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县:探索以县域城镇化提质增效促民生福祉新路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4 06:06 1

摘要:千年古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莒县,地处鲁东南、位于日照市西部,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莒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自2023年被列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

转自:中国改革报

□ 王颖卓 邵珠龙

□ 本报记者 高 杨

千年古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莒县,地处鲁东南、位于日照市西部,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莒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自2023年被列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2025年升格为国家级试点以来,全县紧扣“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功能定位,探索出一条通过“农、产、园、城”深度融合提升县域承载能力、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的有效路径。全县城镇化率持续快速提升,2024年达到51.73%,增幅连续两年居全市首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夯实“以农聚产”基础,筑牢民生增收根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将农业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7.42万亩,产量达40.15万吨,建设高标准农田102.82万亩,为稳就业、保民生奠定坚实基础。做强特色产业,聚焦瓜菜、林果、茶叶、桑蚕、黄烟、中药材等“6+N”优势特色产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乡土产业名品村,培育“夏庄绿茶”“招贤玫瑰”等“一镇一业”品牌,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9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个,有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直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35家、家庭农场1148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强化“以产旺园”支撑,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坚持产业兴县,通过产业集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满足群众就业安家需求。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育规上企业83家,产值超160亿元,探索“种植养殖在乡村、加工配送在县城”模式,有效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建材等“五大工业产业”,为不同技能层次的劳动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成功入选全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新增大量省级智能制造场景、智能工厂和DCMM贯标企业,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也创造了更多技术型岗位。

突出“以园兴城”载体,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以各类园区建设为牵引,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标扩面,更好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坚持“老城做文化、新城现代化”,实施老城区片区改造,累计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楼3.4万套,大幅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莒国古城成功创建省级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新城配套设施建设,县一中新校区、沭东花园幼儿园等一批新校投用,全民健身中心等重点项目建成,成功创建省级促进体育消费扩容升级成效明显地区,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教育、体育、居住环境得到整体提升。完善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产城融合;招贤镇等成功入选小城镇创新提升试点,县域发展格局更加均衡。

健全“以城带农”机制,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构建便捷交通网络,潍宿高铁、董梁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沭河综合治理工程“以堤代路”实现贯通;农村公路路况优良,“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优化公交线路,投入“云公交”等便民方式,方便群众出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成天然气东干线管网,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98%,成功创建省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实现5G网络城区和乡镇驻地全覆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大量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美乡村;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7%,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莒县通过农、产、园、城“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将城镇化进程与保障改善民生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产业发展活力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实际的民生保障与改善之路,为类似地区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