 306 亩城市边角地,经 7 年打磨,成了年客流 300 万的网红地标—— 熊婆婆的花园。

重庆两江新区,一片曾是荒野的 306 亩城市边角地,经 7 年打磨,成了年客流 300 万的网红地标—— 熊婆婆的花园。

创始人熊英带着 30 年花卉从业经验,打破传统花市单一交易模式,用 “花 +” 理念,构筑起自然与商业共生的生活美学空间。

初心:让花市从业者体面生活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To enable flower market workers to live a decent life.

熊英的转型初心,源于对传统花市痛点的深刻洞察:“见过太多花农起早贪黑,却因模式单一陷入收入不稳的困境。”2016 年筹备项目时,她便摒弃 “只做交易” 的局限,确立 “让花卉从业者体面生活、让城市居民诗意栖居” 的核心目标。

△熊婆婆花园创始人熊英

如今,这片花园已聚集 300 余家商户:既有斩获国际奖项的 “家福兰苑”、深耕 30 年的 “抱朴园” 等精品店铺,其园主拥有30年从业经验、重庆头部多肉基地“花匠坊”等,都实现双业态盈利。8.8 元小花束、20-40 元花篮的亲民定价,让鲜花融入日常;而精准的业态规划,让商户续约率高达 93%,形成稳定的商业生态。

△游客在挑选花材中

△“花匠坊”里的多肉植物

以景观为基,造全场景体验

Based on the landscape, create a full-scene experience

熊英的 “花 +” 并非简单业态叠加,而是以花园景观为基底,构建“可赏、可玩、可购、可栖”的全场景体验,彻底改变传统花市“买完就走”的短停留困境:

一、场景造景引流

入口处紫白黄三色花田与石板路交织,下午茶区餐桌嵌入花草间,重庆北站站牌、亲子木马等打卡点融入情感记忆,每一处景观都兼具观赏性与传播性,成为社交平台的 “流量密码”。

△入口景观

△重庆北站站牌

二、跨界业态留客

800㎡沉浸式雨林爬宠馆、融合农耕文化与艺术的稻田剧场、专为亲子家庭设计的童画乐园,覆盖不同客群需求,将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传统花市的不足 1 小时,延长至 3-5 小时。

△雨林爬宠馆

△稻田剧场

最后是活动焕新固客。每年举办三角梅花展、金鱼草花展、稻田丰收节等数百场活动,更打造英式、日式、中式多元花境的“品种园”,持续为园区注入新鲜感,形成 “常来常新” 的消费黏性。

△金鱼草花展

逆袭密码:踩准三大消费趋势

Success Secrets: Capitalizing on Three Major Consumer Trends

熊婆婆的花园能实现客单价从 50 元到 120 元的提升,核心在于精准锚定三大城市消费趋势

一、自然疗愈需求

以 306 亩花园景观为核心,打造城市 “绿洲”,承接市民缓解压力、亲近自然的诉求。

二、亲子消费刚需

通过童画乐园、自然研学等业态,成为家庭周末短途游的首选。

三、打卡经济趋势

用高颜值景观设计激发游客自发传播,降低营销成本的同时扩大影响力。这种 “景观造场景、场景聚客流、客流促消费” 的逻辑,不仅让园区实现稳定盈利,更带动 1000 多个就业岗位,实现生态、社会与商业价值的统一。

如今,熊婆婆的花园已从单一园区升级为 “生活美学空间”,下一步更将聚焦模式输出:通过设立“主理人学院”,为商户提供品牌策划、供应链支持;推出“熊婆婆优选”集合品牌,推动跨城合作。

正如熊英所言:“这里不只是一座花园,更是‘以花为媒,以空间为器’的转型样本。”

同期还有重庆花园行业沙龙交流会,嘉宾敬请期待!

报名费用及注意事项详情请咨询

来源:园景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