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轮胎产业形成了以山东、江苏、浙江、辽宁以及河南等地为代表的多个轮胎产业集聚区,这些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显著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对于轮胎企业而言,原材料采购需预付大量资金,生产周期长导致资金占用时间久,销售环节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李相华
当前,我国轮胎产业形成了以山东、江苏、浙江、辽宁以及河南等地为代表的多个轮胎产业集聚区,这些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显著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对于轮胎企业而言,原材料采购需预付大量资金,生产周期长导致资金占用时间久,销售环节面临回款压力,这些特点使得资金流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的审计监督,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防止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经营风险。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轮胎产业集群供应链资金流审计环节风险点,提出针对性的管控策略,旨在为轮胎产业集群企业加强资金流管理提供参考,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轮胎产业集群供应链资金流审计的风险识别
供应链核心环节资金流异常风险识别。轮胎生产离不开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帘子布等基础原料,这些材料的采购涉及大额资金往来,常见的风险是利用虚假采购合同套取企业资金。企业内部人员可能与外部供应商合谋,签订一份看似合规的采购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预付款或全款。实际上,这批货物不存在或实际价值远低于合同金额。这些支出款项长期以“预付账款”的形式挂在账上,迟迟得不到核销,造成了企业资金的隐性流失。要识别这类风险,审计工作必须深入核查资金的实际流向,追踪付款最终去向,并对供应商的资质、经营规模与采购量是否匹配进行独立调查,验证交易的真实性与商业合理性。
进入生产制造环节,轮胎制造包括密炼、压延、成型、硫化等多道工序,需要大量专用设备。企业会编制预算用于生产设备的采购与技术升级,这部分专用资金存在被挪用的风险:管理层以设备采购的名义将资金拨出,但实际上却用于投资房地产等非生产性用途,导致生产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影响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从长远看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审计人员需仔细核对资金预算与实际支出明细,确认每一笔大额设备采购款是否确实支付给了合格的设备供应商,并验证设备是否真实到厂安装投产。
分销零售环节,资金回收的风险最为突出。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往往给予经销商较长的信用账期,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经销商因为终端市场滞销、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导致应收账款逾期。审计时需重点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对长期未还款项追查原因,评估经销商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
供应链关联主体资金占用与违规拆借风险识别。核心企业占用上下游中小企业资金的现象较为普遍。对上游供应商,核心企业单方面延长对供应商的付款账期,导致供应商在完成供货后需长时间等待回款,变相将自身经营成本转嫁至供应商。对下游经销商,核心企业多要求其预付大额货款以获取优先排产权或价格优惠,提前占用经销商资金。一旦供应链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极易引发整条链条的断裂风险。在进行审计时,需要仔细分析核心企业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明细变化,审视其账期安排的合理性,是否与行业惯例相符,并核查大额预收款项是否有真实的订单作为支撑。
关联企业间违规资金拆借是又一风险高发领域。轮胎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控制着多家关联公司,在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常以“借款”“往来款”名义与关联方频繁划转资金。此类操作脱离正常经营轨道,不仅资金安全缺乏保障,且回收风险居高不下。审计人员必须追查资金的最终流向,获取充分的外部证据,验证每一笔大额关联资金往来的背景和真实性。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商业汇票、应收账款保理等金融工具的应用日益广泛,部分企业利用金融工具的融资功能套利,以及利用商业汇票向供应商开具商业承兑汇票以延期付款,这本是正常的商业信用行为。但这些票据在多个关联方之间被多次背书转让,且每次转让均缺乏真实货物交易作为基础,票据多次空转累积了巨大的信用风险。审计人员需严格核查基础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物流单据等证据链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识别潜在的金融工具滥用风险。
轮胎产业集群供应链资金流审计的管控策略
构建供应链全环节资金流审计监测体系。在上游采购环节,应建立供应商动态信用评级机制,考察供应商的基本资质并记录其每笔采购订单的预付款比例、实际交货时间、产品质量合格率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在中游生产环节,将审计监测系统与企业的ERP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对接,实时监控生产资金的投入情况和库存资金的占用情况。轮胎行业的库存周转率通常在每年6~8次,如果某企业的周转率明显低于该水平,审计人员需深入调查是哪些产品周转缓慢,何种原因导致。在下游销售环节,监测体系需要打通销售台账和应收账款管理系统,以自动跟踪每个客户的回款情况,记录应收账款账龄。对逾期超过90天的应收账款,系统自动启动专项审计程序,审计人员需深入分析逾期原因。同时,对于出口业务,系统还应监控汇率波动情况,帮助企业评估汇率风险,实现对资金流风险的实时捕捉和预警,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优化产业集群关联企业资金流审计方法。针对轮胎产业集群内关联企业之间的复杂资金往来,审计优化首先要建立关联方关系图谱,清晰识别集群内企业之间的股权关系、实际控制人关系以及其他潜在关联关系。特别关注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定价是否公允,通过比对独立第三方交易价格来判断其公允性;若发现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水平,需进一步深入调查是否存在借关联交易调节资金流向的情形。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分析企业资金流水,识别异常的资金流转模式;比对集群内多家企业的交易数据,或者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分析资金在关联企业网络中的流转路径,识别其中存在的资金循环虚构交易等问题。对于大额预付款项,审计人员还应核实是否确实有真实的采购需求,检查采购合同的具体条款;而对于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借贷,要检查是否签订规范的借款合同,利率设定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担保措施。通过深入的审计程序,可以更好地发现关联企业之间存在的资金流风险。
完善资金流审计风险协同管控机制。有效管控轮胎产业集群供应链资金流风险,需联合产业集群管理机构、金融机构和审计机构共同制定资金流审计规范。比如,制定“轮胎产业供应链资金流审计规范”,详细规定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资金流风险;同时与合作银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审计机构可以将审计发现的风险信息及时分享给银行,银行可以根据此类信息调整信贷政策,对于审计发现的高风险企业,银行可降低授信额度、缩短贷款期限或要求提供更多担保措施。反之,银行也可将企业的账户资金流水信息与审计机构共享,帮助审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企业资金流向。此外,要组织集群内企业开展资金流风险培训,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识别和防范资金流风险,对审计发现的风险点实行清单式管理,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每个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
轮胎产业集群供应链资金流在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均存在特有风险,其中,供应商资质风险、库存资金占用风险以及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尤为突出,通过构建全环节审计监测体系、优化关联企业审计方法、建立协同管控机制等策略,可有效提升资金流审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轮胎产业集群应积极推进智能审计系统建设,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审计协同,构建更加安全、高效、透明的供应链资金管理体系。
【作者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审计处高级审计师;本文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校级博士基金项目“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轮胎产业集群发展能力评价研究”(项目编号:XXPY20062)、山东省教育审计学会2024年度重点科研课题“内部审计整改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4ZDKT05)成果】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