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亿比特币归属战!陈志反击美司法部:我的币四年前被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05:54 1

摘要:2025年11月,围绕12.7万枚比特币(时值130亿美元)的世纪争夺战在纽约东区联邦法院打响。

2025年11月,围绕12.7万枚比特币(时值130亿美元)的世纪争夺战在纽约东区联邦法院打响。

当美国司法部宣称完成“史上最大规模没收”时,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的律师团队突然亮出铁证:这些比特币早在2020年就被黑客盗走,如今被美国政府查没的,是黑客四年前的“战利品”。

这是怎么一回事?

2020年12月29日,对于陈志和他的“太子集团”技术团队来说,是个噩梦般的日子。

他们运营的一个大型比特币“矿池”——可以理解为一个集合大家力量挖比特币的大矿场——名叫“LuBian矿池”,遭到了精准的黑客攻击。

这次攻击有多厉害?根据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在2024年11月9日发布的《技术溯源分析报告》,黑客不是靠蛮力,而是找到了矿池系统的一个致命“命门”——生成比特币钱包密码(专业叫“私钥”)的方式有严重漏洞!

LuBian矿池使用的私钥生成算法,其核心的“随机数”强度仅有32位二进制。

这啥概念?打个比方,标准的、安全的私钥生成,相当于用一把有256个复杂齿痕的钥匙,几乎无法复制。

但LuBian矿池用的这把“钥匙”,只有32个简单的齿痕,强度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报告指出,黑客利用这个漏洞,理论上只需尝试大约42.9亿次,就能暴力破解出私钥,所需时间仅仅1.17小时!

这速度,简直像拿着模具直接配钥匙。

结果就是,黑客像开自家保险柜一样,轻轻松松拿走了矿池里存放的整整127,272.06953176枚比特币!按当时的价格算,价值35亿美元!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般的损失。

这笔钱,足够在2020年买下好几个大型上市公司。

消息一出,圈内震惊。陈志和他的团队,瞬间从“矿场主”变成了“巨额失窃案”的苦主。

钱被偷了,按常理,小偷肯定急着销赃、洗钱、挥霍,对吧?

但这起案件诡异就诡异在这里。

据区块链上公开透明的交易记录,这批价值连城的比特币,在被盗之后,竟然在黑客控制的数字钱包里“躺”了整整四年多!

几乎一动不动,没有大规模的转移,也没有变现的动作。

这太反常了!

就像你偷了金库,不把金子熔了卖掉,反而把金子原封不动藏在自己床底下四年?

这完全不符合小偷急于获利的心态。

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专家在报告中直接点出了这种反常:“这种行为显然不符合一般黑客急于变现追逐利益的行为逻辑”,更进一步分析认为,“这更像是一场由‘国家级黑客组织’操盘的精准行动。”

意思就是,干这事儿的,可能不是普通毛贼,而是背后有“大老板”指使的专业团队,目的可能不是为了钱本身,或者有更长远的计划。

陈志这边呢?钱丢了当然急。

根据当时彭博社、路透社等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的报道,陈志及其团队在2021年初、2022年7月,曾数次尝试通过在区块链上公开留言的方式,向那个偷走比特币的“神秘钱包”喊话。

大意是:“嘿,拿钱的朋友,只要你把大部分比特币还回来,我们愿意付你一笔可观的赎金(Bounty),大家私下解决。”

这相当于在失物招领栏贴告示,还承诺重金酬谢。可惜,石沉大海,黑客压根没搭理。

这更印证了黑客行为的异常——连赎金都不要?图啥?

时间一晃到了2024年。

就在大家以为这笔惊天巨款可能永远石沉大海时,区块链上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

2024年6月22日至7月23日期间,这批沉寂了四年多的比特币,突然像睡醒了一样,被分批次、大规模地转移到了几个全新的数字钱包地址里。

这一异常变动立刻引起了全球区块链监控机构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知名的区块链追踪分析平台ARKHAM,很快就将这几个接收比特币的“新家”地址,明确标记为 “Belongs to: US Government” (归属:美国政府)!

这个标记可不是随便打的,ARKHAM作为专业机构,其标记通常基于链上分析、情报来源以及官方线索(比如查封令信息等),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这相当于在数字世界里,给这几个钱包挂上了“美国政府财产”的牌子。

紧接着,在2024年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DOJ)召开新闻发布会,高调宣布了一项“史无前例”的行动:他们成功查获了与柬埔寨“太子集团”及其创始人陈志相关的约12.7万枚比特币!

司法部官员慷慨激昂地宣称,这是 “美国司法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没收行动” ,查没的比特币市值已超过130亿美元!

他们指控陈志及其领导的太子集团是 “亚洲最大的跨国犯罪组织之一” ,罪名包括强迫被贩卖的劳工在柬埔寨进行网络诈骗活动,并利用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手段进行洗钱。

司法部声称,这次没收的比特币,正是这些犯罪活动的“犯罪所得”。

这个消息对陈志和太子集团来说,简直是五雷轰顶!

