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说漏嘴,芯片禁令反噬,市场比政治更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23:46 1

摘要:2025年5月,美国悄悄修改了AI芯片的出口规定,新规明确写着,谁使用中国自己制造的高端芯片就算违规,连中国的本土企业也不允许用国产芯片,这种做法非常严厉,以前是阻挡外面供应,现在是逼着内部拆台,前大使骆家辉在电视上直接说,他们不希望中国能自己做出顶尖芯片,这

2025年5月,美国悄悄修改了AI芯片的出口规定,新规明确写着,谁使用中国自己制造的高端芯片就算违规,连中国的本土企业也不允许用国产芯片,这种做法非常严厉,以前是阻挡外面供应,现在是逼着内部拆台,前大使骆家辉在电视上直接说,他们不希望中国能自己做出顶尖芯片,这句话等于官方承认,把中国的技术当成对手。

骆家辉这个人的处境挺为难的,他作为华裔本来被美国用来拉近和中国的关系,结果中美关系越来越紧张,两边都不太接受他,美国强硬派嫌他对中国不够强硬,中国这边有人叫他“香蕉人”,说他外表是黄的里面是白的,2014年他卸任的时候,还有媒体讽刺说香蕉放久了总会烂掉,其实骆家辉不是坏人,只是夹在中间成了两国政策的牺牲品,这种身份放在今天的政治环境里确实不好过。

美国想要拉拢荷兰的ASML公司和日本的东京电子公司一起限制中国芯片发展,但实际情况并不配合,ASML清楚中国是它最大的增长市场,切断供应就等于断了自家财路,东京电子则更直接,从2023年到2024年悄悄卖给中国的设备数量增加两倍,美国自己也难以坚持,高通公司六成收入依赖中国,英伟达有两成靠中国,英特尔和高通的高管都公开反对加强管制,《纽约时报》说得明白,这种做法是用政治硬碰市场规律,结果只会让自己受损。

中国这边被逼着找出路,封锁来了就把资源都投到芯片上,杭州造出第一台国产商用电子束光刻机开始测试,长春那边的EUV光源计划在2027年实现量产,中芯国际把28纳米芯片的良品率提高到95%,产能排到全球第三,华为推出5纳米的昇腾芯片性能接近A100,服务器销量做到世界第二,鸿蒙系统装机量超过6亿台,长江存储也成功研发3D NAND技术,不再依赖国外供应,到2025年中国芯片出口额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自给能力持续增强。

说到底,这是两种逻辑在对抗,美国认为技术霸权不能分享,中国无法突破技术封锁,但他们没有料到,中国市场体量巨大,动员能力很强,产业链也很完整,外部压力一来,反而加快了自我升级的节奏,过去搞核弹、航天和北斗系统都是这样过来的,越是限制,就越要自己搞出来,这次情况也一样,政治想阻挡产业规律,结果发现市场的力量比想象中更顽强。

我确实有很多感慨,技术这个东西,靠封锁是卡不住的,别人越是不让用,就越会想办法自己搞出来,美国那些大公司嘴上总说安全,心里想的其实都是赚钱的事,骆家辉讲过“不想看到中国自研”,这话听着像政治口号,可实际上暴露了他们的担心,他们不是怕中国技术有多强,而是怕局面控制不了,但现实就是,控制不了的事情早晚都得放手。

中国这边也在积极行动,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参与运作,高校和工厂共同合作,这不是空谈口号,而是实际投入资金、人才和时间,芯片这个领域不能急于求成,但只要方向正确,逐步就能追赶上来,回顾过去,2025年的禁令反而激发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活力,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市场规律的体现,市场不会受政治操控,它更看重效率和成本,谁能在这两方面做得好,谁就能取得最终成功。有些情况在别人看来是封锁,但在当事人看来却是机会,美国想要卡住别人的脖子,结果反而让别人长出更结实的脖子,这件事既有趣又真实,政治能够下达命令,但技术发展的脚步从来不会听从任何人的指挥。

来源:清闲的自媒体

相关推荐