美国政府不仅指控他们是罪犯,还把他们四年前被偷走的“家当”直接当成“赃款”给没收了?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2025年11月10日,在被“抄家”近一个月后,陈志一方终于打破沉默,开始了绝地反击。

他的美国顶级律师团队——Boies Schiller Flexner律师事务所(这家律所代理过很多知名大案)——向纽约东区联邦地区法院提交了一份法律文件(动议)。

这份文件的核心诉求有两个:

1. 要求法院将提交正式索赔申请的截止日期延长60天(从原定日期延至2026年1月19日),给他们更多时间准备材料,打这场硬仗。

2. 对美国司法部的指控和没收行动发起强力挑战!

律师们火力全开,直指要害:

• 指控“严重错误”: 他们断然否认陈志或太子集团从事了任何美国司法部指控的非法活动。

网上流传,英美联手打击柬埔寨诈骗集团开开始转移的照片

太子集团随后在11月11日也发表了正式声明,措辞强硬:“太子集团断然否认其或其董事长陈志从事任何非法活动。

最近的指控毫无根据,其目的似乎是为了将非法扣押价值数十亿美元资产的行为合法化。”

意思很直白:你们美国在栽赃!就是为了合法抢钱!

• 最核心的炸弹:比特币是“被盗资产”而非“犯罪所得”!

律师团队在动议中明确指出,美国政府那份洋洋洒洒的起诉书里,存在一个巨大的、无法忽视的漏洞:起诉书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或指控,能够将被没收的这12.7万枚比特币,与所谓的“诈骗活动”直接联系起来!

美国指控陈志诈骗的“手机农场”

换句话说,美国司法部只是笼统地说陈志搞诈骗赚钱了,但赚的钱里具体哪一枚比特币是诈骗来的?

怎么证明这批被没收的比特币就是诈骗所得?他们拿不出直接的、过硬的证据链!这就像警察抓人说你偷了东西,却指不出赃物具体是哪件、怎么偷的。

• 抛出铁证:这就是四年前被黑客偷走的那批币!

律师团队亮出了杀手锏:根据公开可查的区块链记录、以及中国官方发布的技术报告,这批被美国政府没收的比特币,绝大部分就是在2020年12月29日那次著名的“Lubian.com黑客事件”中被窃取的!

它们在黑客手里“闲置”了四年多,直到美国政府发起这次法律行动才突然“重新浮上台面”,并被美国政府控制。

陈志一方才是那次黑客攻击的真正受害者!

陈志的反击,像一颗重磅炸弹,让这起本已扑朔迷离的百亿大案更加充满悬念和争议。

几个巨大的问号悬在所有人头顶:

1. 技术真相: 中国官方报告指出的那个“32位伪随机数”致命漏洞,是否真实存在并被黑客利用?

四年沉寂期,如此不符合常理的黑客行为,是否真如报告推测,指向了“国家级黑客组织”?

如果是,那么最终控制这些比特币并移交给(或被发现/查获)美国政府的,又是何方神圣?

美国司法部至今拒绝详细说明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比特币钱包的“钥匙”(私钥)的,这成了最大的谜团之一。

2. 法律困境: 美国司法部如何填补起诉书中的巨大逻辑漏洞?

他们如何证明这批沉寂四年、中途易手(被盗)的比特币,与陈志集团当前被指控的诈骗活动之间存在直接、清晰的因果联系?

如果证明不了,这场“史上最大没收”的合法性将受到根本性的质疑。

陈志律师团队强调此案“极其复杂”,挑战巨大。

3. 归属之谜: 这130亿美元的比特币,最终会属于谁?

是作为“犯罪所得”被美国永久没收?还是作为“被盗财产”归还给原主陈志?或者,会有其他戏剧性的转折?

网传诈骗电脑转移

陈志本人目前据传仍在“在逃”,他的命运也与此紧密相连。

4. 更大影响: 这起案件已经远远超出个人财产的范畴。

它尖锐地触及了数字时代的核心问题: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安全性边界在哪里?

国家权力在追踪、查封链上资产时,其手段的正当性、透明度边界又在哪里?

如果国家机构可以利用黑客攻击的漏洞来获取并没收巨额资产,这对整个加密货币世界的信任基石意味着什么?

这场围绕130亿比特币的“罗生门”,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数字资产时代的光怪陆离与规则模糊。

陈志的呐喊——“我的币四年前就被盗了!”——能否在庄严肃穆的美国法庭上得到回应?

美国司法部引以为傲的“正义铁拳”,是否会因证据链的断裂而松动?

黑客的身份、美国获取私钥的手段,这些核心谜团能否被揭开?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陈志个人和百亿财富的归属,更可能为未来全球如何处理涉及加密货币的跨国犯罪、财产纠纷乃至国家间的网络行为,树立一个关键的先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见证者。

它的结局,值得我们屏息以待。

---

来源:夏天微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